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詩人秦韜玉曾作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意寓忙來忙去,自己沒撈到好處,反而促成了他人的好事。在元末亂世,率眾起義的郭子興親手扶持朱元璋上位,可他不僅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反而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1370年,徐達北伐歸來,朱元璋頒下賜封功臣的旨意。在李善長、徐達之前,朱元璋特意將已故15年的郭子興追封為“滁陽王”。當朱元璋說到“岳父”郭子興時,難掩悲泣,嘆道: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滁陽王占據濠州,抗擊元兵兩年有余,功勛卓著。當時我從鳳陽投奔于他,滁陽王對我禮遇有加,恩重如山。”
然而,自1352年結識朱元璋起,郭子興就與他多次發生齷齪。三年后,郭子興在朱元璋、徐達的重壓下,郁郁寡歡,早早離世。郭子興死去沒多久,他的次子郭天敘又在朱元璋的引誘下,命喪元兵之手,而郭子興的三子郭天爵更是被朱元璋砍殺。大明朝的第二位王爵,竟連個祭祀的子孫都沒有。
那么郭子興是不是像朱元璋所說的那樣對他“恩重如山”呢?朱元璋為何要殺掉他的兩個兒子?郭子興的女兒又會遭到什么樣的“毒手”呢?
“卜算者二代”
兩宋時期,商品經濟高度發達,隨著社會生活的需要,卜算者的地位迅速上升,成為統治者宣傳“天人感應”的媒介。數百年后,取代南宋的元廷更是將卜算運用到各個領域。許多人以卜算為生,獲取了大量的財富。
卜算者地位的提升不僅讓一批人迅速暴富,還將他們的野心激發了出來。在元末,卜算者利用自身所帶的“神人”優勢,四處煽風點火,鼓動他人謀反作亂。陳友諒、徐壽輝、孟海馬等,都是得到卜算者的“批算”后,方才動了攪動風云的念頭。而這其中,有一個著名的卜算世家,就是郭子興家族。
郭子興的父親郭公早年靠卜算為生,培養了一批忠實的信徒。成年后,他迎娶當地富戶的女兒為妻,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財主。郭子興出生時,郭公為他卜了一卦,上上簽。自此,郭公對郭子興的培育就極為看重。
郭子興長大后,養成了一副俠義心腸,為人豪爽,不拘小節。當時,元朝統治者腐敗墮落,各地官員巧取豪奪,壓榨百姓。韓山童、劉福通在潁州揭竿而起,掀起反元大幕。郭子興就利用他“卜算者二代”的身份和富甲一方的財力,籠絡了數千人,占據濠州城,稱王稱霸。
1352年,跟隨郭子興起兵的湯和多次寫信勸說在皇覺寺出家的朱元璋前來入伍。然而,在朱元璋抵達濠州時,卻被郭子興的手下當作奸細,差點要了朱元璋的小命。可在郭子興見過朱元璋后,對他的容貌長相極為贊賞,就將他留在軍中,擔任什夫長。
郭子興性格耿直,不懂變通,又極為固執。孫德崖與他一同起義時,眾人相約為兄弟,共守濠州城。可在站穩腳跟后,郭子興卻看不慣孫德崖等人的莽夫作風,有意削弱孫德崖的勢力。
然而,遭遇小小的挫折后,郭子興又變得萎靡不振。當時,孫德崖與其他三位將領合謀推翻郭子興,郭子興無能為力,只是躲在家中,不見部屬。朱元璋曾不止一次地勸說他:
“孫德崖與底層將士的關系越來越親密,而我們卻呆在家里,不與他們相處,時間久了,他們就會越來越遠離我們。”
可是,郭子興對朱元璋的話充耳不聞。他重用朱元璋,甚至將義女馬氏許給他為妻,目的就是更好地控制朱元璋為他效命。然而,郭子興狹窄的目光、淺薄的心胸又讓他難以更上一層樓。
劉福通兵敗太康后,南方義軍失去了保護傘,蒙古大軍自黃河流域直沖江淮。首當其沖的徐州守將彭大、趙均用接連兵敗,不得不退守濠州。小小的濠州城,聚攏了七位心懷叵測的義軍將領。在這些人中,彭大的地位最高,實力也最強,可最心狠手辣的還是趙均用。
由于郭子興與眾人不和,他就選擇投靠了彭大。然而,不懂變通的郭子興一味地推崇彭大,卻輕視了趙均用,讓趙均用非常不爽。在孫德崖的挑撥下,趙均用竟悍然出兵扣押了郭子興,將他軟禁在孫德崖府。
當時,朱元璋外出募兵,回到濠州后,聽聞郭子興被扣,當即大怒。他找到彭大,聯手沖入孫德崖府中,將郭子興救出。
郭子興被救后,卻有意疏遠朱元璋。他秉性多疑,心胸狹窄,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需要朱元璋的時候,他就對朱元璋委以重任。當事情辦完后,他又會聽信讒言,遠離朱元璋。
郭子興的行事風格令朱元璋極為不忿,他多次露出不滿情緒。然而,朱元璋真正決定離開郭子興,還是在于郭子興的格局不夠大。他與孫德崖、趙均用等人糾結于小小的濠州城,缺乏長遠目標,根本無法坐大。
困居和州
1353年冬季,朱元璋帶著徐達、郭英等24將離開濠州,南下定遠,單獨開創一片天地。朱元璋走時,支持郭子興的彭大已經病逝,他的兒子彭早住自稱魯淮王,卻難以抑制趙均用。郭子興在濠州城過得十分壓抑,他的部隊不斷受到趙均用掣肘,甚至還不得不充當趙均用攻打元兵的炮灰,損失極大。
趙均用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消耗郭子興的有生力量,最后將他除掉。然而,攻占定遠、平定滁州的朱元璋勢力卻越來越大。濠州城最早起義的幾位將軍,早已無法跟朱元璋相提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