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深夜,美國三大股指期貨突然集體暴漲——道瓊斯指數期貨單日飆升439點,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期貨分別大漲1.29%和1.68%。
這場金融市場的狂歡,僅僅因為中美兩國經貿團隊在日內瓦簽署了階段性協議。
但這場看似雙贏的談判背后,藏著耐人尋味的政治算計:當華爾街交易員舉杯慶祝時,遠在華盛頓的特朗普正對著電視鏡頭微笑,他的競選顧問悄悄將股市數據編入次日演講稿——這或許才是這場談判最直接的"成果"。
特朗普的"股市煉金術"早已不是秘密。2024年大選期間,他通過放風"即將與中國達成協議"的操作,曾讓標普500指數單周暴漲7.2%。
這次日內瓦會談前夕,美國財政部內部文件顯示,總統特別要求談判團隊"每天至少釋放三條積極信號",確保金融市場保持亢奮。
這種將外交談判證券化的操作,讓美國企業主們又愛又恨——加利福尼亞州某芯片企業CEO坦言:"每次聽到'談判順利'的新聞,我的股票期權就增值,但工廠里的中國零件庫存也在貶值。"
這種矛盾在關稅政策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特朗普政府一邊在日內瓦承諾取消91%的對華加征關稅,另一邊卻在悄悄啟動"分層關稅"新機制。
根據白宮4月發布的行政令,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等"戰略產業"仍將維持10%的基準關稅,而這類商品占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38%。
更微妙的是,被取消的關稅多數集中在日用消費品領域——佛羅里達州某超市老板算過賬:"中國制造的兒童書包關稅從145%降到10%,但店里賣的華為手機配件關稅紋絲未動。"
俄烏沖突成為檢驗談判誠意的試金石。
在日內瓦聯合聲明墨跡未干時,特朗普突然提議中美聯合調停俄烏局勢。表面看這是展現合作誠意,實則暗藏玄機——美國剛與烏克蘭簽署頁巖氣開發協議,卻要中國承擔調停失敗的風險。
這種"利益我拿,黑鍋你背"的策略,與2019年強推"華為安全威脅論"如出一轍。莫斯科大學國際關系教授指出:"美國試圖用關稅籌碼換取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讓步,這是典型的美式交易藝術。"
中方的應對策略則展現出"柔中帶剛"的智慧。
在同意建立常態化磋商機制的同時,中國海關總署5月12日更新的進出口數據顯示:4月份對東盟出口同比增長20.8%,而同期對美出口下降21%。這種市場多元化布局,使得中國在談判桌上始終保持回旋余地。
更關鍵的是,聯合聲明中"保留10%基準關稅"的條款,既為后續談判留足籌碼,也防止美國企業借助零關稅沖擊國內市場。正如商務部研究院專家所言:"我們簽的是活頁協議,每一頁都能根據形勢變化調整。"
這場博弈最戲劇性的場景發生在協議簽署72小時后。5月13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平臺發文:"中國承諾購買500億美元美國農產品!"但查閱聯合聲明全文,根本找不到具體采購數字。
這種"口頭承諾"的煙霧彈,恰恰暴露了美方核心訴求——不是真要削減逆差,而是制造有利于本身的政治符號。愛荷華州大豆農場主協會負責人苦笑:"總統的推文能讓期貨價格飄紅,但倉庫里堆積的收成不會自動變成鈔票。"
未來的經貿棋局仍布滿迷霧。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已著手制定"對等關稅2.0"方案,計劃將關稅與碳排放、勞工標準等非經濟因素掛鉤。
而中國則加速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6%,內需引擎的轟鳴聲正逐漸蓋過外貿摩擦的雜音。
日內瓦湖畔的握手不是終點,而是兩個大國在21世紀經濟規則制定權爭奪中的新起點——這里沒有永恒的敵人或朋友,只有永遠流動的利益與算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