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請理性閱讀!
"以前廣州來的那個知青李林?"老村長試探著問。
"村長你還能認得我?"李林激動地說。
"離開四十多年了,你可算回來了!"老村長拍了拍李林的肩膀說。
李林沒有回答村長的問題,而是迫不及待地問道:"王芳...她現在還好嗎?"
在得知李林的來意之后,老村長沉默了片刻。
緩緩地道出了一番話,李林在聽完之后,眼眶瞬間就濕潤了......
01
三月的廣州,李林的退休儀式剛剛結束。
同事們的歡笑聲似乎還在耳邊回蕩,但他的心卻早已飄向了遙遠的北方。
"李工,恭喜退休?。∮猩洞蛩銢]?"退休儀式上,老王拍著他的肩膀問道。
"打算回趟陜北。"李林淡淡一笑。
"陜北?那不是你當年知青插隊的地方嗎?都四十多年了,還去那干啥?"
李林沒有回答,只是笑了笑。
有些思念,藏了一輩子,又怎么能三言兩語說清楚。
收拾好簡單的行李,李林踏上了北上的列車。
隨著火車的轟鳴,他的思緒也被拉回到那個遙遠的年代。
1973年,他剛滿19歲,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
他告別繁華的廣州,來到了陜北那個叫做石巖溝的小村莊。
"這就是咱們的窯洞了,環境簡陋,你們城里娃可得適應適應。"村長帶著他們來到山坡上的幾孔窯洞前說道。
李林站在窯洞前,愣住了,土墻、紙窗、土炕,這與他想象中的下鄉生活相去甚遠。
更令他難以接受的是村里的缺水狀況。
"村里沒水井嗎?"李林問道。
村長苦笑了一下說:"井?咱們這山高溝深,打井費勁得很。平常用水都得去山那邊的泉眼挑。早晚各一趟......"
第一天晚上,躺在硬邦邦的土炕上,李林就后悔了。
城市的優越生活條件讓他從未體驗過如此艱苦的環境。
蜷縮在被窩里,他甚至有了逃回廣州的念頭。
"李知青,起床啦,今天該你去挑水了!"清晨,窯洞外傳來村長的喊聲。
睡眼惺忪的李林掙扎著爬起來,拿起兩個水桶和扁擔,跟著其他村民去挑水。
山路崎嶇難行,李林走得磕磕絆絆,汗水浸透了后背。
回到窯洞,他發現自己連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具備。
生活做飯對他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更不用說其他農活了。
夜深人靜時,蜷縮在冰冷的土炕上,李林常常偷偷落淚。
他給家里寫信,描述著這里的艱苦條件,字里行間透露著想要回家的渴望。
"別想回來。"父親的回信簡短而堅決,"年輕人就該吃苦,這是鍛煉你的好機會。"
就這樣,李林在痛苦和不適應中熬過了下鄉的最初幾個月。
他瘦了一圈,皮膚也被高原的烈日曬得黝黑。
但正如父親所說,年輕人的適應能力確實驚人。
漸漸地,他學會了生活做飯,學會了基本的農活,也習慣了這里的粗茶淡飯。
02
列車繼續北上,窗外那熟悉又陌生的景象,讓李林再次沉浸在往事的洪流中。
那是他下鄉后的第三個月,一個悶熱的夏日清晨。
李林像往常一樣,扛著扁擔去山那邊的泉眼挑水。
路上,他遇到了同樣來挑水的村里姑娘王芳。
"李知青,你這擔子挑得不對勁,走路要一搖三晃的。"王芳笑著說道。
李林有些尷尬地笑了笑回道:"這活兒我以前沒干過..."
"我教你吧。"王芳放下自己的水桶,走到李林身邊,"肩膀要這樣,腰要挺直,走路時要腳下有節奏。"
在王芳的指導下,李林很快掌握了挑水的訣竅。
回去的路上,兩人有說有笑,不知不覺間,山路竟不再那么難行了。
可就在快到村口的地方,李林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塊松動的石頭,扭了腳,疼得他冷汗直冒。
"哎呀,你這可怎么辦?"王芳急得團團轉,"等著,我去叫人來幫忙。"
"不用不用,"李林咬牙站起來,"我自己能走。"
話雖這么說,但他一瘸一拐的樣子,明顯走不了多遠。
"別逞強了。"王芳二話不說,放下水桶,扶住了李林的胳膊,"靠著我,慢慢走。"
就這樣,在王芳的攙扶下,李林艱難地回到了窯洞。這一幕被村里人看在眼里,引來不少善意的調侃。
"李知青,艷福不淺啊,有咱們村最俊的姑娘照顧。"村長笑呵呵地說。
王芳紅著臉,低下頭:"村長爺爺,您別瞎說,我就是幫個忙。"
李林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心里卻涌起一股暖流。
在這個陌生的地方,終于有了一絲溫暖的感覺。
那天之后,王芳時常來李林的窯洞幫忙。
她教他如何生活做飯,如何種菜養雞,如何在這貧瘠的土地上尋找生活的樂趣。
"李知青,你看,這是我摘的野菜,可以做湯喝,去去火氣。"某天,王芳提著一籃子野菜來到李林的窯洞。
"謝謝你,芳兒。"不知不覺中,李林已經習慣了這樣親昵地稱呼她。
"叫我啥呢,不害臊。"王芳佯裝生氣,但眼角的笑意卻出賣了她。
李林就這樣慢慢融入了村里的生活。有了王芳的幫助,那些原本令他頭疼的事情,一一變得簡單起來。
他開始享受早晨的挑水之旅,因為那意味著能和王芳一起走山路,聽她講述村里的故事和傳說。
"李知青,聽說你在城里上過高中,認識很多字,能教教我嗎?"一天,王芳突然問道。
"你想學?"李林有些驚訝。
"嗯,我一直想多認識些字,可惜家里窮,初中都沒讀完就輟學了。"王芳的聲音中透著遺憾。
"當然可以。"李林爽快地答應了,"明天開始,每天晚上我教你兩個小時。"
就這樣,兩人的關系更進了一步。白天一起干活,晚上一起學習。
在煤油燈的微光下,李林耐心地教王芳認字、寫字、算術,甚至還講一些城市里的見聞和知識。
王芳學得很快,那雙明亮的眼睛里總是閃爍著對知識的渴望。
"李知青,城里真的有那么高的樓嗎?"王芳好奇地問。
"當然,廣州有很多高樓大廈,有的甚至有十幾層呢。"李林自豪地說。
"哇,那可真高啊。"王芳驚嘆道,眼中滿是向往,"我這輩子能去看看就好了。"
李林笑了笑,心中突然涌起一個念頭:也許有一天,他可以帶王芳去廣州,去看那些高樓大廈,去嘗那些美食佳肴,去過那種她只能在夢中想象的生活。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就在李林心中生根發芽,慢慢長大。
他開始期待未來,期待和王芳一起的未來。
列車上,李林望著窗外漸漸荒涼的景色,嘴角不自覺地揚起一絲微笑。
那段挑水相遇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之一。
"芳兒,你還好嗎?"他輕聲問道,聲音融入了火車的轟鳴中。
03
下鄉的第二年,李林已經完全適應了村里的生活。
他不再抱怨窯洞的簡陋,不再嫌棄粗糧的味道,甚至開始欣賞這片黃土地特有的美麗。
而這一切的變化,都與王芳有關。
"李知青,看,山里的野花開了。"一個春日的清晨,王芳提著籃子,領著李林去山坡上采野菜。
陽光透過山間的薄霧,灑在王芳的臉上,給她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
她穿著樸素的藍布衣裳,頭發隨意地扎在腦后,卻有一種質樸的美。
"芳兒,你比這野花還好看。"李林情不自禁地說道。
王芳低下頭,臉頰染上了一抹紅暈害羞的道:"又胡說,我哪有什么好看的。"
"在我眼里,你是最美的。"李林認真地說。
兩人的目光在空中交匯,一種無聲的情愫在流動。
那一刻,李林知道,自己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個黃土地上的姑娘。
晚上的學習時間便成了兩人最期待的時刻。
王芳的求知欲望越來越強,不僅學會了基本的識字算術,還開始對文學、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知青,你講的這些故事真好聽。"聽完李林講述的《紅樓夢》故事,王芳眼中閃爍著光芒,"要是能有本書,我自己慢慢看就好了。"
"等我下次收到家里的包裹,我讓他們寄幾本書來。"李林承諾道。
"真的嗎?那太好了!"王芳高興得像個孩子。
果然,一個月后,李林收到了家里寄來的包裹,里面除了一些生活用品,還有幾本文學名著。
王芳愛不釋手,每天晚上都捧著書,在煤油燈下一字一句地讀,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請教李林。
"芳兒,你真聰明,這么快就能讀懂這么難的書了。"李林由衷地贊嘆道。
"還不是因為有你教得好。"王芳感激地說,"要不是你,我這輩子可能都沒機會讀這些書。"
"以后機會多的是。"李林笑著說,心里已經有了一個計劃。
日子一天天過去,兩人的感情也在悄然滋長。
村里人都看在眼里,時常打趣他們兩個。
"李知青,什么時候把我們芳兒娶回家啊?"村長半開玩笑地問道。
李林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村長,等我有能力給芳兒好日子過的時候。"
"哈哈,年輕人,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不用等那么多。"村長意味深長地說。
王芳的父母對李林也很滿意。
雖然他是城里人,但勤勞踏實,還有文化,在他們眼里,是個難得的好女婿人選。
"李娃,你真要留在咱們這兒?"王芳的父親有一天問道。
"是啊,叔。我已經習慣這里的生活了,再說,芳兒在這里,我哪也不想去。"李林真誠地回答。
王父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娃子,有你這句話,我和你嬸子就放心了。"
五年的時光如水般流過。李林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城市少年,成長為一個能吃苦耐勞的年輕人。
而王芳在他的教導下,不僅識字明理,還掌握了不少新知識,成為村里有名的"才女"。
兩人的關系也從最初的互相幫助,發展到了情投意合、相知相戀的程度。
他們一起勞動,一起學習,一起憧憬未來。
李林甚至開始考慮,是否要在村里扎根,與王芳共度一生。
"芳兒,如果有一天,我要回廣州,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嗎?"一個星光燦爛的夜晚,李林突然問道。
王芳沉默了片刻,然后輕聲回答:"我愿意跟你去任何地方,只要我們在一起。"
李林緊緊握住她的手:"我保證,不管在哪里,我都會好好待你,給你最好的生活。"
兩顆年輕的心,在這片黃土地上緊緊相連,共同編織著美好的夢想。
列車上,李林閉上眼睛,仿佛又看到了那個在煤油燈下讀書的姑娘,那專注的神情,那渴望知識的眼神,都深深刻在他的記憶里,成為他一生中最珍貴的畫面。
"芳兒,這么多年了,你還記得我們的約定嗎?"李林輕聲問道,聲音淹沒在列車的轟鳴中。
04
下鄉的第六年,25歲的李林和23歲的王芳,在村里人眼中已經是公認的一對。
他們互相扶持,共同成長,感情之深厚,讓許多年輕人羨慕不已。
"李娃,你和芳兒什么時候定親啊?"村長一天吃過晚飯后,坐在院子里抽著旱煙,隨口問道。
李林摸了摸后腦勺,笑道:"村長,我正想和您商量這事呢。我想今年秋收后,正式向芳兒提親。"
"好哇,好哇!"村長拍手叫好,"你們年輕人的事,我們老人家都支持。"
當晚,李林和王芳坐在窯洞前的小院里,手牽著手,憧憬著未來的生活。
"芳兒,秋收后,我想正式向你父母提親。"李林認真地說。
王芳低下頭,臉頰泛起紅暈地說:"嗯,我爹娘早就盼著這一天了。"
"但是,有一件事我必須先告訴我父母。"李林頓了頓,"雖然我已經決定和你在這里扎根,但畢竟他們是我的父母,這么大的事,我得征求他們的同意。"
王芳點點頭:"你說得對,家里長輩的意見很重要,你趕緊寫信回去吧。"
第二天,李林寫了一封長信,詳細告訴父母他和王芳的感情,以及他決定留在陜北的打算。
信中,他描述了王芳的善良、聰明和勤勞,希望父母能夠理解并祝福他們。
"信寄出去了,估計一個月左右會有回音。"李林對王芳說,心里卻沒有十足的把握。畢竟,城里人和鄉下人結合,在那個年代并不常見,尤其是像他這樣有機會回城的知青。
果然,一個月后,李林收到了父母的回信,內容簡短而堅決:"不同意你和鄉下姑娘結婚,更不同意你留在農村。你是城市戶口,有機會回城,千萬不要因為一時沖動做出后悔終身的決定。"
看完信,李林的心沉了下去。
他沒有勇氣把這個消息告訴王芳,只能含糊其辭地說父母需要更多時間考慮。
"沒關系,長輩們考慮周全些是應該的。"王芳善解人意地安慰道,"我們不急,慢慢來。"
但李林心里著急。他又連續寫了幾封信,詳細解釋他和王芳的感情,表明自己留在農村的決心??筛改傅膽B度依然強硬。
"如果你執意如此,就不要認我們這對父母了!"父親在最后一封信中寫道。
面對父母的態度,李林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他深愛著王芳,不愿失去她;另一方面,他又不忍違背父母的意愿,讓他們失望。
"怎么了,最近心事重重的?"王芳敏銳地察覺到李林的異常。
李林終于決定坦白:"芳兒,我父母...他們不同意我們的婚事,也不同意我留在農村。"
王芳沉默了片刻,然后輕聲問:"那你怎么想?"
"我想和你在一起,不管他們同不同意。"李林堅定地說,"如果必要的話,我可以放棄回城的機會,在這里和你生活一輩子。"
王芳的眼中閃爍著淚光:"李林,我不想讓你因為我和父母鬧翻。要不...我們再等等,或許他們會改變主意。"
"不用等了,我已經決定了。"李林抱住王芳,"我會再給他們寫信,告訴他們我的決定。如果他們還是不同意,那我只能選擇違背他們的意愿了。"
就這樣,李林和父母的僵持持續了幾個月。他依然堅持要和王芳結婚,而父母則堅決反對。
秋收過后,眼看著年關將至,李林決定冒險一試。
"芳兒,等過了年,不管我父母同不同意,我們都辦婚事。"李林對王芳說,"我相信,等他們見到你,了解你,一定會喜歡你的。"
王芳點點頭,眼中充滿了期待和忐忑。
兩人商定,來年開春就舉行婚禮,然后李林寫信邀請父母來參加。
可就在他們計劃婚事的時候,一封電報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計劃。
"父親病危,速回廣州。"簡短的幾個字,如晴天霹靂,擊中了李林。
"芳兒,我必須立刻回去。"收到電報當晚,李林匆忙收拾行李,準備連夜啟程。
"我理解,家里有事是應該回去的。"王芳幫他整理行裝,臉上強作鎮定,"等你處理完家事,再回來就是。"
"我一定盡快回來,最多一兩個月。"李林緊緊抱住王芳,"等著我。"
"我會等你,不管多久。"王芳淚眼婆嬈地承諾。
列車上,李林望著窗外逐漸變得熟悉的景色,心中百感交集。
那年冬天的匆匆一別,竟成了他和王芳最后的訣別。這么多年過去了,他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的輕信和怯懦。
"芳兒,對不起。"李林喃喃自語,眼中滿是愧疚和痛苦。
05
隨著列車的到站,李林的思緒也被打斷。
"師傅,去石巖溝村怎么走?"李林攔住一位出租車司機問道。
"石巖溝?"司機撓了撓頭,"那地方挺偏的,現在沒多少人住了,你去那干啥?"
"回去看看老朋友。"李林簡單回答。
"行吧,上車,我帶你去。"
汽車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窗外的景色逐漸從城市變為鄉村,再到荒涼的黃土高原。
李林緊張地望著窗外,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熟悉的地標。
"前面那個村子就是石巖溝了。"司機指著遠處的一個小村莊說道。
李林的心猛地一跳。四十多年了,他終于回到了這個改變他一生的地方。
村口已經大變樣,水泥路取代了泥土路,整齊的磚房代替了曾經的窯洞。
李林緩步走進村子,心情既興奮又忐忑。
路上偶爾遇到幾個村民,但都是陌生面孔,沒人能認出這個年過花甲的老人曾是這里的知青。
"大叔,打攪一下,請問王芳家在哪里?"李林攔住一個正在掃院子的中年婦女問道。
"王芳?"婦女皺了皺眉,"這村里有好幾個王芳,你說的是哪一個?"
"就是...四十多年前的那個,當時二十出頭,很愛讀書的那個。"李林的聲音有些顫抖。
婦女搖搖頭:"我也是外嫁到這里的,對以前的事不太清楚。你去問問老村長吧,他知道的多。"
"老村長還在?"李林眼前一亮。
"在呢,就住在村東頭那棟兩層小樓里,紅色大門那個。"
李林道謝后,快步朝村東頭走去。心臟在胸腔里劇烈跳動,仿佛要沖出來一般。
終于,他在一棟不起眼的小樓前停下。深吸一口氣,他抬手敲門。
"誰啊?"屋內傳來一個蒼老但中氣十足的聲音。
"我...我是李林,以前在這里當知青的。"李林的聲音有些發抖。
沉默片刻后,門開了。一個滿頭白發、臉上布滿皺紋但精神矍鑠的老人站在門口,瞇起眼睛仔細打量著李林。
"李林?那個廣州來的知青?"老村長試探著問。
"是我,村長!"李林激動地說,眼眶瞬間濕潤了。
"真是你小子!四十多年了,你總算回來了!"老村長拍了拍李林的肩膀說。
坐在簡樸的客廳里,李林迫不及待地問道:"村長,王芳...她還好嗎?"
老村長的表情瞬間凝固,然后長嘆一口氣:"我就知道你是為她回來的。"
李林的心猛地一沉:"她...怎么了?"
老村長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這些年,你在廣州過得怎么樣?結婚了嗎?"
"我...一直沒娶..."李林低下頭不好意思的回道。
老村長沉默了片刻,拿起桌上的老舊煙斗,慢慢填上煙絲,點燃,深深吸了一口。
緩緩的道出了一席話,李林聽完后,眼眶瞬間濕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