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這么消極,甚至開始主動擺爛。
很多人其實也不是不想奮斗,而是知道無論怎么努力,都翻不了身。上一代人借著各種紅利起飛,到了這一代,很多資源差不多已經徹底被鎖死了。
最典型的社會結構是,兩個60后父母,加上一個90后獨生子女。這種家庭組合,注定了年輕人一生下來就得背負上一代的所有期待。
父母如果年輕時沒能抓住機會,自己一輩子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他們寄希望于孩子能改變命運,把自己的翻盤希望,全壓在孩子身上。
但現實是,90后、00后進入社會后,發現自己不僅沒有任何優勢,反而比上一代更難生存。
上一代人隨便買個房,就能趕上資產翻倍的風口。
年輕人連房子的首付都攢不出來,工作十幾年,存款還趕不上房價的漲幅。他們終于意識到,自己失敗的根本原因不是不夠努力,而是“爹不行”。
那些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同齡人,早就贏在起跑線上,靠著家族資源輕松獲得事業機會、資產積累、甚至連婚姻都比普通人更輕松。
很多20歲的年輕人以為努力就能出頭,但當你真正進入社會,就會發現,拼的根本不是能力,而是人脈、平臺、頭腦等非常多的軟性資源。
上一代人占據了所有的資源,年輕人進場后發現,自己連游戲的門票都買不起。
美國的Baby Boomer一代,在二戰后享受到了最豐厚的社會紅利,經濟騰飛、房價低廉、就業機會遍地都是。
很多人高中畢業,就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靠著穩定的工資買房買車,順利進入中產階級。
這一代人無論在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活得很有安全感,所以他們對后代的態度相對寬容,給子女留下的財富和資源也足夠多。社會就像一座巨大的礦場,埋著黃金,也埋著地雷。
泉貴的子女手里握著詳細的藏寶圖,清楚地知道哪里能撈錢,哪里能避雷。
從小就開始接受最頂級的訓練,學會如何排雷、如何精準地挖掘黃金,哪怕犯錯了,也有家族的資源兜底,可以復活無數次。
而窮人家的孩子呢?一開始就被父母一臉懵逼地,一腳踢進雷區。沒有地圖,不知道該往哪走,只能靠運氣。一步走錯,直接爆炸,徹底出局。
窮人家的孩子,輸的從來不只是錢,還有認知。
認知是什么?就是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你能看到的機會,你選擇的路徑。
而窮人最大的悲哀是,他們的認知,是錯誤的、滯后的、甚至是坑人的。
窮人的父母,大多是社會最底層的人,見識有限,根本不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
于是他們教育孩子的方式,就是照搬自己過去的經驗——但他們自己,就是失敗的。
比如認為努力最重要,卻不知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踩錯一個坑,努力一輩子都是白費。
告訴孩子考上大學就能改變命運,卻不知道大學早就貶值了,光讀書沒有資源和圈子,畢業照樣是個社畜。
催促孩子早結婚、生孩子,卻不知道窮人唯一的翻身機會,就是延遲家庭負擔,把資源全部砸在自己身上。
窮人的父母,自己沒有做成過事,卻偏要把他們那一套失敗的方法,傳遞給孩子。
更可怕的是,他們堅信自己是對的,哪怕現實已經狠狠打了他們的臉,他們依然執著地認為,孩子只要聽他們的,就能成功。于是,生存經驗繼續被一代代完美復制。
世界是允許富人犯錯的,但不允許窮人犯錯。
一個富二代創業失敗,家里再給他投1000萬,再給他安排新項目,東山再起只是時間問題。
一個窮人家的孩子,走錯一步,可能就再也不敢相信自己了。
選錯專業,浪費四年,出來發現毫無競爭力,工資低得可憐。
結錯婚,選了一個同樣認知低下的伴侶,從此被情感消耗、經濟拖累,根本沒辦法專注在事業上。
買錯房,剛工作幾年就把所有積蓄砸進去,未來二十年都被房貸鎖死,連換賽道的機會都沒有了。
富人的孩子有無數次試錯的機會,窮人的孩子,只有幾次。
普通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以為自己有資格犯錯。現實是,你沒有資格,你只能小心翼翼地活著,戰戰兢兢地往前走,每一步都要計算清楚,否則就會萬劫不復。
如果你是窮人家的孩子,你最大的敵人,不是社會,不是競爭對手,而是你家庭造就的、原有認知。
如果你出身貧寒,想逆襲,必須徹底脫離原生家庭的慣性思維,否則很難脫胎換骨,翻得了身。
這里有三條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