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2天時間,賴清德的任期就將滿一年,這兩天他正在為就職一周年密集造勢。據《聯合早報》報道,5月17日,賴清德在接受專訪時,再度談及兩岸問題。他將大陸和臺灣地區比作“兩個公司”,稱大陸比較大,臺灣地區比較小,大的公司和小的公司做生意,不能直接說把小的公司吞并了,這是島內民眾“無法接受的”。
賴清德的類比非常不恰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所謂的“兩個公司”,其實就是變相的“兩國論”。賴清德的表態,更不能代表臺灣民眾的普遍想法。在去年的選舉中,賴清德得票率并未過半。如今他的支持率更是只剩下三成左右,尤其是在兩岸議題上,島內民眾對他的做法極為不滿,所以賴清德根本沒有資格代表島內民眾的想法。
對于賴清德的這一翻版“兩國論”,國民黨第一時間也站出來批評,不過國民黨的關注點并非在他的“臺獨”立場。據臺媒報道,5月18日,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公開表示,“主權”不是商品,也不是能夠討價還價的股份買賣,賴清德的說法,相當于承認臺灣地區是可以被“并購”的對象,只是看“價格合不合適”。
可以說,國民黨的這番表態,比賴清德更加直白,也暴露了其底色。首先,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沒有“主權”一說。其次,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沒有充分認清當下的形勢。就島內手中的籌碼,若不是大陸足夠克制,始終從民族整體利益的角度出發解決臺灣問題,他們根本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臺灣從來只有回歸、統一的說法,沒有所謂的“并購”。
國民黨不能一邊借著與大陸的溝通優勢,在島內謀取政治利益,彰顯只有自己和大陸說得上話。另一邊,卻又發表著有違九二共識的“臺獨”言論。
實事求是的來說,賴清德的錯誤類比,并不能直接被視為“價格合適就同意統一”。國民黨要這么理解,更多的還是要借此攻擊賴清德,拉攏綠營支持者,本質上還是盤算著島內的那點政治利益。這種為了政治私利,不顧民族大義、毫無原則立場的做法,同樣令人不齒。
這些年來,在民進黨的瘋狂圍追堵截下,國民黨可謂是節節敗退,不少藍營政客為了迎合選舉和民粹需要,有逐漸“綠化”的趨勢,也就是媒體常說的“藍皮綠骨”。這部分“暗獨”勢力,對兩岸統一的危害性絲毫不亞于“臺獨”勢力。
如今的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不敢旗幟鮮明的支持統一,而是立場搖擺不定。在島內議題上,更是瞻前顧后,內部的紛爭矛盾不斷,在面對民進黨時經常被打得潰不成軍。上次選舉后,明明手握臺立法機構的主導權,卻被賴清德的“大罷免”搞得措手不及,陷入被動。
不過對我們來說,有解放軍在,賴清德以及其他“臺獨”勢力,都只是跳梁小丑,口頭上再怎么鬧騰,總歸是要回歸現實的。如今臺軍完全不是大陸的對手,而臺當局所依仗的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既沒有強烈軍事介入的意愿,也早就沒有了相應的能力,更承擔不起相應的后果。
所以無論是賴清德,還是國民黨,都要認清現實,在發表一些不著邊際,有違事實的言論前,不妨看看自己手中有哪些籌碼,有沒有和大陸討價還價的資格。統一的結局,他們接受并順應大勢最好,不接受的話,唯一的結果就是被掃進歷史的垃圾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