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自強模范、武漢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應急管理學院在讀博士研究生 黃鶯
編者按:5月16日,由國務院殘疾人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聯合舉辦的第七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在京舉行。共8名全國自強模范和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個人代表走上演講臺,講述他們奮斗逐夢、擔當奉獻的故事。這些感人至深的事跡,生動描繪出新時代殘疾人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風貌,彰顯了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矚目成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黃鶯,來自寧夏,現在是武漢理工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一名在讀博士研究生。
在表彰大會上,她分享了一個關于教育如何照亮黑暗、融合如何打破偏見的故事。
2015年,是黃鶯人生的分水嶺。2歲時一場高燒讓她永遠失去了光明,6歲時她就開始了在盲校的寄宿式學習,那時候視障學生只能參加單考單招,可選專業只有針灸推拿和音樂表演,沒什么音樂天賦的黃鶯似乎只有一條固定的職業道路。
直到她看到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有盲人參加考試時,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試卷、電子試卷或者由專門的工作人員予以協助。”這讓黃鶯曾經想都不敢想的大學夢,突然變得觸手可及。
看不見圖形,就靠想象解析立體幾何;盲文只表音不表意,讓課外文言文更加晦澀難懂。黃鶯也曾感到灰心想要放棄,但是一想到父母起早貪黑的辛勞、老師不厭其煩的付出,還有那個在心底早已生根發芽的夢想,黃鶯就告訴自己:再難也要堅持,再苦也要挺住!最終,成為寧夏首位參加普通高考的盲人學生,以高出當地理科一本線85分的成績,被武漢理工大學錄取。
入學后,真正的困難才浮出水面。市面上幾乎沒有盲文版大學教材;看不見黑板,課堂板書對黃鶯形同虛設;在沒有先例的情況下,她又該如何公平地參與考核?
但幸運的是,黃鶯遇到了無數為她“劈山開路”的人。每學期開學前,輔導員會提前聯系任課教師獲取書單,幫她將紙質教材郵寄到專業機構掃描成電子版,再通過讀屏軟件讓她學習;考試時,學校專門為她準備電子試卷,允許她用電腦作答并延長考試時間;最艱難的高等數學課上,因讀屏軟件無法識別數學符號,她在志愿者學姐一道題一道題地口述講解下,硬是抄寫了300頁盲文筆記,用97分的期末成績為這門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最終,大學期間,黃鶯以三年綜合測評成績專業第二保送為本校的碩士研究生。
從2015年到2025年,十年間,黃鶯從一名特殊教育的學生成長為融合教育的受益者,她見證了國家政策對殘疾人的托舉,也親歷了社會對殘疾人認知的溫暖升級。
在黃鶯看來,“除了‘看不見’,我什么都能做。‘看不見’可能是我們人生中遇到的諸多困難,而‘什么都能做’則是我們選擇面對這些困難的勇氣和宣言。當我們開始用優勢視角看待生命,偏見的高墻就會悄然崩塌。”
推開接納的窗,教育讓黃鶯看見了光,而融合,讓光灑向更遠的地方。
責任編輯:周南 主編:文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