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年輕人流行躺平式旅游,航空支出暴跌22%。
最近群里的美國網友聊瘋了:“說好的‘人生是曠野’呢?咋現在旅游只敢去隔壁州?”據美國商務部5月12日發布的《2025年消費趨勢報告》,美國“航空與住宿”支出從2024年末開始連續6個月下滑,2025年4月同比暴跌22%,而“本地休閑”消費卻逆勢增長15%。這屆美國人,咋突然從“環球飛”變成“周邊游”了?
一、數據:遠程旅行涼了?
美聯儲(老美央行)的數據扎心了: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跨州航班預訂量同比下降18%,萬豪、希爾頓等連鎖酒店入住率跌破60%。更絕的是,Z世代游客中,72%表示“今年沒買過遠程機票”,取而代之的是“周末自駕100英里內的露營計劃”。有網友調侃:“曾經夢想橫跨66號公路,現在只能在自家后院支帳篷——這就是‘美國夢’的降級版?”
二、經濟壓力:油價和利率雙殺局
本質上,這是一場“錢包與詩和遠方”的殘酷博弈。美國汽車協會(AAA)數據顯示,2025年汽油均價達4.8美元/加侖,比2020年翻了一倍,跨州自駕成本激增35%。更致命的是美聯儲的加息組合拳:信用卡平均利率飆升至22%,讓“分期付款去旅游”成了奢侈選項。一位加州白領算了筆賬:“飛紐約往返機票1200美元,加上酒店每晚300刀,不如帶全家去迪士尼玩三天——還能剩下一半錢。”
三、消費降級:從“打卡式旅游”到“家門口精致窮”
但美國人沒放棄休閑——只是換了種方式。Home Depot數據顯示,2025年露營裝備銷售額暴漲87%,后院泳池安裝量激增45%。更有意思的是“微度假”概念走紅:波士頓年輕人流行“博物館+咖啡館一日游”,洛杉磯白領熱衷“海灘瑜伽+車載冰箱野餐”。這種“花小錢裝大款”的玩法,被《紐約時報》稱為“躺平式旅游”——既要面子,又要省票子。
四、本地崛起:小鎮旅游業的逆襲
遠程旅游遇冷,卻意外捧紅了“家門口經濟”。俄亥俄州的“玉米地迷宮”周末客流量增長200%,佛蒙特州的楓葉農莊推出“采摘+釀酒”套餐后,收入翻倍。更絕的是得州小鎮,把廢棄加油站改造成“公路文化博物館”,竟成了網紅打卡點。有市長感慨:“以前靠游客路過,現在靠本地人盤活——這算是因禍得福?”
五、趨勢預警:后疫情時代的消費覺醒
這波旅游降級,折射出美國社會的深層變化。皮尤研究中心調查顯示,63%的受訪者認為“體驗比打卡更重要”,58%表示“疫情后更珍惜身邊風景”。但經濟學家警告,旅游業占美國GDP的6.2%,遠程消費萎縮可能導致20萬崗位流失。當“說走就走”變成“三思而后行”,美國的消費主義神話,或許真的在向“實用主義”低頭了。
哎,曾經說走就走的美國夢,咋就變成了家門口的“草坪野餐”?不過換個角度看,能在油價飆升的年代,把后院折騰成“詩和遠方”,何嘗不是一種生存智慧?至于何時能重啟跨州冒險——可能得等老美央行先把利率降下來吧……
(文中數據均來自美國商務部、美聯儲2025年公開報告,消費趨勢參考《華爾街日報》5月專題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