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月壤的研究已經(jīng)持續(xù)了很久,比如從月壤五號取回的月壤中就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嫦娥石、鐵鎳合金和硫化鐵組成的納米顆粒,還有或許可以為生命存在提供證據(jù)的水分子。
同樣,對于嫦娥六號所取回的月壤,我國科研人員從嫦娥六號回家之后,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研究工作。那么這次嫦娥六號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根據(jù)中科院地質和物理研究所的傳記介紹,這一次從嫦娥六號取得的月壤標本中,先后挑選出108顆玄武巖顆粒進行研究,主要的目標就是通過這些顆粒能夠獲得采樣地區(qū)的年齡斷代。
科研人員通過離子探針技術,把這些大小不一、規(guī)格不一的月壤顆粒,處理成長寬各2微米的極小顆粒,然后再對這些顆粒形成年代的斷代。
通過用這樣的方式,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了這些玄武巖碎粒大多都是在28億年以前形成的,但其中有一塊玄武巖的年齡卻有42.5億年之久。
很明顯,這些采樣位置相差不大的月壤樣本中出現(xiàn)了幾種形成年代不同的玄武巖,證明了在月球表面一定存在著某些深層次、大范圍的地質變化活動。
通過對這些不同年代產(chǎn)生的月壤巖石進行研究,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這些樣本都存在一定磁力,再根據(jù)不同磁性的強弱特性,推斷出了月球曾經(jīng)存在和地球類似的全球性磁場。
盡管目前無法確定月球磁場為什么會消失,但至少能填補人類在研究月球磁場方面的數(shù)據(jù)空白,還是月球十億年空白的磁場記錄。
另外,根據(jù)這些月壤樣本的形成時間和采集地點,科研人員還做出了一種推斷,那就是在42.5億年以前,月球表面遭遇了大型隕石的撞擊事件。
正是因為這一次撞擊,才形成了月球表面最大的盆地。在那之后月球又遭受到多次隕石撞擊,只不過都沒有這一次撞擊那么大的規(guī)模和強度。
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托肯盆地,是目前人們所發(fā)現(xiàn)的月球最古老、面積最大的盆地。
這個深度達到了13公里,面積幾乎占據(jù)整個月球四分之一的巨大隕石坑,長期以來都是月球表面最為明顯的標志點之一。
只不過在此之前,一直也都沒有人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在什么時間形成的。
這一次,科研人員通過針對月壤成分中的進行同位素定年分析,結合遙感設備所采集的數(shù)據(jù),得出了南極-艾托肯盆地的形成條件是因為隕石撞擊,時間是在42.5億年前。
這個發(fā)現(xiàn)能夠給人們提供月球以及火星、水星等一系列星球建立一個同一時間的年齡標尺,給人們研究星球發(fā)展提供了一個相對準確的時間坐標。
那么,為什么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探月設備都曾經(jīng)到達過月球,也曾經(jīng)對月壤進行研究,為什么沒有取得這樣的發(fā)現(xiàn)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到目前為止,只有我國的探測器真正到達了月球背面,并成功地采取了月壤樣品。
盡管美國是人類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國家,也有多個無人登月器到達過月球背面,但都是在月球正面著陸和對月球進行環(huán)繞拍攝。
奧德修斯號無人登陸器雖然到達月球背面但卻是“臉部著地”。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美國并沒有實際到達過月球背面。
從地質的構成方面來說,月球的正面相對平坦,而背面則有大量的撞擊坑和高地,正面有著明顯的灰色和亮色光照區(qū)域,而背面則因為有大量的高原而更為復雜。
從科學探索的角度來說,在月球背面登陸和采樣,能夠得到更多的有效科研樣本,對于探索和分析月球的月殼厚度、磁場情況以及含水量、礦物質的儲藏情況,都更加有利。
當然,想要成功地登上月球背面并且采集樣本,就必須要擁有過硬的登月和通訊技術。很明顯,現(xiàn)在的地球上只有我國滿足這樣的條件。
所以,現(xiàn)在就有一些國家想要研究月球背面的秘密,但是卻又難以實現(xiàn)技術突破,那才叫急得“百爪撓心”,美國現(xiàn)在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
當初我國宣布要登陸月球背面時,NASA局長陰陽怪氣地說“美國才不會登陸月球背面”,還說“月球的背面是漆黑一片”。
當我國成功登陸月背,并且取回人類首份月背月壤之后,美國又打著“科研交流”的幌子又來向我國“借”月壤。
雖然美國也知道這么做很矛盾,但如果我國當真“借”給美國月壤,自然是天大的好事,如果明確拒絕,對于他們來說也沒有什么損失。
目前,我國已經(jīng)向12個單位出借了37.1克月背月壤進行研究,其中并不包括任何美國機構。
所以,美國如果想要得到月球背面的月壤進行研究,也就只剩下“自己努力”這一條路了,畢竟,其他國家目前也沒有相應的技術能夠實現(xiàn)月背采樣。
當然,探索月球背面的工作注定是艱難的,所以美國的奧德修斯號和雅典娜號的降落,或因為通訊問題,或因測量計算問題,不是“臉部著地”就是“貴妃側臥”,總之都是無法繼續(xù)執(zhí)行預定的月球探測任務。
不過,我們還是要給美國“打打氣”,不要灰心也不要氣餒,萬一多摔幾個探月器能“摔成功”呢,那就不需要再向我國“借月壤”了,也能夠實現(xiàn)美國重返月球的偉大目標吧!
參考資料:
【1】《美國想要月背樣本,還想在未來“登月”中擊敗中國|周新平》北京周報
【2】《嫦娥六號月壤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月球最大撞擊遺跡形成于42.5億年前》光明網(w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