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興是開國少將,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職務非常高,曾經擔任過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不過他真正最重要的身份,其實是作為中央警衛局長,長期負責毛主席的安全保衛工作。從1947年開始,直到1976年毛主席病逝,汪東興都陪在偉人身邊。他是毛主席最信任的同志,沒有任何一名下屬,具備汪東興這樣的特殊履歷。
也正因如此,改革開放后許多人關注已經退休的汪老。有不少出版社,頻頻請求拜訪汪東興,希望他能出版一些書籍,用回憶錄的形式,講講不為人知的細節。以汪東興的過往經歷,一旦出書勢必暢銷,廣大群眾也非常想了解關于毛主席的事情,在這方面汪東興自然是最有發言權的。
但面對這種請求,汪東興全部回絕了,幾乎毫不猶豫。到后來再有人找他,汪東興都有些不高興了,直接送客。他認為出版社這么做,基本都是出于商業利益,而不是對偉人的崇敬。汪東興對毛主席感情太深了,他當然不會答應,即便面對不菲的物質回報,也絲毫沒有動心。
另外,汪老考慮問題十分全面。他知道社會轉型期魚龍混雜,有些書商的背后甚至是國外背景,他們之所以高價求書稿,往往居心叵測。一生干保衛工作的汪東興,怎么會沒有這個警惕性呢?這點很令人佩服。
可在2010年,也就是汪老94歲時,卻還是出了一本書,叫《汪東興日記》。是他改變初衷了嗎?并沒有。此前汪東興跟工作人員談話時,曾經表露過其中憂慮:社會上已經有不少文學作品,那種東西寫得不準、寫得馬虎,倒還有情可原;但黨史方面的材料,必須嚴肅準確,若有偏頗和個人傾向性,是要誤導社會誤導后人的!
所以汪東興年過九旬,決定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去記述一些有價值的歷史,以正視聽,這才是他的出發點。但這本《汪東興日記》,只寫到1965年便戛然而止了,后面的事情完全沒寫。要知道汪東興一直護衛毛主席到1976年,并且他本人是1980年才辭去主要領導職務的,為什么書籍的關鍵內容有缺失呢?
汪老晚年的一句話,揭曉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汪東興深情回憶毛主席:我一生最驕傲的事,就是一直追隨主席,從沒出賣過他!在汪老看來,是人就會出錯,這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很多時候是出于好心,辦錯了事。包括他自己也一樣,他承認自己在1977年后,有些跟不上時代和政策了。退休后的汪東興,從來不回避這樣的話題,態度十分坦誠謙和。
汪東興自認為是中國最了解1965年后歷史的人,因為他參與了全過程,不光直接從事領導人的保衛工作,還擔任過中央辦公廳主任,毛主席的重要手稿都會經過汪東興,對于時代和諸多事件,汪東興確實有著全面的理解。甚至1976年的關鍵行動,汪東興本人都是最重要的執行者之一。
但正如汪東興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