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特派記者 肖新新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據法新社18日報道,波蘭和羅馬尼亞當天均舉行總統選舉。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稱,兩國選舉主要候選人的角逐或在“歐洲懷疑論者”和歐洲一體化支持者間展開。分析認為,兩國的選舉結果或將對歐盟內部團結和歐盟總體路線產生重要影響。
此次波蘭總統選舉共有13名候選人參加。若沒有候選人在首輪選舉中得票過半,得票率排前兩名的候選人將在6月1日進入第二輪角逐。法新社稱,預計主要的角逐將在“親歐派”、公民綱領黨候選人、華沙市長恰斯科夫斯基,以及“民族主義反對派”、法律與公正黨候選人納夫羅茨基之間展開。前者得到現任總理圖斯克支持,后者則有現任總統杜達支持。波蘭作為歐盟和北約重要成員,其政局變動關乎整個歐洲格局。此次選舉將是對波蘭“親歐洲愿景”的嚴峻考驗。德國《星期日圖片報》稱,一場方向性的選舉將決定波蘭是否會放棄向德國和歐盟靠攏的關鍵路線。
羅馬尼亞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也于18日舉行,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黨主席喬治·西米翁和獨立候選人、布加勒斯特市長尼庫紹爾·達恩將角逐總統職位。去年11月,羅曾舉行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親俄”獨立候選人杰奧爾杰斯庫領先。立場親歐盟的時任羅總理、社會民主黨人喬拉庫排第三。隨后,羅憲法法院裁定第一輪投票結果無效。今年5月,羅再次舉行總統選舉投票,喬拉庫未能進入決選,他5日宣布辭職。
路透社稱,若納夫羅茨基和西米翁在本國選舉中獲勝,或將增強歐盟中“疑歐派”領導人的力量,并可能加劇歐盟內部分歧。RT稱,這樣的結果還可能會加強挑戰歐盟總體路線的國家的力量,例如匈牙利和斯洛伐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