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李淑芬六十八歲的手指在手機屏幕上艱難地操作著,完成了八十萬養老金的轉賬。
她長舒一口氣,對著電話那頭說:"囡囡,錢已經轉過去了,你查查收到沒有?"
電話那頭的女兒鄭重地說:"媽,你放心,這錢我一定會用在你的養老上,絕對不會亂花一分。"
李淑芬剛想掛斷電話,卻不小心按錯了鍵。
就在她準備再次掛斷的瞬間,電話里傳來了女兒和女婿的對話。
那一刻,李淑芬如遭雷擊,整個人僵在原地,手機從顫抖的手中滑落......
李淑芬是一名退休教師,三十五年的教齡在她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
她的丈夫老李五年前因肺癌去世,生病期間幾乎花光了他們大半輩子的積蓄。
臨終前,老李緊握著她的手,愧疚地說:"老伴,對不起,沒能給你留下更多......"
那些日子,李淑芬每天往返于家和醫院之間,省吃儉用,甚至變賣了幾件祖傳的首飾,只為給丈夫多爭取一線生機。
最終,老天不遂人愿,老李還是走了,留下李淑芬孤零零一人。
丈夫去世后,李淑芬開始了更加節儉的生活。
她把退休金的大部分都存了起來,自己舍不得買新衣服,連小區里老姐妹們約她去旅游,她都以各種理由推掉。
每當夜深人靜,她就會數著那些一點一滴攢下的養老錢,心里默念著:"老李,你放心,我不會給咱們女兒添麻煩的。"
她和丈夫膝下只有一個女兒李梅,從小就是他們的掌上明珠。
為了供女兒上大學,李淑芬曾經同時做過三份家教,累得經常趴在辦公桌上睡著。
老李更是節衣縮食,硬是攢下了一筆學費,讓女兒順利完成了學業。
女兒李梅三十五歲,婚后生活看似美滿,有個五歲的兒子,住在市中心的小區里。
她嫁給了一家私企的中層管理者王浩,這個女婿表面上西裝革履,體面光鮮,但李淑芬總覺得他眼神閃爍,不太踏實。
"媽,我覺得你一個人住那么大的房子也不安全,要不搬來和我們一起住吧?"去年冬天,李梅突然提出這個建議。
李淑芬心里咯噔一下,這房子是她和老李一磚一瓦建起來的,雖然老舊,但滿是回憶:"我住慣了自己家,搬過去多打擾你們小兩口生活。"
"怎么會打擾呢?您可以幫我們帶帶小寶,我和王浩工作都忙。再說了,小寶也特別想奶奶天天陪著他。"李梅坐到母親身邊,拉著她的手懇切地說。
李淑芬聽了,心里暖暖的,女兒終于懂事了,知道關心老人了。
但她還是有些不舍得離開生活了幾十年的老房子:"要不,我先試住一段時間?"
"行!媽,您先試住。我和王浩商量過了,您的養老問題我們來負責。"李梅說這話時眼神格外堅定。
試住的日子并不像李淑芬想象的那樣美好。
女婿王浩突然變得殷勤起來,每天早上都會給她端來一杯熱牛奶,噓寒問暖,但李淑芬總覺得他的笑容背后藏著什么。
"媽,您看這件羽絨服怎么樣?我特意給您買的,聽說是老年人專用的,保暖又輕便。"
一天,王浩拎著一個精美的購物袋回來。
李淑芬驚訝地接過來,發現是一件價值不菲的名牌羽絨服:"太貴重了,我哪需要這么好的衣服......"
"媽,您就別推辭了。"
王浩不由分說地把衣服塞給她,眼神卻瞥向墻角的保險柜,"您這么大年紀,我們做子女的不就應該孝順嘛。"
類似的場景越來越多。
女兒李梅也開始頻繁地送來各種保健品、水果,甚至還送了一部最新款的智能手機,教她如何使用銀行APP。
"媽,現在都流行手機銀行,您的錢放在卡里不安全,我教您轉到余額寶里,還能賺點利息。"李梅熱心地說。
李淑芬雖然不太懂這些新科技,但還是按照女兒的指導操作著。
心里卻隱隱覺得不安,怎么突然之間,女兒女婿對自己這么好了?
最讓李淑芬受不了的是,王浩表面對她客客氣氣,背地里卻總是對她指手畫腳,甚至對李梅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沖她發火,有時竟然會在小孩面前大吵大鬧。
一天深夜,李淑芬因為口渴起床喝水,無意中聽到書房里傳來王浩壓低聲音的質問:"梅子,你爸媽給你留了多少錢?我問了這么多次,你就不能老實交代嗎?"
"我爸的醫藥費花了不少,剩下的都在我媽那。我真的不清楚具體數目......"李梅的聲音有些低沉,帶著畏懼。
"你媽那老房子至少值三四百萬吧?再加上她的養老金和積蓄,怎么也有個五六百萬。你就不能想辦法讓她把錢轉出來一些?"王浩的語氣中透著赤裸裸的計算和貪婪。
李淑芬心里一沉。她確實有一筆為數不少的積蓄,是她多年來省吃儉用,一點一滴積攢下來的。
除了丈夫留下的一些,還有她這些年從不浪費的養老金。每個月的退休金她只用三分之一,剩下的全都存了起來,這些錢凝聚著她對晚年生活的所有希望和保障。
原本她打算等自己百年之后全部留給女兒,但現在聽到女婿這樣算計,她心里突然沒了底。那一刻,她忽然明白了女兒女婿近來殷勤的真正用意。
第二天一早,李淑芬找借口說家里水管壞了,需要回去修理,匆匆收拾了行李回了自己的老房子。
"媽,你怎么突然回去了?是不是我們哪里做得不好?"
李梅知道母親回家后,立刻打來電話,聲音里充滿了擔憂。
"沒有,就是想回來收拾一下東西,住了大半輩子的老房子,還是放心不下。"李淑芬沒有說出真正的原因。
接下來的幾個月,李梅三天兩頭就來看望母親,態度比以前更加親密熱絡。
每次來都會帶些營養品或者水果,有時還會帶著小寶一起來。
"奶奶,這是爸爸讓我帶給您的,說是能補鈣的。"
小寶奶聲奶氣地遞給李淑芬一盒高檔保健品。
李淑芬疼愛地摸著外孫的頭,心中五味雜陳。
她知道孩子是無辜的,但這些貴重的禮物背后,是女婿王浩不斷加碼的心思。
王浩也開始頻繁造訪,每次都會表現得異常體貼。
有一次,他甚至主動提出要幫李淑芬修理家里年久失修的水管和電路。
"媽,您看這電線都老化了,太危險了。"
王浩拿著電線說,眼睛卻不時瞟向墻上的裝飾畫,那后面藏著李淑芬的保險箱,"我給您換新的吧,您一個人住,我們真的很擔心。"
李淑芬謝絕了他的好意:"不用了,我已經找好了修理工,明天就來。"
王浩臉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很快又恢復了熱情:"媽,那您晚上來我們家吃飯吧,梅子煲了您最愛喝的雞湯。"
這樣的殷勤讓李淑芬越發警惕,她開始記錄下女兒女婿的每一次來訪和所說的每一句話。
有好幾次,她都發現王浩趁她不注意時,在翻她的抽屜和柜子。
一天,李梅突然提出:"媽,我看你一個人住著這么大的房子,要不賣了吧,搬來和我們一起住。市中心的學區房多好,小寶以后上學也方便。"
李淑芬心里咯噔一下,堅定地搖搖頭:"這房子是你爸留下的,有感情,我不想賣。再說了,我一輩子的心血都在這里,搬走了會不適應的。"
李梅見母親態度堅決,不再堅持,轉而說起了另一件事:"媽,我和王浩想做點小生意,但手頭有點緊,能不能借我們點錢周轉一下?"
"需要多少?"李淑芬問道,心里已有了底。
"八十萬左右。"
李梅說完,見母親臉色變了,趕緊補充道,"媽,你別擔心,這是投資,肯定能賺錢。到時候賺了錢,不都是為了您養老嘛!"
八十萬,這是李淑芬多年來辛苦積攢的幾乎全部養老金。
那些錢里有她加班的汗水,有她省吃儉用的心酸,更有她對晚年生活的全部寄托。
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是她在寒冬里頂著風雪去上課,是她在丈夫生病時省下的一日三餐,是她拒絕了無數次老友相聚的自我犧牲。
李淑芬沉思片刻,問道:"你們打算做什么生意?"
"開一家幼兒園。現在的年輕父母工作都忙,幼兒園很有市場。"
李梅眼睛亮晶晶的,似乎已經看到了美好的前景,"媽,您放心,這投資肯定很快就能回本,以后的利潤我們平分。"
李淑芬猶豫了幾天,她反復查看自己的存折和銀行賬戶,那些數字代表著她幾十年來的辛勞和堅持。她想起了和丈夫一起走過的艱難歲月,想起了那些省吃儉用的日子。
老李生前最牽掛的就是她的晚年生活。
他曾握著她的手說:"老伴,咱們這輩子沒給梅子留下多少,至少要保證自己的養老不給孩子添負擔。"如今這八十萬,可能就意味著她必須依靠女兒養老了。
但轉念一想,這畢竟是自己的女兒,從小疼到大,難道還會害她不成?
再說了,投資幼兒園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興許真能賺錢。
最終,李淑芬還是答應了女兒的請求。
轉賬那天,李淑芬特意去了一趟銀行,咨詢了理財顧問,確認這筆錢確實是轉給了女兒,而非詐騙。
她顫抖的手指在銀行卡密碼器上輸入密碼時,仿佛按下了自己余生的命運按鈕。
"囡囡,錢已經轉過去了,你查查收到沒有?"李淑芬在電話里說,聲音有些哽咽。
"收到了,媽。您放心,這錢我一定會用在您的養老上,絕對不會亂花一分。"
李梅的聲音充滿感激,"媽,您真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
通話結束后,李淑芬本想掛斷電話,卻不小心按錯了鍵。
電話仍然保持著連接狀態,而她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她揉了揉酸痛的后背,這是多年教書彎腰批改作業留下的職業病,如今更需要定期的理療和按摩,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就在李淑芬準備再次按掛斷鍵的時候,電話那頭突然傳來了女兒和女婿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