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紅巖派出所教導員、“巧姐無聲警務室”負責人何巧
編者按:5月16日,由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舉辦的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在京舉行。共8名全國自強模范和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代表走上演講臺,講述他們奮斗逐夢、擔當奉獻的故事。這些感人至深的事跡,生動描繪出新時代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風貌,彰顯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矚目成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何巧,一名重慶市公安局沙坪壩區分局紅巖派出所的普通民警,大家都親切地叫她“巧姐”,社區里的聾人居民視她為親人和朋友。
何巧的工作地點在歌樂山下,這里是紅巖精神的發源地,每一寸土地都浸染著革命先烈的熱血。在這片紅色土地上,有一個“特殊”的社區——磁建村。這里曾經有一座用于保障聽障人群就業的福利工廠,工廠轉型搬遷后,就地安置了近200名聽障群眾,他們的世界寂靜無聲,卻同樣渴望被理解、被關懷。初到社區工作時,何巧非常不適應,面對聽障群眾,常常敲不開門、見不到人、說不上話,遇到聽障居民到警務室辦事,對方不停比畫,何巧卻不得其解。
在一次又一次的尷尬“遭遇”中,何巧深刻認識到,要為聽障群眾辦好事、服好務,必須過好溝通交流這一關。
“成為他們”,是何巧和聾人拉近距離的最好辦法。此后,她開始瘋狂學習手語——向聽障居民請教,找教材、視頻自學、參加手語培訓班,剛開始的那段日子,她像著了魔一樣,在家做飯的時候都一只手拿鍋鏟,另一只手練習。
手語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打開心門的鑰匙。一年多的學習熟悉,何巧基本掌握了手語,這時她才感覺到真正走進了聽障群眾的生活:一位聽障青年因為失戀割腕自殺,何巧耐心勸說成功挽救他的生命;一對聽障夫婦因病喪失自理能力,何巧多方協調將他們安置到福利院;父母無法給聽障兒童輔導作業,何巧主動當起“家庭教師”……漸漸地,“有困難找何巧”成了他們用手語比畫頻率最高的動作。
2019年,何巧與同事創建了全國首個“巧姐無聲警務室”。這里不僅是辦公場所,更是聽障群眾的“家”——他們在此學習法律知識、咨詢難題,圍坐聊天。2022年,何巧與同事們又成立“無聲警務宣講團”,帶領民警和聽障志愿者走進社區、學校,用手語普及反詐、禁毒知識。
在重慶公安隊伍中,這樣的故事數不勝數。紅巖精神,是危難時刻的挺身而出,更是平凡崗位的默默堅守。它不僅鐫刻在歷史豐碑上,更流淌在一代代干警的血脈中。
何巧稱,新征程上,她將繼續帶領“無聲警務宣講團”走遍大街小巷,讓法治陽光照亮無聲角落。她同時呼吁,希望更多的同行加入助殘行列,用尊重與理解架起“心橋”。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文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