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三十五個全國助殘日,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凝聚團結奮進力量”。當天,由上海市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xié)會主辦,黃浦海燕博客公益發(fā)展中心承辦的“我的世界也精彩——鏡映·共生·重構”視覺藝術作品展在南京東路永安百貨正式啟幕。60位精神殘疾人帶來69幅作品,大家在“鏡映·共生·重構”中共同見證這一場跨越偏見、直抵人心的藝術對話。
藝術為橋:讓“特別”的世界被溫柔注視
本次活動以孤獨癥青年樂隊的《風吹麥浪》和《遠走高飛》拉開序幕,清澈的旋律讓現(xiàn)場觀眾熱淚盈眶,深受鼓舞。
“精神障礙群體不僅是需要關懷的對象,更是具有獨立創(chuàng)造力與人文價值的藝術家。當他們用畫筆、鏡頭和巧手展現(xiàn)對生命的哲思,就是在重構公眾對‘精神健康’的認知。”市殘聯(lián)黨組成員、副理事長湯艷透露,此次藝術展有著特殊的示范意義。無論是《內觀之鏡》的自我探索、《裂縫之光》的城市觀察,還是《共生之樹》的互動共鳴,都是無聲卻有力的宣言:精神障礙群體不僅是需要關懷的對象,更是具有獨立創(chuàng)造力與人文價值的藝術家。他們的創(chuàng)作不僅在傳遞美,更是在消解偏見,在重構公眾對“精神健康”的認知,這份勇氣和堅持,值得我們所有人致敬。
本次作品展從3月8日啟動,經過征集階段、評審階段、策劃布展階段,歷時兩個半月,共征集到162幅投稿作品,經過評審團的專業(yè)評審,60位精神殘疾人的69幅作品脫穎而出,成功入圍展覽。
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是一段突破自我的故事;每一次創(chuàng)作,都是對生命的熱烈禮贊。 現(xiàn)場,頒發(fā)了“入圍獎”和“優(yōu)秀組織獎”。
共生的溫度:從鏡映內心到城市共創(chuàng)
“這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藝術展,而是一次社會共融實驗。”海燕博客理事長段利麗向記者揭秘策展巧思。本次展覽分4個單元,用藝術+科普的方式打破偏見,促進社會共融。69件攝影、繪畫、手工作品來自60位特殊創(chuàng)作者。“重點不是技巧多專業(yè),而是每件作品都是他們走出低谷的重生印記——看畫的人在看世界,創(chuàng)作者也在通過作品表達他們的世界。”
比如,鏡映區(qū)的雙向鏡面裝置讓觀眾身影與畫作重疊,作品《輕舞飛揚》的七彩羽毛代表著薄冰起舞、向陽而生的那類人,“當正常與特殊的邊界在鏡中消融,我們開始思考:痛苦與掙扎本就是人類共有的情感。”段利麗補充道。
在共生區(qū),觀眾將寫滿祝福的葉片掛上“共生樹”。有位觀眾寫下“肆意生長”的葉片說:“這些作品是創(chuàng)作者走出低谷的重生印記。就像那位在康復日記里寫下‘畫筆是我的第二支藥’的藝術家,藝術是他們重建尊嚴生活的橋梁。”而在重構區(qū)的“理想城市”展區(qū),巨大的笑臉映入眼簾。在“東方明珠”攝影作品旁邊,是一幅耀眼奪目的“日出”東方,原來城市的溫暖,始于每個微小的包容與關懷,正如本次展區(qū)最后一句介紹道,讓我們凝視“不同”:那是萬千星辰中獨有的閃爍頻率。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還從展覽中精選20幅作品做成明信片,讓藝術從展館走進生活。這些溫暖的小設計就像日常陪伴,提醒大家:即使經歷風雨,我們始終同在。
活動最后,嘉賓們移步至永安百貨“綺云閣”——上海解放時南京路上第一面紅旗升起處。市精協(xié)表示:“選擇此地,既是對城市精神的致敬,也寓意著特殊群體與社會共融的新起點。”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xù)至6月2日,并啟動公益巡展。正如開幕式上孤獨癥樂隊演奏的《遠走高飛》旋律所昭示的——當城市學會在鏡映中自省、在共生中包容、在重構中生長,每個特別的世界都將綻放精彩。
記者 / 王月華
編輯 / 孫沖
圖片 / 馬羽欣(實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