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作為華夏文明的“基因庫”和“地上文物博物館”,正以文旅深度融合為引擎,譜寫鄉村振興與產業創新的時代篇章。從五臺山的梵音繚繞到平遙古城的市井煙火,從黃河老牛灣的壯闊到忻州古城的非遺活態傳承,這片“表里山河”的土地,正通過資源整合、業態創新與服務升級,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文旅魅力。
文化為魂:深挖資源,激活鄉村產業新動能
山西擁有全國80%以上的元以前木構古建筑、53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剪紙、面塑、晉劇等豐富的非遺技藝。這些資源成為鄉村文旅融合的“金鑰匙”——平遙縣通過農文旅項目“源·怡然歡樂谷”帶動年游客量突破千萬人次;忻州古城以“修舊如舊”理念引入600余家特色商戶,讓莜面栲栳栳的香氣與北路梆子的唱腔交織成沉浸式文化體驗。農耕文化同樣被賦予新意:沁州黃小米產區舉辦農耕文化節,廣武明長城開發“邊塞詩歌主題游”,讓靜態資源轉化為可參與、可消費的文旅產品。
科技賦能:創新業態,打造沉浸式體驗
山西積極探索“鄉村+數字”模式,通過VR虛擬農耕、AR古建復原等技術增強游客黏性。忻州依托《黑神話:悟空》取景地熱度,推出南禪寺、佛光寺等“古建探秘線路”;五臺山景區將佛教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打造《梵天靈舞》情景劇,而雁門關則通過沉浸式邊塞戰場還原,讓歷史“活”起來。此外,“智慧景區”建設成效顯著:大陽古鎮的AI服務、蘆芽山的“微改造”設施,以及全省推廣的5G覆蓋,正構建起智能化、便捷化的旅游生態。
產業聯動:全域協同,釋放鄉村振興潛力
山西推動“文旅+”跨界融合,形成經濟乘數效應。忻州云中河景區結合溫泉資源發展康養產業;定襄農耕體驗、岢嵐宋家溝鄉村旅游入選全國精品線路,帶動農民增收。社會資本與政策支持雙輪驅動:平遙依托旅游發展基金升級基礎設施,張壁古堡的民宿經濟與老陳醋特色餐飲形成產業鏈閉環。區域協同亦成亮點——“山河四省+內蒙古+陜西”聯動機制,進一步擴大文旅“朋友圈”,提升省際資源互通效率。
服務筑基:品質提升,塑造“友好山西”品牌
從《忻州市旅游景區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方案》到古城商戶的“量化公示牌”,山西以細節彰顯誠意。導游大賽選拔專業人才,多部門聯合督導保障市場秩序,五臺山景區通過“核心區減法、外圍加法”優化游客體驗。全要素服務升級讓“旅游滿意在山西”成為口碑:游客不僅能觸摸千年文脈,更能在舒心的環境中感受“唐風晉韻”的現代活力。
從黃河之畔到太行山巔,山西正以文化為筆、生態為紙,繪就一幅“星月交輝、多元共生”的文旅新圖景。在這里,每一座古建都訴說著文明密碼,每一寸土地都跳動著產業創新的脈搏。未來的山西,將繼續以文旅融合為支點,撬動鄉村振興與高質量發展的無限可能,讓世界聽見“人說山西好風光”的時代新韻。(彬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