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決定身境。
你大概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同樣半瓶水,在悲觀的人看來是只剩下半瓶了,而在樂觀的人看來卻還有半瓶。
如果把這個故事帶入你的人生,你認為哪一種態度更值得?
當然是后者,盡管“半瓶水”是客觀存在的,但因為你更樂觀,那你的心情就是愉快的,對未來有信心,當下也能很好的度過。
悲觀者就不一樣,他們對未來是擔心害怕,在當下又憂心忡忡,結果就是自己身心不安,等于是浪費了生命。所以,一個人能不能想通道理還是很關鍵的。
當你想通了這3件事,在這個人世間,你就能從容平趟了!(收藏)
首先說第一件事:你是別人眼里的你呢,還是你心里的你呢?
打個比方,當你衣衫襤褸的時候,別人看你不屑一顧。當你一身名牌的時候,別人看你是個人物,對你尊重。
那么,究竟哪一個是你?你當然還是你。不過是別人對你有了分別,如果你因此而或怒或喜,那就說明你是把別人的看法當成了真實,受人擺布了。
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張。我認識一個白手起家的老板,他窮的時候一個饅頭管一天,渴了就喝自來水,蹭酒店的洗手間洗澡,怕鞋子走破了,要光著腳走路找工作,到了別人門口才穿上鞋。
等他發達起來后,一度是錦衣玉食,出門就是5分鐘的路也要開著豪車去,衣服和鞋子買了一大堆,吃飯都是去星級飯店,一擲千金。但兩三年后,他就覺得自己可笑了,因為他發現有錢人都很低調。
于是他后來就開始返璞歸真,穿著拖鞋出門,在路邊小攤吃十幾塊的面,騎著電動車上班,這樣他覺得很舒服。這時候他也不怕別人瞧不起他了,有時候遇到狗眼看人低的人,他反而覺得很有意思。
事實就是“定義”在于自己,世界還是那個世界,你還是那個你,根本在于你如何看自己。
你如何看別人,就等于如何看自己。
人性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以為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習慣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對別人評頭論足,希望別人按照自己所期望的那樣對自己。
實際上,如我們上面所說,別人怎么看你不能決定你是什么樣的人,但你怎么看別人卻決定了你是什么樣的人。
希望你記住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世界是舞臺,別人是鏡子。你心里貪婪,那看到的別人都貪婪。你心里虛榮,那看別人都在裝模作樣。你心里骯臟,那看別人都是藏污納垢……
因此可以說,你怎么對別人,你的態度,你對別人說的話,你所做的事,就定義了你是什么人。
別人如何看你都是修煉,并不代表你的本質。而你如何看別人,才代表了你的本質。所以世上真正的高人都是一視同仁,他們知道眾生平等,對別人如何等于是對自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