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東征,毛主席認為彭老總有把握,結果就打了勝仗,并安全撤回
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后,提出了提出了“抗日反蔣、渡河東征”的口號,次年1月毛主席、周恩來、彭德懷簽發了“東進抗日及討伐賣國賊閻錫山”的命令,讓主力紅軍打到山西去。
山西雖然沒有蔣介石的主力部隊,但閻錫山的晉綏軍實力也不容小覷,而且還在黃河沿岸修建了堅固的壁壘,想渡河是很艱難的,所以彭老總還是有些擔心。
當時的紅軍只有1萬3千人左右,和閻錫山20多萬晉綏軍沒辦法比。尤其是紅軍當時的武器非常落后,想攻克黃河沿岸的壁壘就是難上加難。
就算紅軍渡過了黃河進入山西,蔣介石也會第一時間派中央軍來山西“繳共”,到時候紅軍腹背受敵,處境會更加艱難,能不能返回陜北都不知道,所以必須有百分百的把握才能打過去。
彭老總找到毛主席,說了這些情況,結果毛主席的回答是,他沒有百分百的把握,但派彭老總去就百分百有把握了,最后彭老總就成了東征軍總指揮。
東征軍的目的很明確,既要打土豪分田地,也要抗日救國。東征軍以紅一方面軍為主力,幾乎把大部分家底都用上了,毛主席擔任總政委,周恩來率紅29軍留守陜北。
為了勝利完成東征,彭老總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利用一個月進行偵察,進攻和撤退的路線都已經找好了,都是晉綏軍比較薄弱的地方。
想要突破黃河壁壘,就算有先進的武器也沒用,最重要的是要有船,但黃河沿岸的船早就被閻錫山收走了,最后只弄到15只船,根本不夠用,彭老總就下令讓紅軍自己造船,準備得當后,2月20日毛主席正式下達渡河命令。
戰斗打響后,紅軍開始偷渡,隨后被發現,就改為強渡,彭老總乘坐第一艘船只,第一時間渡過了黃河,在長達百余里的渡口同時發起進攻。
經過一小時激戰,黃河岸邊從河邊到山腳的敵碉堡全部被解決,東征軍順利進入山西,閻錫山花重金打造的黃河壁壘沒排上用場。
東征軍突破黃河天險后,兵分三路,一路進占義牒,圍攻石樓;一路攻克留譽,進逼中陽;一路沿河北上,進襲柳林,取得了勝利,讓閻錫山大驚。
為了遏制紅軍東進,閻錫山派了8個旅,準備在兌九峪地區與紅軍主力決戰,并且想把紅軍圍堵在蒲路以西的呂梁山區。
紅軍過河不久,沒有建立根據地,同時不熟悉地形,最重要的是武器裝備落后,等晉綏軍反應過來后雙方就開始僵持了。
同時,老蔣收到消息后,立刻派陳誠率領中央軍趕來,準備和晉綏軍一起夾擊紅軍。毛主席馬上改變了作戰計劃,率主力威脅閻錫山的后方太原。
閻錫山也把其他地區的晉綏軍都急調回來,而陳誠率中央軍也繞了一大圈,紅軍終于有了喘息的機會。
中央認為,可以在山西建立根據地,并且向周圍幾個省發展,開展游擊戰,逼迫蔣介石進行抗日,建立全國抗日統一戰線。
不過,蔣介石向山西陸續向山西派出了大批兵力,并且準備占領紅軍撤退的渡口,形勢已經對東征軍不利,所以下令立刻撤退。
彭老總早就計劃好了撤退路線,3天后東征軍就安全撤回了陜北。5月21日,毛澤東、周恩來率領紅軍總部回到瓦窯堡,意味著歷時近4個月的紅軍東征生日結束。經過這次東征,紅軍的收獲很多,包括武器、彈藥、銀元,隊伍也擴大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