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星星,別怕,我們很快就到專家那里了。"
林小雨輕聲安撫著籠子里已經陪伴她三年的"小鳥",小心翼翼地避開公交車上的顛簸。
一周前,星星突然停止了每天清晨的歌唱,羽毛失去了往日的光澤,食欲也明顯下降。嘗試了所有方法后,小雨終于通過網絡找到了這位據說是省內最權威的鳥類專家。
"張教授,您看看它怎么了?三年來它從未這樣過。"小雨焦急地將鳥籠放在診斷臺上,輕輕掀開覆蓋的絨布。
張教授戴上眼鏡,俯身仔細觀察。突然,他的表情從專業到困惑,再到震驚。他猛地后退一步,手不自覺地顫抖起來。
"你說...你養了它三年?一直當作鳥在養?"
"是啊,我在公園雨后撿到的,那時它渾身濕透,翅膀好像受傷了..."
張教授臉色煞白,額頭滲出汗珠,聲音因震驚而變得嘶啞:
"天吶!這根本不是鳥!"
01
2022年春天,對于林小雨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
研究生畢業后,她告別了校園生活,進入了一家設計公司工作。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她倍感壓力,每天面對的是無休止的修改和苛刻的截稿日期。
那年三月的一個傍晚,連續加班兩周的小雨決定去附近的公園散心。春雨剛過,空氣中彌漫著泥土和嫩草的清香。
漫步湖邊時,她注意到灌木叢中有微弱的動靜。蹲下一看,發現一只小小的、渾身濕透的生物正在顫抖。
"小鳥?"小雨小心地靠近。
那生物約有手掌大小,羽毛呈現出奇特的藍灰色,被雨水打濕后緊貼著身體。它的一側翅膀似乎無法正常展開,眼睛半閉,顯然情況不妙。
小雨從小喜愛小動物,見不得它們受苦。她脫下圍巾,輕輕裹住這只小生物,將它帶回了公寓。
回家后,她用吹風機的冷風檔小心地為它吹干羽毛,還準備了一個鞋盒作為臨時窩,鋪上柔軟的毛巾。
"我先幫你恢復體力,明天就送你去寵物醫院。"小雨對著盒子中的小生物說。
她在網上搜索了如何照顧受傷的野鳥,嘗試著用面包屑和水果碎片喂它。
出乎意料的是,小生物對這些食物興趣不大。第二天嘗試了小米和昆蟲幼蟲后,它才終于有了食欲。
第三天,小雨請了半天假,帶著小生物去附近的寵物醫院。
"醫生說你沒有傷到骨頭,只是羽毛濕透了行動不便。"回家路上,小雨自言自語,"他建議等你恢復后放生。"
接下來的日子,小雨精心照料著這只"小鳥"。她買了專業的鳥籠,各種鳥食,甚至掛上了小玩具和秋千。
小生物恢復得很快,但它的翅膀似乎永遠無法完全張開,這讓小雨擔心它無法在野外生存。
"要不...就留在我這里吧?"一周后的晚上,小雨對著籠子里的小家伙說,"我給你取個名字,叫'星星',因為你的眼睛像星星一樣明亮。"
就這樣,原本打算暫時收留的決定,變成了一段持續三年的陪伴。
02
星星很快適應了新家。小雨為它準備了寬敞的籠子,配備了各種玩具和棲息枝。
白天上班時,小雨會打開電視或音樂,讓星星不至于太孤單。晚上回家后,她總會打開籠門,讓星星在房間里自由活動。
漸漸地,小雨發現星星與普通鳥類有些不同。
它從不試圖飛遠,即使籠門敞開,它最多在房間里短距離滑翔。它的叫聲也不像典型的鳥鳴,而是一種輕柔的、幾乎像是哼唱的聲音。
最奇特的是它的學習能力。小雨很快發現,星星似乎能聽懂簡單的指令。
"星星,過來。"小雨試著呼喚,星星真的會蹦跳著靠近她。
"星星,回家。"它就會乖乖地回到籠子里。
這種互動讓小雨越來越確信,星星不是普通的野鳥。
她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試圖確定星星的具體品種,但一直沒有找到完全匹配的描述。
工作的壓力讓小雨更加珍視與星星共處的時光。每天回家后,向星星傾訴成了她的習慣。
"今天客戶又改了方案,我們整個團隊都快瘋了。"小雨一邊換水一邊抱怨。
星星停在她肩膀上,輕輕蹭著她的臉頰,仿佛在安慰她。
"你真的懂我在說什么嗎?"小雨驚訝于星星的反應。
這種奇妙的默契讓小雨越發依賴星星的陪伴。她開始在社交媒體上匿名分享他們的日常,獲得了不少關注。
"有人說我們的故事很治愈,也有人說我太孤獨了,才會把一只鳥當成知己。"小雨對星星說,"但你不是普通的鳥,對嗎?"
星星歪著頭看她,眼神中似乎包含著理解。
第二年,小雨的生活迎來了轉機。她跳槽到一家更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工作環境也更加友善。
經濟條件改善后,她搬進了一套更大的公寓,為星星準備了整個陽臺作為活動空間。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小雨開始注意到更多異常之處。
星星的外形開始有微妙的變化——它的羽毛色澤變得更加鮮艷,頭部的形狀也略有不同,比一般鳥類更加圓潤。
它越來越少使用翅膀,而是喜歡在地面和家具間跳躍。最奇怪的是,它開始模仿人類的動作,用嘴和爪子配合完成一些精細動作,比如撥弄玩具,甚至試圖翻動書頁。
有一次,小雨正在看書,發現星星停在書桌上,專注地盯著書頁,好像真的在閱讀一樣。
"你在看什么呢?"小雨笑著問。
星星抬頭看她,然后用嘴點了點書頁上的一幅插圖,那是一片星空的圖片。
這一幕讓小雨驚訝不已。她開始在鳥類論壇上咨詢,描述星星的這些特征,但沒有人能給出確切答案。
有人建議她咨詢專業的鳥類學家,但小雨擔心星星可能是某種保護動物,會被沒收。
第三年春天,小雨談了一段戀愛。男友剛開始對星星很好奇,但當看到小雨與星星之間的親密互動時,他顯得有些不自在。
"你不覺得對一只鳥這么上心有點奇怪嗎?"他有一次這樣問。
"它不只是一只鳥,"小雨認真地說,"它很特別,能懂我的情緒..."
"那是你的投射,"男友打斷她,"鳥類的智力有限,它們不可能理解人類的復雜情感。"
那次談話后,兩人的關系開始出現裂痕。
三個月后,他們分手了。分手那晚,小雨傷心地哭了很久,星星一直停在她身邊,時不時用頭輕蹭她的手。
"只有你一直懂我,星星。"小雨抽泣著說。
03
時光流轉,與星星共處的日子成為小雨生活中最珍貴的部分。
然而,就在他們相遇三周年前夕,星星的狀況突然惡化。它不再歌唱,羽毛失去光澤,食欲大減,整天蜷縮在籠子的角落。
小雨嘗試了各種方法——更換食物、調整室溫、添加維生素,但效果甚微。
看著日漸虛弱的星星,小雨心如刀割。三年來,星星陪她度過了多少難關,分享了多少喜悅。它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盡管擔心可能帶來麻煩,小雨終于決定尋求專業幫助。經過多方打聽,她聯系到了省內著名的鳥類學專家張教授。
"小星星,再堅持一下,"小雨輕聲安撫道,"我們一起去看專家,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攜帶著鳥籠,小雨踏上了前往張教授實驗室的旅程,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張教授是一位和藹的中年男子,他接待了小雨,并仔細詢問了星星的來歷和生活習性。
"你說它不會飛,但很聰明,能理解指令,甚至會模仿人類動作?"張教授邊記錄邊問。
"是的,我覺得它比普通鳥類聰明多了。"小雨自豪地說。
張教授點點頭,開始檢查星星。他觀察它的羽毛、爪子、嘴部結構,還拿出專業設備測量各項指標。
隨著檢查深入,張教授的表情逐漸從專業到困惑,再到震驚。他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星星的眼睛和頭部。
"這個頭骨結構...這種瞳孔...這些不是羽毛,而是特化的鱗片..."張教授自言自語,聲音中充滿難以置信。
他猛地抬頭,臉色煞白:"你說你是在哪里找到它的?"
小雨重復了當初在公園雨后發現星星的經歷。
張教授深吸一口氣,雙手微微顫抖。
"林小姐,我必須告訴你一個事實。"他的聲音因震驚而嘶啞,"這根本不是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