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際武器裝備市場上,隨著印度“老六”幫我們打得一波廣告,我國的霹靂15導彈,成為最炙手可熱的新星。這可讓嫉妒心重的美國人坐不住了,他們強烈地想要向世界表明,美國的武器裝備才是最好的,于是,他們的AIM-260導彈就這樣出現在了美國各大軍事媒體的報道之中。
按照國際武器裝備的產品定位對標,和AIM-260同一級別的武器,正是我國的霹靂15。在美國軍隊中的定位,是新一代的遠距離空對空導彈。但是實際情況是,霹靂15的出口版本,經過了實戰的考驗,在印巴沖突中大放異彩。
根據國際軍事裝備分析家的看法,我國沒有出口的正版霹靂15的性能,不論是射程距離,還是破壞力威力,都遠在出口版之上。美國的各類輔助戰斗機,不論是預警機,電子戰飛機,甚至是后勤的加油機。都有可能在美國自以為安全的距離,被我國的霹靂15擊落。
而且霹靂15的抗干擾以及雙向數據鏈技術,還有雙脈沖技術,完全可以讓美國的防空雷達和防空導彈失去作用。
在這種背景下,遲遲沒有消息的美國AIM-260型導彈,忽然就被美國的軍事“愛好者”很湊巧的拍攝到了實物,就連美國媒體自己,也都覺得是美軍故意拿出這個導彈來滿足美國人的自尊心,就是那種中國有的武器,美國一樣有,甚至有更好的虛榮感。
但是問題是,直到現在,AIM-260導彈的性能參數,依舊是迷。美國從2017年就開始研究霹靂15的對標導彈,但小十年過去了,這款導彈依舊沒有任何確切消息,ppt上面的介紹都沒有多少,很多人甚至都認為,AIM-260的研發已經失敗了。
當時對AIM-260的猜測,認為最高能達到5馬赫的速度,射程能突破200多公里,能遠距離打擊高價值目標。而且也通過外形的設置,暗示它和霹靂15一樣,擁有雙向數據鏈的功能,在飛行中能隨時調整目標。
只是問題是,以上這些僅僅只是美國軍事分析者的“猜測”,AIM-260的測試數據如何,美國并未公開。唯一知道的,是AIM-260的尺寸和AIM-120相同,可以方便實用AIM-120的各類戰斗機直接更換導彈,對于美軍各主力戰機而言,這將會大大縮減經費的開支和部隊彈藥更新換代的時間。
這次AIM-260在霹靂15擊落“陣風”后,忽然就出現在了公眾眼中。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美國軍事科研部門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不得不提前主動曝光還在測試中的導彈,告知公眾,美國的新型導彈,已經進入了實彈演習的階段,安撫人心。
畢竟,即便是這樣,美國的新一代導彈,在和我國的競爭中,已經落后。不過落后也有一些好處,那就是美國的這款導彈可以借鑒我國霹靂15的性能和實戰測試數據,在研發的過程的及時調整。
有人預測,未來的遠距離導彈,將會是中國各類導彈的迭代升級和美軍的研發成果之間的“競爭”,但到底誰勝誰負,不僅僅只看導彈的性能,更是整個作戰體系的對比。
相信我國的科研人員,也一定在升級我國的武器裝備,不會讓美國人在這里壓制我國。
參考資料:
彈頭裝上飛行臺測試,AIM-260實物首次“部分曝光”丨觀察者網
#律艦帶你創作優質微頭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