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參考消息網援引沙特通訊社報道,沙特近期在北京與中國簽署57項農業合作協議,總價值折合人民幣約269億元,引發國際輿論關注。
沙特剛向美國送上百億美元軍火訂單,轉頭便與中國敲定巨額農產品協議。這種看似矛盾的“平衡外交”,實則是中東地緣政治變局中的關鍵一步。
石油資料圖
沙特傳統經濟高度依賴石油出口,但全球能源轉型浪潮下,其“石油換安全”的舊模式正面臨挑戰。數據顯示,2023年沙特非石油收入僅占GDP的16%,經濟多元化壓力迫在眉睫。此次與中國簽訂的57項協議中,水產養殖、奶制品等產業占據核心,直接瞄準中國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用沙特官員的話說,“中國需求是沙特農業轉型的加速器”。
就在兩周前,沙特宣布向美國采購價值370億美元的F-35戰機與導彈防御系統。表面看,這延續了沙美數十年的軍事同盟傳統;深層邏輯卻暗含博弈——沙特需要美國提供安全保障,但更擔憂過度依賴華盛頓的政治風險。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沙特對華合作聚焦民生與經濟,避免觸碰敏感軍事領域。這種“軍事靠美、經濟靠中”的策略,本質是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中國市場的規模僅是沙特選擇東方伙伴的原因之一。更核心的因素在于技術互補性。以水產養殖為例,沙特擁有紅海與波斯灣的海洋資源,但缺乏集約化養殖技術;中國近年在深海網箱、循環水系統等領域已形成成熟產業鏈。協議中提及的“數字漁業合作”,正是將中國技術嵌入沙特資源的關鍵切口。
水產養殖資料圖
盡管白宮未公開批評沙特的對華合作,但美媒已多次渲染“中國滲透中東”。事實上,美國對沙特的經濟影響力正在減弱。2022年中美對沙直接投資對比顯示,中國在制造業與基建領域投資額是美國的2.3倍。沙特顯然意識到,若僅依賴美國,其“2030愿景”中設定的工業升級目標將難以實現。
沙特此次簽約時機耐人尋味——正值美國推動沙特與以色列關系正?;勁邢萑虢┚?。分析人士指出,沙特通過深化對華合作,既向美國釋放“并非唯一選項”的信號,也為中東戰略自主預留空間。正如協議簽署地選在北京而非利雅得,沙特有意凸顯這是“平等伙伴間的雙向選擇”。
中國在中東不選邊站隊的策略,反而成為其獨特優勢。不同于美俄的軍事介入,中國以基建、新能源、農業合作為抓手,填補了地區國家經濟轉型的剛性需求。此次協議中,沙特奶制品獲準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將協助沙特在沙漠地區建設垂直農場,這種“資源換技術”的模式正在重塑區域合作范式。
沙特資料圖
沙特的選擇揭示了一個現實:在單極霸權松動的時代,中小國家正通過多元合作對沖風險。而對中美而言,誰能提供更可持續的發展紅利,誰就能在這場新棋局中占據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