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歌手陳奕迅因確診新冠肺炎宣布延期高雄演唱會,一時間"新冠"二字再次沖上熱搜。其實,近一個月來,全國多地已悄然出現新冠流行趨勢,只是很多人沒注意到而已。
據中國疾控中心最新發布的監測情況顯示,4月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在短短一個月內從7.5%飆升至16.2%,增幅超過一倍!這一數據讓不少人感到擔憂:新冠是不是又要卷土重來了?這次還會像之前那樣隔離或者打疫苗嗎?
新冠為何突然"霸榜"?
先來看看這個16.2%到底是什么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在醫院門急診的流感樣病例中,每6個人就有1個可能是新冠陽性。而在3月底,這個比例還只是每13個人中才有1個。
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毒已經連續3周在門急診流感樣病例中的檢出率排名第一,超過了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見呼吸道病原體,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霸榜"。
南北方的情況也有所不同。此前3月中下旬,新冠病毒主要在北方省份占據檢出率前列,而南方省份當時流行更多的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人偏肺病毒。但到了4月底,新冠病毒已同時躍居北方省份和南方省份的檢出率第一位,實現了全國"一統江湖"的局面。
不僅是內地,香港、澳門地區的新冠病毒流行也顯示出了相似的趨勢。根據澳門衛生局的監測報告,3月中旬澳門流感樣疾病抽樣樣本中新冠病毒檢出率一度高達42.6%,雖然隨后有所下降,但截至5月初仍維持在16.9%的高位。香港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呼吸道樣本新冠病毒陽性率由四周前的5.09%上升至11.42%,創下一年新高。
值得關注的是,這次新冠陽性率上升的時間點恰好在五一假期后。五一期間,全國旅游人次創下歷史新高,人員大規模流動和各類聚集性活動頻繁開展,無疑為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按下了"加速鍵"。一位流行病學專家表示,每逢人口大面積流動之后的一到兩周,都會有一波感染率波動,這已經成為后疫情時代的一個規律。
此外,從年齡分布來看,成年人和老年人中流感樣病例的新冠病毒陽性率排名第一,而在兒童群體中,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的檢出率仍然較高。這種年齡分布特點與之前幾波疫情有所不同,可能與不同年齡群體的免疫狀況和社交活動模式有關。
這次流行的是什么"怪物"?
說到新冠,很多人關心的是:這次流行的又是什么新變種?它厲害嗎?
根據中疾控發布的數據,目前我國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流行株為XDV系列變異株系。在3月底,XDV及其亞分支占比高達87.2%。但最新數據顯示,一種被稱為NB.1.8.1的新變異株正在迅速傳播,已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檢出。
這個NB.1.8.1聽起來像個密碼,實際上它就是病毒的"身份證號"。它有三個關鍵突變(Q493E、A435S、K478I),這些突變讓它更容易與人體細胞結合,傳染性更強。簡單來說,它比之前的變種更"黏人"了。
研究表明,NB.1.8.1是XDV.1.5.1亞系的后代,最近迅速傳播到中國大陸和香港。它對ACE2受體具有高親和力,這意味著它很容易與人體細胞結合,具有較強的傳染性。更令人擔憂的是,在假病毒中和試驗中,NB.1.8.1表現出較強的逃避體液免疫的能力,對人類恢復期血漿的中和作用有一定抵抗性,其幾何平均中和滴度(NT50)相較于LP.8.1.1有1.5-1.6倍的降低。
這種免疫逃逸能力的增強,主要是因為NB.1.8.1的K478I突變增強了對1類和2類抗體的逃逸,同時A435S突變也降低了所有表位的抗體中和活性,使其能夠部分逃逸一些單克隆抗體的識別和中和作用。用通俗的話說,就是這個新變種有點像"穿了隱身衣",能夠躲過我們身體里原有的一些防御系統。
不過,好消息是,雖然NB.1.8.1傳染性增強,但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它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香港衛生防護中心也表示,XDV相關變異株不會導致比之前的JN.1更嚴重的疾病。
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衛生組織在2025年3月發布的新冠檢測數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流行變異株系以XEC為主。此外,變異株系LP.8.1流行率呈逐周上升趨勢,2025年2月初流行率達13.9%。而在中國,XEC雖然有檢出,但目前占比較低,只是呈逐周上升趨勢。
有專家將中國比喻為病毒的"練功房",認為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為病毒提供了巨大的"算力",讓它能夠快速進化出新的變種。就像兩年前的XBB.1.9.2一樣,當時它在全球競爭者中并不占優勢,但硬是靠著中國這個"病毒大樂園"提供的"算力"點數養出了EG.5.1,最終稱霸全球。這次的NB.1.8.1可能也在走類似的路線。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掉以輕心。香港5月12日就通報了兩起兒童嚴重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年齡分別為17個月和13歲,目前仍在住院治療中,情況嚴重。這提醒我們,即使是新變種,對某些人群仍可能造成嚴重影響。
感染后癥狀有何不同?還會隔離嗎?
那么,這波新冠感染的癥狀有什么特點呢?從醫生和患者的反饋來看,癥狀差異比較大,主要表現為發熱(有人燒到40度)、喉嚨疼痛(俗稱"刀片嗓")、心悸、惡心、嘔吐等。與之前相比,傳染性似乎沒有那么強,不再是"一人感染全家遭殃"的情況。
一位醫生在社交平臺分享:"昨晚夜班,發熱患者新冠檢出率已經超出50%。關鍵是患者對新冠的態度,明明已經經歷了一輪新冠,還是一副一無所知的面貌。"
有患者描述自己的感染經歷:"5月11日感覺不舒服,像是要感冒。5月12日感冒癥狀明顯,到了晚上鼻塞得不得了,基本沒睡幾個小時,同時感覺左手從無名指到小臂有一種奇怪的難受感覺,以前從來沒有過。"這種癥狀組合在之前的幾波疫情中并不常見,可能與新變種的特性有關。
還有一些患者報告了鬢角出現白發的情況,這在之前的感染中也較為罕見。雖然目前還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證明這與新冠感染直接相關,但值得關注。
從臨床觀察來看,這次流行的變異株與以往的差異性不大,更多的是因為突變導致對免疫系統的逃逸,翻譯過來就是會讓以前陽過的人再陽一次。一位醫學專家表示:"新冠并不是憑空多起來的,而是有跡可循的逐漸增加的。早在3月份,我就給大家做過預警。"
至于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這次還會隔離嗎?答案是否定的。自從新冠被調整為"乙類乙管"后,已不再實施隔離措施。即使你檢測為陽性,也不需要強制隔離,但建議居家休息,減少外出,避免傳染他人。
而且疫苗接種,目前也沒有新的全民接種計劃。不過,對于65歲以上未全程接種疫苗的老人、慢性病患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免疫功能缺陷者、肥胖人群(BMI≥30)和晚期妊娠女性等高風險人群,建議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考慮接種疫苗,提高保護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國內已有多種新冠口服藥可選,從治療角度看,新冠已經從當初的"未知病毒"變成了我們生活中需要面對的"常見呼吸道疾病"之一。一位醫生表示:"現在新冠跟前幾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除了毒株的毒性變弱之外,治療的手段也比較豐富。當年推蓮花清瘟,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西藥相對缺乏,但是現在西藥跟上之后,更有效地靶向新冠病毒,所以整體治療的時間和效果都顯著改善。實際上,新冠也就成了一個普通的感冒。"
不過,也有醫生提出不同看法。一位北京的醫生表示,他接觸的幾個醫院的發熱門診明明白白告訴病人,醫院不檢測新冠,想檢測需自己去檢測。發燒了,門診就檢測血常規+C反應蛋白+甲流,患者自己要求的話可能再加個支原體,但很少見到醫院主動要求測新冠的。這種情況可能導致實際感染率被低估。
此外,還有一種有趣的觀點認為,過敏性鼻炎患者比較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一位患者分享道:"我之前過敏性鼻炎比較嚴重,過敏季節不算,平時遇著灰塵多,噴嚏也是響亮得不行。每次大家感染的時候我常打噴嚏,管它微粒上有沒有附著病毒,反正都給請出體外了,所以就不太容易感染。"雖然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但也反映了公眾對新冠傳播機制的各種理解。
總的來說,這波新冠流行雖然陽性率上升明顯,但與三年前相比,我們已經有了更多的應對經驗和治療手段。只要做好個人防護,理性看待,不必過度恐慌。#新冠連續3周居門急診流感樣病例首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