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老太李桂蘭坐在屋前的石階上,眼神空洞如深井,二十年前就記不得東南西北。
忽地,她眼中泛起一絲微光,嘴角抽動:
"那院子里的老槐樹開花了嗎?北京的四合院,我的四合院……"
三個子女面面相覷。大女兒張梅撇嘴冷笑:"娘,您又說胡話了。"
可此時,老人混沌的眼里閃過一絲少有的清明,拍著床沿堅持道:
"去...去...你們去看,鑰匙藏在老照片后面…………"
01
李桂蘭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面對著那片山坡發呆。她已經這樣過了二十年。
在小兒子張強的房子里,在這個貴州的小山村里,守著這個破敗的院子,日復一日。
冬日的陽光溫暖地照著她的臉,她瞇起眼睛,木然地望著遠處。
一陣風吹過,山坡上的野草隨風搖擺,像是在向她招手。
李桂蘭已經六十五歲了,頭發全白,臉上布滿皺紋,眼睛渾濁無光。
癡呆癥讓她的記憶如同一張破碎的網,偶爾會捕捉到一些零星的片段,但很快又會消散。
"娘,吃飯了。"
張強端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稀飯,小心翼翼地走到她面前。
他35歲,卻有著四十多歲人的滄桑。面容樸實,眼神忠厚,常年勞作讓他的手指粗糙龜裂。
李桂蘭沒有回應,只是機械地伸出手,接過碗,慢慢地吃了起來。
"慢點吃,燙。"張強蹲在母親面前,輕聲說道。
他總是這樣耐心,二十年來,日復一日地照顧著這個病中的母親,從不曾抱怨。
村里人都說張強是個好兒子,也有人私下里說他傻,為了一個糊涂老太太耽誤了自己的婚事。
但張強不在乎這些閑言碎語,他只知道,這是他的母親,無論她變成什么樣子,他都會照顧她到最后。
"今天姐姐和妹妹要來,您記得嗎?"
張強一邊說,一邊用手帕輕輕擦去母親嘴角的粥漬。
李桂蘭點點頭,又搖搖頭,不確定自己是否記得這件事。
每個月的第一個周末,張強的兩個姐妹都會回來看望母親。
大女兒張梅在縣城開了一家小服裝店,生活還算過得去;小女兒張麗在省城打工,做導購員,總是穿著時髦的衣服回來,帶著城里的氣息。
正當張強收拾碗筷準備回屋時,院子外傳來了汽車喇叭聲。
"應該是姐來了。"張強放下碗筷,快步走出院子。
果然,院子外停著一輛白色的小轎車。
張梅從車上下來,穿著一身深色套裝,頭發盤得整整齊齊,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成熟許多。
她手里提著幾個塑料袋,里面裝著水果和一些日用品。
"強子,娘今天怎么樣?"張梅一邊往院子里走,一邊問道。
"老樣子,剛吃完早飯。麗子還沒來?"
"她發信息說晚點到,可能要下午了。"
張梅走進院子,看到母親坐在藤椅上,臉上閃過一絲復雜的表情。
她放下東西,走到母親面前,蹲下身來。
"娘,我來看您了。"張梅的聲音比平時柔和了許多。
李桂蘭抬起頭,眼神茫然地看著張梅,似乎在思索眼前這個女人是誰。
過了好一會兒,她才伸出手,輕輕地摸了摸張梅的臉。
"梅子?"她的聲音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
"對,是我,梅子。"張梅握住母親的手,強忍著眼淚。
每次看到母親這個樣子,她心里都會涌起一陣酸楚。
她記憶中的母親是那么能干、堅強,即使在父親去世后,也硬是一個人把三個孩子拉扯大。
可現在,她卻像個孩子一樣需要別人照顧。
張梅站起身,走到張強身邊,壓低聲音說:"醫生有沒有說她的病情有好轉的可能?"
張強搖搖頭:"醫生說這種病只會越來越嚴重,能保持現在這樣就不錯了。"
張梅嘆了口氣,看了看手表:"我去廚房準備午飯吧,你去休息一下。"
"不用,姐,我來做飯,你陪陪娘。"張強說著,轉身走向廚房。
張梅坐到母親身邊的小凳子上,開始跟她說一些家常話。
李桂蘭大多時候只是點頭或搖頭,偶爾會說上一兩句不著邊際的話。
張梅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對話,她知道母親聽不懂多少,但還是會堅持說下去,仿佛這樣能讓自己覺得母親還在聽,還在關心她的生活。
"娘,麗子最近在省城談了個對象,據說家境不錯,下次可能會帶來給您看看。"
張梅一邊說,一邊整理著母親的衣襟。
李桂蘭忽然抓住張梅的手,眼睛直直地盯著她:"我有房子。"
張梅愣了一下,隨即笑了:"有啊,這不就是您的房子嗎?您和強子住的。"
李桂蘭搖搖頭,表情變得異常認真:
"不是這個,北京,北京有我的房子,四合院,一百三十平米。"
這下,張梅的笑容凝固在臉上。
這些年,她習慣了母親的胡言亂語,但這次不知為何,母親的語氣和眼神讓她感到一絲不安。
"娘,您在說什么呢?我們家什么時候在北京有過房子?"
"有!"李桂蘭突然提高了聲音,力氣大得出奇,抓著張梅的手更緊了:
"青磚灰瓦,檐角雕花,院子里有棵老槐樹,樹干上刻著字。房契藏在墻縫里,鑰匙在老照片后面。"
張梅被母親突如其來的激動嚇了一跳,連忙招呼弟弟:"強子,快來看看娘怎么了!"
張強聞聲跑出來,看到母親激動的樣子,立即走過來安撫:"娘,您別著急,慢慢說。"
"北京,四合院,我的房子。"
李桂蘭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這幾個詞,眼睛里閃爍著久違的神采。
張強和張梅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
在他們的記憶里,家里從來沒有人提起過北京的房子,更別說什么四合院了。
"她可能是看了什么電視劇,記憶混亂了。"張梅低聲對張強說。
張強點點頭,但眼中卻流露出一絲疑惑。
母親很少看電視,又怎么會突然說出這么具體的描述呢?
02
這時,院子里傳來一陣腳步聲。
緊接著,一個年輕女子的聲音響起:"娘!哥!姐!我回來啦!"
張麗風風火火地走進院子,一身時髦的打扮,扎著高高的馬尾,臉上畫著精致的妝容。
她二十多歲的年紀,渾身上下散發著青春活力。
"麗子,你來得正好,娘突然說胡話,說什么北京有她的四合院。"張梅無奈地說。
張麗眨了眨眼睛,脫口而出:
"真的嗎?我們家在北京有四合院?那得值多少錢啊!"
"別胡鬧。"張梅瞪了她一眼,"娘病了二十年,說的話能信嗎?"
張麗吐了吐舌頭,走到李桂蘭面前,蹲下身來:
"娘,您真的在北京有房子嗎?"
李桂蘭看著張麗,眼神突然變得清明起來:"麗子,幫我找照片,老照片。"
張麗一向對母親的話很當真,即使在別人看來是胡言亂語。
她點點頭:"好,我這就去找。照片在哪里,娘?"
"箱子,紅木箱子。"李桂蘭指了指屋內的方向。
張強知道母親說的是什么。那是一個老舊的紅木箱子,一直放在母親的床底下。
里面裝著一些舊物件,是母親唯一帶來這個家的東西。
二十年來,沒人動過那個箱子,因為母親發病時曾經警告過,不許任何人碰它。
"麗子,別亂翻娘的東西。"
張梅皺起眉頭制止妹妹的胡鬧,可張麗卻已經快步走進屋內。
不一會兒,她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從床底拖出那個塵封已久的紅木箱子。
箱子上落滿了灰塵,鎖已經銹跡斑斑。
張麗試著打開,發現鎖已經松動,輕輕一撥就開了。
她掀開箱蓋,一股陳舊的氣味撲面而來。
箱子里裝著一些舊衣物、幾本發黃的書籍和一些雜物。
張麗小心地翻找著,終于在箱底發現了一個舊相冊。
"咦,還真有,我找到了!"張麗興奮地喊道。
張強和張梅聽見后,也跟著走進屋內,好奇地看著那個相冊。
相冊的封面已經發黃開裂,但依然能看出當年的精致。
張麗翻開相冊,里面的照片大多已經泛黃,有些甚至已經看不清楚了。
她一頁一頁地翻著,突然,一張照片吸引了她的注意。
那是一張泛黃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對年輕夫婦站在一個四合院的門前。
女人雖然年輕,但張麗一眼就認出了那是年輕時的母親。
她穿著一身簡樸的衣服,卻掩蓋不住那股子英氣。
男人應該是她們的父親,高大挺拔,一只手搭在母親肩上,另一只手指著院門,臉上帶著自豪的笑容。
"姐,強子,快看!"張麗激動地指著照片,"這是不是北京的四合院?"
張強和張梅湊過來,都被照片震住了。
照片背面寫著一行小字:"北京西城,喬遷之喜,1982年10月。"
"這不可能。我們家怎么可能在北京有房子?如果有,這么多年為什么沒人提起過?"
張梅搖著頭,不愿相信眼前的事實。
張強沉默地看著照片,思緒飛回到了童年。
他模糊地記得,很小的時候似乎有在一個院子里住過,有樹,有石桌,還有很多房間。
但那記憶太遙遠,太模糊,他一直以為那只是一場夢。
"照片后面。"李桂蘭的聲音從門口傳來。
三人回頭,發現母親不知何時已經站在門口,面色蒼白,但眼神異常清醒。
張麗小心地取下照片,翻到背面。
果然在照片和相冊頁之間,夾著一把小小的銅鑰匙,已經銹跡斑斑。
"鑰匙!真的有鑰匙!"張麗激動得幾乎跳起來。
"冷靜點,麗子。"張梅皺著眉頭,"一把鑰匙能說明什么?就算當年真有這么個院子,這么多年過去了,誰知道現在什么樣了?或許早就不存在了。"
"我們應該去看看。"張強終于開口,聲音堅定,"既然娘記得,又有照片和鑰匙為證,至少去北京看一看。"
"憑一張老照片和一把銹鑰匙,你要去北京找一個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房子?"張梅的聲音里滿是不信任,"強子,你也跟著麗子犯傻?"
"我不是犯傻。"張強抬起頭,眼神堅定,"二十年了,娘第一次這么清醒地說出一件事。我們欠她的太多,至少應該認真對待她的話。"
張麗舉起手:"我同意哥的意見!我們去北京看看!"
張梅嘆了口氣,知道自己勸不動這兩個固執的弟妹。
她看了看站在門口的母親,心里不禁有些動搖。
這么多年來,母親從未像今天這樣神志清醒,也許,這件事真的很重要?
"好吧,"張梅最終妥協,"但我們得先調查清楚。照片上有地址,我們可以先聯系北京那邊,看看這個地方是否還存在,再決定是否前往。"
"太棒了!"張麗興奮地抱住張梅,"姐,你最好了!"
張強沒有說話,只是默默地走到母親身邊,扶著她回到院子里的藤椅上。
李桂蘭看著手中的照片,眼角滑下一滴淚水。
"娘,別擔心,我們會去北京看看的。"張強輕聲說。
李桂蘭點點頭,嘴里喃喃地說著:"四合院,我的家。"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斑駁地灑在院子里,照在那張泛黃的老照片上,照在李桂蘭滿是皺紋的臉上,仿佛照亮了一段被塵封已久的往事。
03
張強站在村口的小賣部里,手里拿著電話,神情專注。
他撥通了北京114查詢,想確認照片背面那個地址是否還存在。
"您好,請問西城區綠茵胡同18號現在還在嗎?"張強問道,聲音里帶著些許緊張。
電話那頭的接線員沉默了一會兒,鍵盤敲擊聲傳來:
"先生,這個地址在我們的系統里顯示還存在,屬于西城區老城區范圍內,是一處老式民宅區。但具體情況建議您到當地查詢,因為老城區有些地方可能已經改造或拆遷了。"
張強感到一陣激動,至少地址是真實的,這已經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謝謝您,再見。"他掛斷電話,快步走回家。
院子里,張麗正興致勃勃地在網上查詢北京四合院的價格,看到張強回來,她立即招手:
"哥,你猜現在北京西城區的四合院值多少錢?"
不等張強回答,她就自顧自地說下去:
"至少上千萬!上千萬啊!如果真的有這么一處房產,我們家就發達了!"
"麗子,別想那么遠。"張梅從廚房里走出來,手里端著一盤剛炒好的青菜:
"我們連房子是不是真的都不知道,更別說是不是還屬于我們家的了。"
張強走到院子中間,神情嚴肅:
"我剛才打電話確認了,那個地址還存在,是西城區老城區的一處民宅。"
"真的?"張麗跳了起來,興奮地拍著手,"那還等什么,我們趕緊去北京吧!"
張梅則皺起眉頭,思考道:"別急,就算地址真的存在,也不代表房子還是我們家的。二十年過去了,誰知道發生了什么變故?娘的病也不允許長途跋涉。"
"那我和強子先去看看,你留在家里照顧娘。"張麗提議。
張強看了看坐在藤椅上的母親,李桂蘭似乎又陷入了往常的迷茫狀態,眼神空洞地望著遠方。
剛才的那一刻清明似乎只是一個短暫的插曲,于是他沉思片刻后說道:
"我覺得娘應該一起去。她是唯一知道那個房子詳情的人,也許到了那里,她會想起更多。"
"帶著一個癡呆老人長途跋涉?你瘋了嗎?"張梅提高了聲音,"萬一在路上出了什么意外怎么辦?"
"我會照顧好娘的。"張強堅定地說,"再說,這幾天娘的狀態好像比以往好一些,也許這次出行對她有好處。"
三人爭執不下,直到午飯時間,他們才暫時擱置了爭論。
飯桌上,氣氛有些沉悶,只有張麗偶爾問李桂蘭一些關于北京的事情。
但李桂蘭大多時候只是呆呆地看著飯碗,偶爾點點頭或搖搖頭,沒有再說出什么有價值的信息。
飯后,張梅把張強拉到一邊,低聲說:
"就算要去,也得準備充分。首先要準備足夠的錢,其次要給娘準備好藥,再次要確定住宿和交通。這些你都考慮過嗎?"
張強搖搖頭:"我手頭確實不寬裕,前段時間娘生病住院,花了不少錢。"
"我這里有一些積蓄,"張梅思考片刻,說道,"不過我還是不建議帶娘去。太冒險了。"
"我可以借錢。"張麗突然插話,她不知何時已經走到了他們身后,"我在省城的朋友可以借我一些,利息高點無所謂,如果真有那套房子,還錢不是問題。"
張梅看了看自己的妹妹,心里有些無奈。
張麗一向沖動,做事不計后果,這次恐怕又是被眼前的利益沖昏了頭腦。
"好吧,"張梅最終妥協,"我出三千,你們分攤剩下的。不過我有個條件:如果去了北京發現那房子根本不存在或者已經不是我們家的了,你們兩個必須立刻回來,不許再做無謂的糾纏。"
"成交!"張麗興奮地說,完全沒有注意到姐姐話中的擔憂。
張強沉默地點點頭,轉身走向母親:
"娘,我們準備去北京看看您說的那個房子,您愿意和我們一起去嗎?"
李桂蘭抬起頭,眼神恍惚,但當她聽到"北京"和"房子"這兩個詞時,眼中又閃過一絲光芒。只見,她緩緩點頭:"去,去北京。"
就這樣,在一張老照片和一個模糊地址的指引下。
這個貴州的家庭決定踏上前往北京的旅程,尋找那可能存在也可能已經消失的四合院。
接下來的幾天,張強忙著準備行李和母親的藥品,張麗跑前跑后聯系朋友借錢,張梅則勉強辦了幾天假,整理家務,并反復叮囑弟妹注意事項。
終于,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他們一家四口站在村口,等待前往縣城的班車。
李桂蘭穿著一件深藍色的棉襖,頭發被張梅梳得整整齊齊,臉上似乎比平時要生動一些。
"記住,到了北京一定要看緊娘,咱人生地不熟的,可千萬別讓她走丟了。"
張梅一邊幫母親整理衣領,一邊叮囑道。
張強點點頭,心里卻有些忐忑。
班車緩緩駛來,張強和張麗小心地扶著李桂蘭上了車。
張梅站在車下,神情復雜地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
車窗外,貴州的山巒在晨光中漸漸遠去。
李桂蘭靠在座位上,眼睛望向窗外,嘴里喃喃地說著什么。
張強湊近一聽,發現母親在重復著一個詞:"回家,回家。"
04
從縣城到貴陽,再從貴陽坐上前往北京的火車,這一路并不輕松。
特別是對李桂蘭來說,陌生的環境和長時間的旅途讓她時而焦躁不安。
張強和張麗輪流照顧她,給她吃藥,安撫她的情緒。
火車上的第二天夜里,李桂蘭突然在半夜驚醒,大聲喊著:"槐樹!槐樹下有東西!"
這下動靜,一下子就把同車廂的乘客都吵醒了。
張強連忙安撫她,給她喝了些水,輕聲說:
"娘,沒事的,我們在去看槐樹的路上,很快就到了。"
聽到這話,李桂蘭奇跡般地平靜下來,重新躺下,很快又睡著了。
張麗看著這一幕,低聲對張強說:"哥,你覺得娘是不是真的記得什么重要的事情?"
張強沉思片刻:"也許吧。這么多年來,我從未見過娘這樣。無論如何,我們得弄個明白。"
列車在夜色中繼續前行,載著這個懷揣希望與疑惑的家庭,駛向那個可能藏著秘密的北京城。
北京西站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人群讓剛下火車的張強一家有些不知所措。
張麗東張西望,興奮地打量著這座陌生的大城市;張強則緊緊扶著母親,生怕她在人群中走散;張梅抓著行李,眉頭緊鎖,擔心著接下來的行程。
"我們先找個地方住下來,然后再去那個地址看看。"張梅實際地提議道。
于是,他們打車來到西城區附近的一家便宜旅館。
安頓好行李后,張麗迫不及待地說:"現在就去看看那個四合院吧!"
張強看了看窗外,天色已經不早了:"明天再去吧,今天娘已經很累了。"
李桂蘭坐在床邊,雙眼無神地看著窗外,似乎對周圍的一切都漠不關心。
長途旅行顯然消耗了她大量的精力,讓她又回到了往常的呆滯狀態。
第二天一早,三人帶著李桂蘭出發前往綠茵胡同18號。
他們打了一輛出租車,司機聽說他們要去老城區,有些驚訝:
"那邊胡同窄,車開不進去,只能送你們到胡同口。"
當出租車停在胡同口時,張強一家四口下了車。
看著眼前狹窄的胡同,不禁有些恍惚。
胡同兩側是灰色的磚墻,道路用石板鋪就,顯得古老而幽靜。與外面現代化的北京城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里真的是北京嗎?感覺像是回到了幾十年前。"張麗小聲說。
他們沿著胡同慢慢走著,李桂蘭被張強攙扶著。
但奇怪的是,她的步伐突然變得堅定起來,似乎對這條路很熟悉。她的眼睛不再茫然,而是專注地看著前方。
"娘,您記得這里嗎?"張強試探著問。
李桂蘭沒有回答,只是加快了腳步,仿佛被某種無形的力量牽引著。
張強和張麗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和期待。
終于,他們來到了一個寫著"18"的院門前。
院門是老式的木門,已經斑駁不堪,上面的紅漆剝落得厲害。
門口的石獅子只剩下一個,另一個不知去向。
李桂蘭在門前停下,伸出顫抖的手,輕輕撫摸著門上的銅環。
她的眼中泛起淚光,嘴唇顫抖著:"我的家。"
張強深吸一口氣,上前敲了敲門。
他的心跳得厲害,不知道門后等待他們的是什么。
片刻后,門緩緩打開,露出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的臉。
她皺著眉頭,警惕地打量著門外的陌生人:"你們是誰?找誰?"
"您好,我們是..."
張強剛要解釋,李桂蘭突然掙脫他的攙扶。
隨后的一個動作,令子女倒吸涼氣,徹底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