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高語陽
5月12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湖北調研。丁薛祥指出,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期間在走訪企業時,丁薛祥指出,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要想方設法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
當前,湖北科技創新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指出,湖北科教人才優勢突出、科技創新能力較強,要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上開拓進取。“主動融入全國創新鏈,努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湖北正在聚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今年開年湖北“新春第一會”前,省委書記王忠林、省長李殿勛與名為“天問”的人形機器人互動,10款“湖北造”人形機器人在武漢洪山禮堂組團亮相,讓湖北的科創成果引起關注。
2024年,湖北高成長性創新主體爆發式增長,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84家、全國第5,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4.5萬家,連續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長。
今年湖北發布《關于實施科創引領戰略整體提升支點創新策源力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發展目標:2027年全省創新策源力顯著提升,203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2035年成為世界原始創新策源地、全國成果轉化優選地、全國創新生態高地。
這次丁薛祥在湖北調研,分別前往企業和高校等科研院所,聚焦湖北省科技創新發展,有兩個重點。
第一,企業是科技創新主體,要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
科技領軍企業是科創的“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發展,科技創新競爭激烈,只有更好發揮處于市場前沿的企業的科創主體地位,才能搶收新科技浪潮的“科技紅利”,催生新市場,增強國家創新實力。
作為政府,如何為企業科創創造環境、提供便利?湖北在多方面發力。例如,近日,湖北發出通知,計劃從省內外高等學校、科研院所選派200名左右科技人才,對口擔任中小微企業“科技副總”,幫助解決技術難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湖北的企業科創力量日益增強。2024年,湖北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3萬家,以不足全省2%的企業法人數量,貢獻全省60%科技創新成果,催生1.34萬億產業增加值。
這次調研,丁薛祥前往湖北安琪生物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調研企業生產經營、高科技產業發展等情況。
丁薛祥指出,要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想方設法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技術研發力度,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第二,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
湖北省教育資源豐富,人才培養基礎好、條件優。目前,湖北擁有院士80余位,高校132所、在校大學生近200萬,科研機構3600余家、研發人員35萬。
去年8月,湖北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意見》,要儲備更多科技創新生力軍。
借助優勢條件,湖北正在打造以“1家國家實驗室+10家湖北實驗室+8個大科學裝置+16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525家新型研發機構”為主體的科技力量矩陣。這一矩陣已經發揮出巨大的產出效應,存儲芯片、心肌旋切、人造太陽氘氘聚變、北斗通導遙一體化等技術加速突破,讓湖北在國家科創版圖中的地位日益凸顯。
丁薛祥在調研中前往華中科技大學、湖北九峰山實驗室,調研高校創新體系等工作,了解新型研發機構科研攻關情況,聽取武漢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情況匯報。
丁薛祥指出,要強化教育對科技和人才的支撐作用,優化學科專業建設,提升自主培養能力,源源不斷培養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打通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推動解決關鍵共性技術,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題定綱成,乘著新發展機遇的大船,湖北的科技創新,必將抵達新的高地。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