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來啊,你多少年沒回家了?”1964年的某天,毛主席從文件中抬起頭,向坐在對面和他一樣正在辦公的周總理問道。
聽見毛主席的問話,周總理筆尖一頓,愣在那兒幾秒,然后慢慢抬起頭看向窗外的一棵老樹,眼神里映著一些讓人看不懂的思緒,似懷念,似糾結,又似帶有一絲釋然。
很久之后,房間里響起了一聲很輕的回答:“很久了……主席!”
接著,周總理又滿懷嘆息地說道:“我不能回去啊!主席。”
聽見周總理的話語,毛主席很是詫異,再加上看見了周總理眼底復雜的情緒,更是焦急地追問道:“怎么了?家怎么回不去了呢?”
是啊,周總理為何說自己回不去家鄉(xiāng)了呢?革命已經成功,還有什么能阻礙總理回家的腳步?其中到底有什么樣的隱情?
雖革命已成,但仍須努力
周總理少年時期投身革命,在南征北戰(zhàn)中不懼艱辛堅持信仰,在戰(zhàn)火紛飛的戰(zhàn)場里不畏犧牲勇往直前,無數的艱難險阻將周總理淬煉成了鋼筋鐵骨,使其最終成長為我黨革命隱秘戰(zhàn)線不可替代的總舵手,成為我黨革命成功功不可沒的領導者。
新中國成立后,周總理更是孜孜不倦、強大自身,在看不見硝煙的外交戰(zhàn)場上,睿智應對、以理服人,成為中國名副其實的外交靈魂。
曾經有人將周總理的工作時間進行了匯總,發(fā)現周總理每天的日程安排滿到令人無法想象,幾乎無時無刻不在高強度工作!
作為一個國家的總理,尤其這個國家才剛剛從風雨中走出來,周總理明白自己身上的擔子更為艱難,也更為沉重。
所以周總理從不敢輕易懈怠每一分鐘,常常不顧自己身體狀況,晝夜連續(xù)辦公。
在周總理的工作臺歷中,大家可以直觀清晰地了解到總理到底有多繁忙,有時一天內需要主持三場大型我黨重要會議,有時需要在繁雜工作中還要抽出時間會見外交使者,工作已經將總理的時間占得滿滿的,根本分不出一絲的空余給私人的感情。
所以,這也是周總理不能回到家鄉(xiāng)的原因之一,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周總理,有太多的群眾需要周總理。
雖然中國革命已經成功,但是隨之而來的國外國內新征程,仍然需要周總理把握新方向,指引新道路。
周總理時時刻刻心里都在記掛人民群眾,把老百姓的溫飽放在首位,共情人民的辛酸與歡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的真諦。
也正因為這樣,周總理回家的道路永遠走不到盡頭,他,永遠也回不去家鄉(xiāng),因為前面站著的是周總理一生都在為之奮斗,為之拼搏的老百姓!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也是他不太想拿出來說的!
杜絕親戚享受特權照顧
1963年,周總理在參加北京市的一次學生畢業(yè)報告時,曾經和同學們笑著說道:
“我早年參加革命的時候啊,一個親戚也沒來找過我,解放后,我當上了總理,親戚都來了,可足足有一百多人呢!”
話音一落,周總理自己就不禁低頭先笑了起來,笑容里滿含著讓人看不懂的深意。
其實周總理也知道,這些人找上門來,無非都是想借著總理親戚的名頭,走走后門謀些好處。
也正因為周總理明白他們的心理,才更加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身為一國總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則,堅決杜絕這種走后門尋求特殊照顧的行為。
不僅不能大開特開權利待遇之門,更是從根源上就要消滅這種歪風邪氣。 所以周總理在另一次報告會上,對親戚的有關話題再一次做出了明確的回應。
周總理表示,他不僅不能見親戚,家鄉(xiāng)也暫時不能回去,因為回去了,就算閉門不出,也會有人借著周總理回去的事情做文章,把總理家鄉(xiāng),總理親戚作為獲取利益的敲門磚,這種事情在他有生之年絕不能發(fā)生。
當然,周總理也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堅守。
曾經,周總理住在家鄉(xiāng)的八嬸母重病復發(fā),被家鄉(xiāng)政府的工作人員緊急送往了縣城醫(yī)院,期間,周總理得知此事,特地連寫兩封書信,向當地政府的工作人員說明情況。
周總理在第一封信中,寫道:
“前幾日收到縣委的來信,才知曉八嬸母病重入院的事情,后來陶華也寫信說你們一直去醫(yī)院關懷八嬸母,在此非常感謝縣委工作人員對家人的照顧和關心。”
并且在信的末尾著重囑咐道:
“自己知曉八嬸母的病已經無法治愈,以后一切治療就全部麻煩縣醫(yī)院了,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原因,浪費人力物力再到外地轉院治療。”
而且周總理表示如若八嬸母去世,后事就先麻煩政府的人多加幫助了,但是要秉持簡約樸素的原則,信中多次強調不要因為自己的原因,對葬禮之事鋪張浪費大講排場。
隨著信封寄去的還有周總理的二百元錢,周總理告訴縣委的工作人員先用著這二百塊錢,如果錢不夠的話請先墊付,他后續(xù)一定補齊!
等到八嬸母去世以后,周總理又寫了第二封信,信里說道:
“我八嬸母已經去世,雖然家中還有陶華等人,但是以后她的生活費用均由我來負擔,請當地政府不要對她再給予特殊照顧。”
這次跟隨信封來的,還有之前政府墊付的25元喪葬費!
這樣的事情周總理還做過很多,他一直都有意避免國家政府對自己的家里親戚給予特殊照顧,即使政府事先墊付一些費用,周總理也會第一時間就郵寄錢財還給政府,用實際行動以身作則,做到不欠政府一分一厘。
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但是周總理卻能夠為了支持地方工作,主動提出要推平自家祖墳,增加農耕土地面積,甚至還在事后寄來了七十元錢,將其作為參與此次工作人員們的工資。
由此可見,周總理是一位多么大公無私的人,事事考慮在前,絕不沾國家和人民的一分好處。
所以,為了人民,為了國家,周總理只能放下對家鄉(xiāng)濃濃的思念之情,選擇“暫時”不回家!
拒絕衣錦還鄉(xiāng),不為地方工作添麻煩
周總理也表示,這一生最大的遺憾之一,當屬于在有生之年沒有回到家鄉(xiāng)淮安一次!
周總理可能也沒想過,自從自己邁出走向革命的第一步,就再也沒能回頭,不僅沒能回到自己幼時居住的房屋看上一眼,也沒能回到自己親手種過菜的后院再站一站。
難道周總理也不想回到家鄉(xiāng)嗎?
不是的,周總理從離開家門的那一刻,就一直在努力向著家的方向前進,卻總是因為種種的原因沒能成行。
革命成功之前,周總理不敢回家鄉(xiāng)是因為當時戰(zhàn)時情況嚴峻多變,心中對自己回家探親一事多有擔憂。
周總理一怕國民黨反動派因自己出現在淮安的原因,對家鄉(xiāng)群眾和家里人進行迫害。
二怕自己回去之后,給當時工作在淮安的我黨工作人員添麻煩,造成工作上的阻礙。
三怕的是由于自己當時的身份,讓家里人受到我黨的特殊照顧,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這對于周總理來說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新中國成立之后,周總理也依然對自己回鄉(xiāng)一事考慮甚多,他總是擔憂因為自己的總理身份,回家鄉(xiāng)之后給國家和當地政府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所以即使是決定推平祖墳這樣的大事,周總理都沒有讓自己回家鄉(xiāng),甚至不同意弟弟周恩壽回去主持這次事件。
周總理認為,周恩壽回鄉(xiāng)之后一定會因為總理弟弟的身份,導致當地的縣委政府對其優(yōu)待,那么就一定會影響到省里、市里以及縣里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資源浪費。
所以周總理直接下令讓侄子周爾萃借著探親的機會,去辦這件事情,這樣就不需要驚動任何地方領導,減少了許多麻煩。
這樣的事情,周總理干了不止一次,他不僅自己不回家鄉(xiāng),甚至要求弟弟也不要回鄉(xiāng)探親,就怕因自己的原因給地方政府帶來任何麻煩。
一次,弟弟周恩壽趁著周總理心情不錯的時候,向周總理說道:
“哥哥,前幾天家里來信,說是咱家的老宅已經破敗不堪,尤其哥哥你以前住過的那個小房,如果再不修整就真的要塌了,爾輝說淮安政府要幫咱們重新修繕一下,要不然我回去一趟,看看怎么個方法解決?”
周恩壽
周總理聽過之后,直接表明態(tài)度,說是不必進行修繕,如果房子要塌就讓它塌了,還表示自己平生最恨的就是封建主義那一套: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只要他活著,就不許搞這些!
弟弟聽聞,既難過又無奈,他知道哥哥不讓他回鄉(xiāng)的深層原因,無非就是怕影響當地政府正常工作,也知道哥哥其實很想念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以及親朋好友,但是他更理解哥哥作為一國總理擔子有多么地重!
所以,不僅周總理這一生沒有回到家鄉(xiāng),就連弟弟周恩壽也受哥哥的影響,一生沒有回到家鄉(xiāng)淮安!
回家的這條路,周總理走得真的太久,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而不能的原因,大家知曉之后全都沉默不已,繼而也都更加尊重這位令人敬佩的偉人!
結語
那次和毛主席的談話,距離周總理離鄉(xiāng)已有54年之久,而此后也從未回到過家鄉(xiāng)。
周總理從12歲開始外出求學,直到1976逝世,整整66年都不曾回鄉(xiāng)過!
周總理這一生都在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作貢獻,為國征戰(zhàn)不懼犧牲,嘔心瀝血從不懈怠,為中國革命歷史的推進立下了汗馬功勞。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學習新思想,在戰(zhàn)斗中創(chuàng)建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大革命時期,機智應對國際國內形勢,出色領導了上海工人武裝起義,之后更是發(fā)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不僅如此,在各種決定我黨生死存亡的抉擇點上,周恩來都作出不小的貢獻,其中就包括了我們都知曉的第四次反“圍剿”斗爭,遵義會議確立領導人地位,以及西安事變之后孤身談判的豐功偉績。
新中國成立之后,周總理更是嘔心瀝血,從不懈怠,為新中國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注入自己的力量。
周總理這一生永遠把國家放在首位,把人民裝進心里,把時間都奉獻給工作,把熱血都融進這片他深愛的國土,卻在沒有人知道的地方,把思鄉(xiāng)之情深深埋在心底!
即使自己這一生充滿遺憾,也不愿因為一己私欲,造成國家的損失,給人民和政府添麻煩。
即使自己不能走上回家的道路,不能在母親的墳前磕頭盡孝,不能再見家鄉(xiāng)父老和養(yǎng)育自己的那片土地,周總理也要堅持原則,用自己平凡的身軀樹立一座不朽的豐碑。
周總理是一位真正的偉人,他身上所表現出的信仰之堅定,品格之高尚,都是讓人望塵莫及的!
參考資料:
1.中國青年網《從周恩來終生不回故鄉(xiāng)看信念堅定》
2.中國新聞網《周恩來為何一直沒回故鄉(xiāng) 平生最恨“衣錦還鄉(xiā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