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這不可能!你們懂什么?這是我珍藏了二十年的明代瓷器!"
李守義老人面色鐵青,雙手緊握著那件青花瓷瓶,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他顫抖的聲音在鑒寶現場回蕩,引來四周一片竊竊私語。
專家們面面相覷,眼神中流露出復雜的情緒。
首席鑒定師王教授輕輕搖頭,嘴唇緊閉,似乎在思考如何開口。
"二十年啊!二十年!"李守義眼眶泛紅,"我花了半輩子心血守護它,你們憑什么說它不是真品?"
現場攝像機緊緊對準老人激動的面龐,觀眾席上的人群陷入一片詭異的靜默。
主持人尷尬地站在一旁,不知如何化解這突如其來的劍拔弩張。
01
二十年前的春天,李守義剛退休不久,五十五歲的他正琢磨著如何打發余生。
那天,他去城郊的舊貨市場閑逛,無意間被一個角落里的攤位吸引。
攤主是個面色蠟黃的中年人,看起來病懨懨的。
他面前擺著幾件不起眼的雜物,其中一個裹在舊布里的青花瓷瓶格外顯眼。
"這是什么年代的物件?"李守義隨口問道。
"明代萬歷年間的官窯瓷器,祖上傳下來的。"攤主聲音虛弱,"我家祖上曾在宮里當差,這是賞賜下來的寶貝,一直傳到我這代。"
李守義將信將疑地拿起瓷瓶端詳。瓶身約三十厘米高,通體青花紋飾細膩,畫著翠竹梅花圖案,底部有模糊的"大明萬歷年制"款識。
"為什么要賣?"
攤主咳嗽幾聲,"實不相瞞,我得了重病,需要錢治病。家里值錢的東西都賣光了,只剩這個祖傳之物,實在不忍心賣,但..."
李守義看著攤主憔悴的面容,心生同情。
他從未接觸過古董收藏,但隱約覺得這瓷瓶不同尋常。
"多少錢?"
"八千。"攤主低聲說,"市場價值遠不止這些,但我趕時間。"
那是李守義退休金的大半,但直覺告訴他不該錯過。
付錢時,攤主神秘地附耳道:"記住,別隨便給人看,它大有來頭。將來找對買家,夠你享福一輩子。"
回家后,李守義越看越喜歡這瓷瓶。
細膩的紋飾,典雅的造型,加上那神秘的來歷,讓他忍不住上網搜索明代青花瓷的資料。
網上顯示,真品明代官窯瓷器動輒上百萬,甚至千萬。
"我這是撿到寶了?"他既興奮又忐忑。
02
李守義決定先不聲張,默默研究古瓷知識。
幾個月后,他小心翼翼地拿著瓷瓶去了縣博物館,希望得到權威意見。
"這瓶子看著不錯,但我們這沒專業人士鑒定古董。"博物館的老王搖搖頭,"要我說,你最好找專業機構看看。"
老王的謹慎態度反而讓李守義更加確信自己的瓷瓶不簡單。
他開始四處打聽正規鑒定機構,同時繼續自學古瓷知識。
不知不覺,瓷瓶成了李守義生活的中心。
他專門買了防潮柜存放,每周小心擦拭,甚至跟它說話。
妻子起初笑他犯傻,后來見他如此認真,也不再多言。
三年后,李守義在縣里小有名氣,成了大家眼中的"收藏家"。
鄰居有舊物件都會找他看看,雖然他只懂青花瓷,其他一竅不通。
一次偶然機會,縣里來了個文物販子趙明,聽說李守義有件"明代官窯",特意登門拜訪。
"李老師,久仰大名。"趙明是個精明的中年人,眼神銳利,"聽說您收藏了一件明代青花瓷,能否讓我開開眼界?"
李守義警惕地看著趙明,"誰告訴你的?"
"圈子里都知道啊。"趙明笑道,"您這寶貝都藏了三年多了。"
猶豫再三,李守義還是拿出了瓷瓶。
趙明戴上白手套,小心翼翼地端詳,不時發出贊嘆聲。
"好東西啊!"趙明最后評價道,"雖然不是一級品,但保存完好,值個六七十萬不成問題。我愿意出六十萬收購。"
李守義心跳加速。
六十萬!這可是他十年退休金的總和。但他搖了搖頭,"不賣。"
趙明提高價格到七十萬,李守義依然拒絕。
臨走時,趙明留下名片,"想賣隨時聯系我,價格好商量。"
這次經歷讓李守義確信了瓷瓶的價值,也堅定了他守護它的決心。
他開始幻想有朝一日賣個好價錢,改善家庭生活,還能給孫子買房娶媳婦。
03
光陰似箭,十年過去。
李守義頭發全白了,但對瓷瓶的熱愛絲毫未減。
在收藏圈里,他的"明代官窯青花瓷"已成為傳說,不少人登門請教,但他謹遵攤主當年的告誡,從不輕易示人。
這一年,浙江省城舉辦大型古董文物展,附帶民間藏品鑒定活動。
李守義決定帶瓷瓶去正式鑒定,給它一個"官方身份"。
"爸,您就別折騰了。"兒子勸道,"這瓶子真值錢早就賣了,何必一直供著?"
"你懂什么!"李守義不悅,"這可是傳世珍品,不能隨便賣。"
"那您倒是鑒定啊,天天神神秘秘的。"兒子搖頭。
李守義不再辯解。
兒子不理解他的堅持,但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多年來,他已將全部感情寄托在這瓷瓶上,它代表著他晚年生活的全部希望與寄托。
籌備參展期間,李守義接到一個陌生電話。
對方自稱張博士,是北京某著名文物研究所的專家,聽說李老先生收藏有明代官窯瓷器,特意來電咨詢。
"我對明代青花瓷有特殊研究興趣。"張博士聲音溫和,"如您方便,我愿登門拜訪,當面請教。"
李守義心中警惕,但對方說話彬彬有禮,言談中流露出專業知識,讓他不禁動心。約定次日見面。
張博士是個四十出頭的儒雅男子,談吐不凡,名片上印著"中國古陶瓷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李守義將信將疑地展示了瓷瓶。
張博士小心翼翼地檢查瓷瓶,神情越來越專注。
"李老先生,您這件確實是明代萬歷官窯精品,保存如此完好實屬罕見。"他贊嘆道,"按目前市場,至少值五百萬。"
"五百萬?"李守義震驚。
"沒錯。"張博士肯定地點頭,"我個人非常中意此物,愿以五百萬收購,如何?"
李守義心跳加速。
二十年的堅持沒有白費!
但他很快冷靜下來,"張博士,不好意思,我打算先參加省里的鑒定活動,確認他的身份。"
張博士臉色微變,"民間鑒定不夠專業,難免出錯。我這是專業判斷,價格也相當優厚。"
"謝謝您的好意,但我還是想走正規程序。"李守義婉拒。
張博士最終同意尊重他的決定,但臨走前意味深長地說:"李老先生,藏品價值因人而異。有時候,官方評估未必比民間交易更劃算。好好考慮我的提議。"
04
張博士離開后,李守義越想越不對勁。
這么珍貴的瓷器,對方為何急于私下交易?猶豫再三,他撥通了孫子的電話。
"爺爺,您說的張博士很可疑。"計算機專業的孫子李晨幫忙查了查,"網上查不到這個人,他給的名片上的研究中心也沒有官方網站。"
"真的?"李守義驚訝。
"爺爺,您千萬別私下交易。我建議您按原計劃參加官方鑒定。"
李守義點點頭,心中更加警惕。
到了省展前一周,情況更加詭異。
先是趙明突然來電,聲稱愿出二百萬收購;接著張博士連續打來幾次電話,提高價格到六百萬,但堅持要在展會前成交。
李守義全部拒絕,但心中不安。
為什么這么多人突然對他的瓷瓶感興趣?
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內情嗎?
展會前夜,李晨特意從城里趕回來陪爺爺。"爺爺,我查了一些資料。"他神色凝重,"這些人可能是一伙的,專門騙老年收藏家。"
"怎么騙?"
"他們會抬高價格,讓您心動,然后私下交易時掉包或者給假錢。"李晨解釋,"官方鑒定是最安全的選擇。"
李守義沉默良久,終于下定決心:"明天,我們一起去參展。"
展會當天,李守義和孫子小心護送瓷瓶到省展中心。
現場人山人海,各種珍奇古玩琳瑯滿目。
官方特設了"民間藏品鑒定區",邀請了國內頂級專家坐鎮。
排隊三小時后,終于輪到李守義。
三位專家坐在長桌后,領頭的是白發蒼蒼的王教授,國家級文物鑒定大師。
"這是我珍藏二十年的明代萬歷官窯青花瓷。"李守義小心地將瓷瓶遞給工作人員,聲音因激動而微微發顫。
工作人員戴著白手套將瓷瓶傳給專家們。
王教授接過瓷瓶,仔細端詳,又傳給其他兩位專家。
三人低聲交流,神情逐漸變得復雜。
李守義緊張地注視著他們。
二十年的等待,終于要有個結果了。
他想象著專家們會給出"國寶級文物"的評價,想象著媒體爭相報道他的故事,想象著拍賣會上的天價成交...
然而,專家們的表情卻越來越古怪。王教授皺眉,另兩位專家不停搖頭。
"怎么了?"李守義忍不住問道,"是不是有什么問題?"
王教授抬頭,目光復雜:"李先生,關于您這件藏品..."
"王教授,結果如何?是不是很珍貴?"李守義急切地追問。
王教授看了看同事,又看看李守義,深吸一口氣:
"李先生,恐怕...我們需要進一步檢查。能否允許我們帶到后臺實驗室做更詳細的分析?"
李守義面色一變:"為什么?有什么問題嗎?"
"別急,只是常規程序。"王教授安撫道,但眼神中的異樣讓李守義心中警鈴大作。
"我要跟著一起去。"他堅持道。
"當然,這是您的權利。"王教授點頭,隨即對工作人員說,"關閉直播,我們去專家室。"
專家室里氣氛凝重。白熾燈下,王教授和另外兩位專家再次仔細檢查瓷瓶,還拿出放大鏡和專業設備測量各項數據。
"李先生,您這件藏品是從哪里獲得的?"王教授突然問道。
"二十年前的舊貨市場,一個生病的中年人賣給我的。"李守義如實回答,心中不安感越來越強,"怎么了?真的有問題?"
專家們交換了一個眼神。王教授嘆了口氣,放下手中的器材。
"李先生,我問您一個問題,請您誠實回答。"王教授直視李守義的眼睛,"這件瓷器,您花了多少錢購買?"
"八千。"李守義聲音發顫,"當時是我大半退休金。"
"八千..."王教授重復道,目光中流露出一絲同情。
"我知道很便宜,賣家急需用錢嘛。"李守義急忙解釋,"但它確實是真品,我研究了二十年古瓷知識..."
"李先生,"王教授打斷他,"您可曾注意過瓶底的款識?能否再讓我看一眼?"
李守義點點頭,王教授小心翼翼地將瓷瓶倒置,拿起強光燈照向底部的"大明萬歷年制"六字款。
"您看這里,"王教授指著款識,"字跡有什么特點?"
李守義湊近看了看:"工整有力,是官窯特征。"
王教授搖搖頭,拿出一張紙和一張照片:"這是真正的明代萬歷官窯款識,您比較一下。"
李守義接過照片,仔細對比。
照片上的款識筆畫細勁有力,而他瓷瓶上的字跡雖然相似,卻略顯生硬,缺乏韻律。
"這..."李守義感到喉嚨發緊。
王教授放下照片,神情凝重:"李先生,我必須告訴您一個事實。
根據釉色、胎質、紋飾工藝和款識特點綜合判斷..."
李守義的心跳幾乎停止。
"您的這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