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進城農民戶口“雙登記”制度,打造城鄉社區互融共建模式;構建“五融共建”教育共同體模式,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村村聯合”抱團、“共富車間”等為載體,拓寬村集體經濟增收渠道……自2023年以來,甘肅省金昌市統籌推動城鄉空間、產業、生態、公共服務、文明創建、社會治理“六融一體”發展,著力探索具有金昌特色的城鄉融合發展模式。今年一季度,金昌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9元,同比增長5.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85元,同比增長6.7%,快于城鎮居民1.6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村居融合
如何讓村民與市民共享發展紅利,往往是城鄉融合面臨的難點之一。為此,金昌市進行全域一體建設發展布局,著力打造城鄉社區互融共建模式,在甘肅省率先開展“村居融合”改革,探索建立進城農民戶口“雙登記”制度,既保留農村的權益,又能共享城市的服務,讓城鄉要素流動更順暢。
在金昌市金川區廣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門前掛著一塊牌子:中共金川區廣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區寧遠堡鎮高崖子村聯合委員會。這塊牌子背后是一項創新的改革舉措。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寧遠堡鎮高崖子村已完全納入城市規劃區。2018年,金川區成立了廣州路街道天源里社區,將高崖子村區域全部納入轄區范圍。成立社區后,在同一個小區,有村和社區兩套機構在管理,有村和社區兩班人員在服務,落實的也是兩種民生保障政策。
為破解這個管理新課題,金川區在天源里社區開展“村居融合”改革試點:成立聯合黨委,推進村與社區組織機構、戶籍管理、陣地建設、基層治理、公共服務“五融合”。同時,村級建制、涉農政策、村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三不變”。“村居融合”后,在辦理村民民生事項時,堅持從優從惠原則,無論城市政策,還是農村政策,哪一種政策讓村民受惠多,就落實哪一方政策。
記者了解到,以前因為村和社區互不隸屬,各類功能室設置有重復?!啊寰尤诤稀?,我們將村和社區的有關資源重新規劃。”天源里社區黨委書記汪峰介紹,目前,居民活動空間由原來的658平方米增加到2045平方米,功能室由8個增加到18個,設置更加豐富,利用率大幅提高,作用發揮得更加充分。
此外,隨著天源里社區完全承接高崖子村公共服務和基層治理職能,村級黨組織能夠集中精力、心無旁騖發展村集體經濟,通過村企聯建、黨支部領辦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社會服務業等方式,使村集體經濟收入由2021年的4.99萬元增長到2024年的32.45萬元。
目前,金川區西坡村、馬家崖村與相鄰城市社區“村居融合”改革基本完成,永昌縣黃家學村、鴛鴦池村2個城中村“村居融合”改革正有序開展,這項改革已使當地2.54萬人受益。
延伸服務
在金昌市第三小學雙灣校區“同步課堂”上,金川區雙灣鎮的學生正在與城區孩子同上一節課?!拔覀儍蓚€校區日常以走教形式共享優質教師資源,孩子們有共同的老師,接受同樣的教育內容,體驗同樣的教育過程。”金昌市第三小學副校長、雙灣校區執行校長馬榮業說。
金川區教育局基礎教育股負責人王毅介紹,為實現教育公平,金昌市按照陣地、隊伍、體系、文化、管理融合建設思路,將城鄉學校重組為“一校兩區”,通過深度融合,讓優質教育資源跨越地理界限,既保留了鄉村教育的特色,又注入了城市管理的活力。
在農村環衛方面,金川區打造農村環衛市場化運營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實現農村環衛保潔“市場化”。金川區農村環衛服務項目經理王恩昕告訴記者,他們與金川區政府簽訂了環衛合作協議,全面接管全區27個行政村的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清運轉運、公廁日常管理等常態化保潔工作,并在前期集中整治的基礎上增派垃圾清運車,部署保潔力量,規范公廁管理,村域環境全面提升。
在城鄉融合中,金昌市不斷完善基礎公共設施,均衡公共服務能力,對城鄉校區進行全面重組,打造教育共同體,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并整合已建成的養老服務設施及各種服務資源,橫向建設完善助餐服務網絡體系,縱向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效,并進行農村環衛市場化改革,讓農村環境更優、教育和養老等資源更均衡,43萬人從中受益。
產業助農
每天去村里的噸包袋加工“共富車間”上班,已成為永昌縣紅山窯鎮馬家坪村村民李慶秀的日常?!耙郧皣伵_轉,農閑的時候也沒啥事干?!弊诠ぷ髋_前,李慶秀雙手熟練地操控著縫紉機,“現在能在家門口上班,不耽誤照顧家里,每個月還能有工資”。
像這樣的噸包袋加工“共富車間”,永昌縣已經打造了5個。這些車間提供就業崗位200個,帶動群眾每年戶均增收3.5萬元以上。近年來,永昌縣依托金昌工業企業多的優勢,突出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全力構建企鎮村三方受益聯建機制,與金川集團、金泥集團、金鐵集團等龍頭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供應關系,形成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企業訂單”的經營模式,暢通銷售渠道。
在永昌縣六壩鎮,當地按照“村級入股+鎮級統籌+收益分紅”的模式,成立了由12個行政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股東的“永昌六興鄉村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推廣種植高附加值新品種作物、發展訂單農業、建立聯村帶戶富農機制等方式,有效整合各村碎片化、低效化資源,1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423.9萬元,村均達到35.32萬元。
此外,永昌縣充分發揮縣域優勢主導產業鏈中“鏈主”企業和龍頭企業的作用,帶動周邊鎮村開展農產品種植、收儲、精深加工。元生奶綿羊產業園、德源辣椒農業產業園、海量隴豐蔬菜加工產業園等10個特色產業園區,在“鏈主”企業和龍頭企業的引領下,實現了規范化、標準化、集約化、規?;a。目前,永昌縣已累計培育發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50家、農產品加工規上企業10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9%。
在金川區城鄉交界處,一座城鄉產業融合示范園正在昔日的戈壁灘上落地推進?!敖鸫▍^有13萬畝的蔬菜種植面積,但缺少精深加工企業。奶牛存欄3.2萬頭,每天能產鮮奶近500噸,都是運往外地乳制品企業?!苯鸫▍^畜牧獸醫服務中心主任路強告訴記者,城鄉融合產業示范園致力于打造集農業生產、加工、交易于一體的產業平臺,通過農產品就地精深加工,帶動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目前已入駐兩家企業,還有多個項目正在推進,包括牛肉加工、脫水蔬菜加工、冷鏈物流、果蔬汁加工等。
為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雙輪驅動”,金昌市依托工業優勢,創新開展“鏈主”企業帶鎮、龍頭企業帶村行動,全市212家“鏈主”企業和龍頭企業實現帶鎮帶村全覆蓋,村均集體經濟收入由2023年的33.16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45.4萬元,產業帶動城鄉融合發展的效應日益顯現。(經濟日報記者 陳發明 趙 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