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媽,這事過去這么久了,您就不能原諒她嗎?”我兒子站在我家門口,臉上寫滿了疲憊。
“原諒?你知道她說了什么嗎?”我轉過身,不想讓兒子看到我眼中的淚水。
“我知道她態度不好,但為了小聰…”
“不是態度問題!”我打斷他的話,“一萬塊錢對我來說不是小數目,可她那句話......那句話讓我看清了她!”
兒子嘆了口氣,“那您能告訴我她到底說了什么嗎?”
我沉默了。
01
我今年六十五歲,退休前是一名中學教師。
我教了一輩子書,積攢下一些養老錢,生活還算安穩。
那三尺講臺承載了我四十年的青春與熱忱,教過的學生不計其數,如今在街上偶遇時,他們親切地喊著“張老師”,那一刻總讓我倍感欣慰。
退休后的生活節奏慢了下來,每天晨練、讀書、侍弄陽臺上的幾盆花草,偶爾與老同事約著下下棋,雖然簡單,但也算充實。
我的退休金每月四千多元,不算多,但勝在穩定,再加上這些年省吃儉用存下的一些積蓄,足夠我一個人生活無憂。
終究是一輩子勤儉持家的習慣改不掉,即使有些閑錢,我也舍不得給自己買件像樣的新衣服,總是想著能省則省,萬一哪天生病了也有個保障。
我只有一個兒子,從小他就懂事,學習好,工作也不錯,現在在一家外企做中層管理,收入頗豐。
記得他上學那會兒,我們家條件不好,可他從不像其他孩子那樣嚷著要這要那,反而常常安慰我說:“媽,等我長大了掙錢了,一定讓您過上好日子?!?/p>
如今他做到了,每個月都會給我打來生活費,逢年過節還會帶我出去旅游,孝順得讓鄰居們都羨慕不已。
有時候我心疼他工作太辛苦,勸他別太拼命,他總是笑著說:“媽,我這不是為了讓您和我兒子過得更好嗎?”
兒子三十歲那年娶了現在的兒媳婦,一個看起來溫柔賢惠的姑娘,長得也不錯,那時我打心眼里滿意。
婚禮那天,兒媳挽著我的手,甜甜地喊著“媽”,紅著臉說要好好孝順我,讓我這顆懸著的心終于落了地。
那時候我常想,兒子娶了這么個乖巧的媳婦,我這后半輩子總算有了依靠,再也不用擔心老來孤單了。
結婚第二年,他們就生下了我的寶貝孫子,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是我晚年生活中最大的歡樂。
第一次抱起他那小小的身體時,我竟然激動得老淚縱橫,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是任何言語都無法形容的。
看著他一天天長大,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每一個小小的進步都讓我心中涌起無限的欣喜和滿足。
有他在的日子里,家里總是充滿了童稚的笑聲,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聲音,仿佛有了治愈一切的魔力。
表面上看,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每逢節假日都會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儼然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兒子有孝心,兒媳表面上也尊敬我,大家一起吃飯時,她總會先給我盛湯,夾菜,看起來多么溫馨和諧。
家里來了客人,兒媳更是把我當寶一樣地介紹:“這是我婆婆,退休老師,我們家的主心骨呢!”
鄰居們都羨慕我有這么個好兒媳,常說我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有這么貼心的一家人陪伴。
但只有我知道,在這平靜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動,尤其是我和兒媳之間,雖然從未明確爭執,卻始終存在著一道無形的隔閡。
02
在與兒媳相處的過程中,我一直秉持著“不干涉、少指點”的原則,盡量給年輕人空間。
每次去兒子家,我都會帶些水果或小點心,從不空手而去。
兒媳表面上總是笑臉相迎,嘴上叫著“媽”,但那種客套感,我這個過來人怎會感覺不到。
有一次,我看到孫子在沙發上跳來跳去,輕聲提醒他要小心安全,兒媳立刻接過話:“孩子活潑點好,讓他自由發展?!?/p>
還有一次,孫子在餐桌上挑食,我想教導他要珍惜糧食,兒媳馬上說:“孩子不喜歡吃就別勉強,改天換別的菜式?!?/p>
最讓我頭痛的是,孫子經常吵著要買各種昂貴的玩具,每次兒媳都會毫不猶豫地答應,完全不考慮是否會寵壞孩子。
在我看來,兒媳對孫子的教育太過溺愛,缺乏必要的規矩和約束,但考慮到現在的家庭關系,我一直忍著沒有明說。
有幾次我旁敲側擊地提到現在的孩子教育問題,兒媳總是一笑置之:“現在的孩子和我們那時候不一樣,要用新方法教育?!?/p>
每當這時,我就會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明明是一家人,卻好像隔著一道無形的墻,怎么也走不進彼此的世界。
有時我也會思考是否是自己太過敏感,或是言行舉止哪里做得不夠好,才讓兒媳如此防備。
我嘗試過更加退讓,少說話,少干涉,像個透明人一樣存在,卻發現隔閡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愈發明顯。
也曾想過直接找兒媳談一談,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怕一旦挑明,表面的和諧也會蕩然無存。
獨自生活久了,人總會變得敏感而脆弱,我時常告誡自己:老了就該看開些,別太計較,兒子孝順就好。
終究,小輩有小輩的生活方式,我這個老人家強行插入,也確實不妥,或許時間久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孫子是我們之間唯一真正的紐帶,他天真無邪的笑容,總能撫平我心中的不安和失落。
隨著孫子五歲生日的臨近,我的心情也逐漸雀躍起來,這是他上幼兒園后的第一個生日,一定要好好慶祝一番。
孫子生日前一周,我特意打電話給兒子,詢問生日準備得如何,有什么需要我幫忙的。
兒子在電話那頭說:“媽,都安排好了,兒媳準備在家里辦個小型派對,邀請了幾個孩子的小朋友和他們的父母?!?/p>
我忍不住問道:“需要我提前去幫忙布置嗎?或者準備些什么特別的菜肴?”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兒子說:“媽,兒媳說她已經請了專業人士來布置,您到時候直接來參加就好。”
我強壓下心中的失落,故作輕松地回答:“好的,那我到時準時過去。”
掛了電話后,我坐在沙發上發了好一會兒呆,總覺得自己像個外人,連孫子的生日都沒資格參與準備。
轉念一想,或許是我太敏感了,年輕人有年輕人的方式,我不該凡事都往心里去。
我決定,既然不能參與準備,那就一定要準備一份特別的禮物,讓孫子感受到奶奶滿滿的愛。
給孫子選什么生日禮物,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幾天。
我先是去玩具店轉了一圈,琳瑯滿目的玩具讓我這個老人家眼花繚亂,不知該如何選擇。
后來想到買些益智類的學習用品,但又擔心孩子不喜歡,畢竟在這個年齡,玩樂遠比學習重要。
我還考慮過買衣服或鞋子,但兒子家經濟條件很好,孩子的衣櫥里已經塞滿了各種名牌童裝。
思來想去,我決定還是給紅包最實際,既能表達心意,又能讓他們根據需要靈活使用。
接下來的問題是,紅包該包多少金額才合適。
要知道,我雖是退休教師,積蓄不算太多,但對于唯一的孫子,我一直都很舍得。
考慮到孫子以后的教育費用可能不菲,我想著這筆錢可以作為他的一筆小小的教育基金。
經過反復思量,我從銀行取出了一萬元現金,這幾乎是我兩個月的退休金,但為了孫子,我心甘情愿。
將嶄新的鈔票裝進紅色的信封,寫上“孫兒五歲生日快樂”,那一刻,我的心里充滿了期待和滿足。
03
孫子生日那天,我早早起床,精心打扮了一番,背上準備好的禮物,乘公交車來到兒子家。
推開門的一刻,眼前的景象讓我微微有些發愣:客廳里已經擠滿了人,彩帶、氣球、卡通人物的裝飾布滿了整個空間。
孫子一看到我,立刻歡呼著跑過來:“奶奶來啦!”
我蹲下身,緊緊抱住這個小人兒,感受著他身上特有的奶香和童真。
兒媳迎上來,臉上掛著標準的微笑:“媽,您來了,快請坐?!?/p>
她接過我手中的外套,動作利索地掛好,但我能感覺到她的注意力并不在我身上,而是頻頻望向她的娘家人那邊。
“孫兒,奶奶給你準備了生日禮物,祝你生日快樂?!蔽覐陌锬贸瞿莻€紅包,遞給興奮的孫子。
孫子接過紅包,開心地撕開外層的包裝紙,露出里面大紅色的鈔票,在他眼里,這只是眾多禮物中普通的一份。
兒媳迅速從孫子手中接過紅包,打開瞄了一眼,臉上的表情瞬間起了微妙的變化——驚訝、喜悅,還夾雜著一絲我讀不懂的復雜情緒。
“媽,您太客氣了?!眱合钡恼Z氣忽然變得熱絡許多,但那笑容在我看來,卻不知為何多了幾分刻意的成分。
生日宴會開始后,客人們圍坐在餐桌前,推杯換盞,場面一片熱鬧。
我被安排坐在角落的位置,旁邊是幾位不太熟悉的客人,大家禮貌性地點頭致意后,便各自交談起來。
兒媳和她的父母、兄弟坐在一起,談笑風生,時不時還看向我這邊,低聲說著什么。
我假裝專注于面前的食物,實則豎起耳朵,隱約捕捉到“一萬”“教育基金”“投資”等詞語。
兒媳的母親顯得特別興奮,頻頻點頭,還拍了拍兒媳的肩膀,似乎在表示贊許。
這一幕讓我心里升起一股不安——我的心意,似乎在他們眼中變成了另一種意義。
吃飯期間,我注意到兒媳對待其他客人,尤其是她娘家人和一些看起來有頭有臉的朋友,態度格外熱情周到。
而對我,除了最初因為紅包而有的那一瞬熱絡,其余時間都顯得疏離有禮,仿佛在對待一個需要尊重但不那么親近的長輩。
孫子在宴會上跑來跑去,每當拆開一份新禮物,都會歡呼雀躍,唯獨我那份紅包,被兒媳收到了自己的包里。
看著這一切,我的心情愈發復雜,不知是我太過敏感,還是真的有什么不對勁。
派對結束后,客人們陸續告辭離開,屋子里一下子安靜了許多。
兒子接到公司緊急電話,說有個項目出了問題,必須立刻趕回公司處理。
“媽,您在這兒多坐會兒,我處理完工作就回來接您回家。”兒子匆匆交代后,便急忙出了門。
孫子玩了一天,早已疲憊不堪,在沙發上沉沉睡去,小臉蛋紅撲撲的,可愛極了。
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兒媳兩個人,氣氛一下子變得有些尷尬。
我主動說道:“我來幫你收拾一下吧,這么多東西,一個人忙不過來?!?/p>
兒媳微微一笑:“那就麻煩您了,我先把禮物整理一下。”
我們各自忙碌著,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奇怪的沉默。
兒媳將收到的禮物一件件歸類整理,動作十分利落,我注意到她特意將我的紅包單獨放在一邊。
04
收拾到一半,我忍不住走到兒媳身邊,試探性地問道:“對了,那個紅包里的錢,我想著可以給孫子存起來,當作他以后的教育基金?!?/p>
兒媳的動作頓了一下,臉上的表情有些微妙:“哦,嗯,好的?!?/p>
她的反應讓我感到不安,我又補充道:“現在孩子還小,但教育投入是越早越好,我雖然錢不多,但也想為孫子的未來盡一份心?!?/p>
兒媳放下手中的東西,看了我一眼,眼神中似乎有一絲不耐煩:“媽,我知道您的心意,我們會處理好的。”
那敷衍的語氣讓我心里一沉,感覺自己的善意被輕視了。
“兒媳啊,我不是要管你們怎么用錢,只是這筆錢是我特意為孫子準備的,希望能用在他的教育上。”我盡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和。
兒媳整理禮物的手停了下來,挺直了背,似乎在醞釀什么。
“您放心,錢一定會用在孫子身上的?!彼穆曇舯葎偛爬淞藥追?。
我往前邁了一步,提點到:“那就好,我想著可以幫他報個早教班或者買些教育基金之類的,這些你自己看著辦?!?/strong>
就在這時,兒媳猛地轉過身來,臉上的表情已經完全變了。
而她說出的話,更是令我渾身發顫,臉色一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