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故事人物、時間、地點、情節、配圖均為虛構,與現實無關,請理性閱讀!
"把她扔出去吧。"
蘇母決絕冷漠的對蘇父說道,看也不看剛出生的女嬰。
蘇父則因為妻子生了個女孩,在一旁不斷地咒罵著。
嬰兒被隨意地放在了角落里的草垛上。
她的哭聲越來越小,好像隨時都會失去生命。
直到第二天清晨,蘇父的妹妹蘇蘭香趕來看望嫂子。
她看到角落里的小嬰兒,顫聲問:"這孩子是怎么回事?"
"是你嫂子昨晚生的,女孩,我們不打算要了。"蘇父冷漠地說道。
"那把她給我吧。"蘇蘭香輕聲說道。
蘇父和蘇母對視一眼,悄悄的松了一口氣,因為他們不用親手"處理"這個"麻煩"了……
01
八十年代末的一個雨夜,黑暗中的蘇家土坯房里傳出了一個嬰兒微弱的啼哭聲。屋內昏黃的煤油燈下,產婆神色凝重地看著剛剛接生下來的嬰兒,小心翼翼地將她包裹在一塊舊布中,轉身對躺在床上虛弱的蘇母說:"是個閨女。"
這句話宛如一把利劍,瞬間刺穿了屋內期待已久的寧靜。
蘇父的臉色驟然間變得鐵青,一言不發地走出了屋子,黑暗的夜里只剩下他沉重的腳步聲和逐漸遠去的咒罵聲。
這已經是他們的第二個女兒了,在計劃生育政策嚴格執行的年代,他們冒著巨大的風險和罰款的壓力又生了這一胎,就是為了生個兒子傳宗接代。
誰知命運再次和他們開了個玩笑,又是一個在他們眼中"沒用"的女孩。
"不要管她,讓她自生自滅吧。"蘇母疲憊地閉上眼睛,語氣決絕而冷漠,"這個家養不起沒用的女孩。"
產婆震驚地看著這對冷血的父母:"這可是你們的親骨肉啊!怎么能說出這種話?"
"我們沒有錢養一個沒用的女兒,還要冒著被罰款的風險。"蘇父走回屋內,粗暴地回答,眼神中沒有一絲對新生命的憐憫,"要么你帶走她,要么就別管了。"
嬰兒被隨意地放在了角落里的草垛上,如同一件被拋棄的物品,無人問津。
她的啼哭聲越來越弱,仿佛生命的火焰即將熄滅。
直到第二天清晨,蘇父的妹妹蘇蘭香趕來看望嫂子。
陽光透過窗戶的縫隙照進昏暗的屋內,蘇蘭香走進屋里,一眼就看到了被冷落在角落的小嬰兒,心頓時揪了起來。
"這是誰家的孩子?"她顫抖著問,聲音中充滿了擔憂和不解。
"是你嫂子昨晚生的,又是個閨女,我們不打算要了。"蘇父冷漠地說道。
蘇蘭香是個寡婦,丈夫幾年前因病去世,她一直獨自生活在村子另一頭的簡陋小屋里。
聽到這番話,她立刻走近那個幾乎已經沒有聲息的小嬰兒,輕輕地將她抱起來。那小生命奇跡般地張開了眼睛,黑溜溜的眼睛仿佛在尋找一絲溫暖和希望。
"我來養她。"蘇蘭香堅定地說,眼神中閃爍著堅決的光芒,"給她取個名字叫蘇荷吧,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希望她能在艱難中茁壯成長。"
蘇父和蘇母對視一眼,沒有反對。
他們甚至松了一口氣,不用親手處理這個"麻煩"了。
他們簽下了一張簡單的紙條,聲明自愿將女兒交給蘇蘭香撫養,算是完成了這場輕描淡寫的"交接"。
就這樣,蘇荷跟隨姑姑生活了下來。
蘇蘭香雖然生活清貧,經濟拮據,卻將全部心血都傾注在了這個小生命身上。
她白天在鎮上的小服裝廠做工,晚上回來織布、做小手工,掙錢供蘇荷吃飯、讀書。
每當蘇荷生病時,她會不眠不休地守在床邊;每當蘇荷取得一點小成就,她會比任何人都高興。
看著蘇荷一天天長大,稚嫩的臉龐上洋溢著純真的笑容,蘇蘭香常常感到無比滿足和幸福。
"姑姑,你看我畫的畫!"七歲的蘇荷興奮地展示著她的作品,那是一朵在水中綻放的荷花,雖然筆觸稚嫩,卻充滿了生命力。
"真好看,我們荷兒真聰明!"蘇蘭香欣慰地笑著,輕撫著蘇荷的頭發,眼中滿是慈愛,"以后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人。"
村里的人都知道蘇荷的身世,有些婦女常在背后議論:"親生父母不要的孩子,還不如不出生。這種孩子命硬,會克自己的親人。"
每當聽到這些話,蘇蘭香總會把蘇荷緊緊摟在懷里,輕聲安慰:"別聽她們胡說,姑姑會永遠愛你的。你是姑姑生命中的小天使。"
在學校里,有些孩子也會因為蘇荷的身世取笑她。"沒人要的野孩子"、"沒媽的孩子"這樣的話語常常傷害著幼小的蘇荷。
有一次,她哭著回到家,問姑姑:"我真的是被爸爸媽媽拋棄的嗎?"
蘇蘭香的眼眶濕潤了,她緊緊抱住蘇荷:"荷兒,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種愛。有些人給了你生命,但未必給你愛;有些人雖然沒有給你生命,卻可以給你全部的愛。姑姑雖然不是你的親生母親,但姑姑愛你,勝過愛自己的生命。"
蘇荷在姑姑的呵護下,成長為一個懂事、開朗、堅強的孩子。
她不僅學習優秀,還總是幫姑姑分擔家務。
她們的生活雖然簡單,物質條件有限,卻充滿了溫暖和愛。
每當夜幕降臨,姑姑會點起煤油燈,為蘇荷講那些充滿智慧和勇氣的民間故事,那昏黃的燈光映照著兩人幸福的笑臉,仿佛世間最美的畫卷。
"姑姑,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蘇荷常常依偎在姑姑懷里這樣說,眼神中滿是依戀和感激。
02
時光飛逝,轉眼間蘇荷已經十三歲,上了初二。
初秋的陽光透過教室的窗戶灑在桌面上,蘇荷專注地聽著老師講解數學題,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放學鈴聲響起,她迅速收拾好書包,與同學們道別后匆匆趕回家。
蘇蘭香也因為有了這個活潑的侄女,不再感到孤獨,每天都盼著蘇荷放學回家的那一刻。
"荷兒回來了!"蘇蘭香總是能在蘇荷推開院門前就聽出她的腳步聲,熱情地迎上去。
"姑姑,今天數學考試我又得了第一名!"蘇荷興奮地從書包里拿出試卷,上面鮮紅的"100"分外顯眼。
"我們荷兒真棒!"蘇蘭香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縫,眼角的皺紋里滿是幸福,"姑姑今天做了你最愛吃的紅燒茄子。"
這樣溫馨的生活,卻在一個看似平常的日子被打破。
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蘇荷像往常一樣放學回家,遠遠地就看見家門口站著幾個陌生人。
走近后,她認出了那是她幾乎從未謀面的親生父母。
十多年過去了,蘇父蘇母看起來已經飽經風霜,頭發花白,臉上皺紋密布,但神情中透露著一種難以名狀的復雜情緒。
身邊還站著一個約十歲的男孩,干凈整潔的衣服,圓圓的臉蛋,正是他們后來生的兒子蘇小明。
"荷兒回來了。"蘇蘭香勉強笑著迎上前,但蘇荷敏銳地感覺到姑姑的手在顫抖,眼神中充滿了不安和恐懼,"這是你親爸親媽,他們來接你回家。"
蘇荷站在原地,心中翻涌著復雜的情緒。
這些年,她雖然知道自己是姑姑撫養大的,但對親生父母幾乎沒有概念。
她偶爾會在村里遠遠地看到他們,但他們從未表現出對她的關心,甚至會在與她偶遇時刻意避開目光。
如今,他們突然出現在她的生活中,要帶她"回家",這讓她感到既困惑又不安。
"荷兒,你長大了,懂事了,該回家了。"蘇父干巴巴地說,眼神卻在躲閃,不敢直視女兒的眼睛。
"是啊,家里有你弟弟了,你也該回來照顧一下家了。"蘇母補充道,語氣中透著一絲實用主義的冷漠,沒有一絲對多年未見女兒的思念和關切。
蘇荷下意識地握緊了姑姑的手,感受著那熟悉的溫暖和安全感:"我不想走,我要和姑姑在一起。我們過得很好。"
氣氛一時間變得尷尬而緊張。
蘇蘭香蹲下身,輕輕擦去蘇荷眼角無聲滑落的淚水:"荷兒,他們畢竟是你的親生父母。你回去試試,如果不習慣,隨時可以回來,姑姑永遠是你的家。"
蘇荷看出姑姑眼中的不舍和擔憂,卻也明白姑姑的苦衷。
在那個年代,在鄉村的傳統觀念中,親生父母來接子女,作為旁系親屬的姑姑沒有理由阻攔。
血緣關系在村里人的觀念中,總是高于一切。
"我...我明天就收拾東西。"蘇荷最終低聲說道,眼中的淚水無法抑制地涌出。
當晚,蘇蘭香從床下的木盒子里拿出了自己多年來攢下的所有積蓄,塞到蘇荷手中:"這些錢你收好,如果在那邊過不好,就回來。姑姑永遠是你的依靠。"她的聲音哽咽著,眼眶紅紅的,"記住,無論發生什么,你都是姑姑最疼愛的孩子。"
蘇荷緊緊抱住蘇蘭香,淚水浸濕了姑姑的衣襟:"姑姑,我會想你的。"
第二天一早,蘇荷背著簡單的行李,裝著幾件換洗衣服和姑姑給的錢,跟隨父母走向了幾乎陌生的"家"。
回頭望去,蘇蘭香站在小屋門口,臉上掛著淚水,嘴角卻強撐著微笑,不停地揮手,目送著侄女的背影逐漸遠去,直到看不見為止。
蘇荷懷著忐忑和一絲期待踏入了蘇家的門檻。
也許,她想,親生父母終于想起了她,終于意識到當初的錯誤,想要彌補過去的虧欠。
也許他們會給她一個真正的家,一個完整的家庭,給她遲來的父母之愛。
也許弟弟會成為她生命中的新伙伴,他們可以一起學習,一起玩耍,分享兄妹之情。
可是當她踏入蘇家的那一刻,這些幻想很快就破滅了。
蘇家的房子比姑姑家大一些,有三間正房,院子也寬敞,但顯得雜亂無章。
院子里堆著各種農具和雜物,屋內的擺設簡陋而凌亂,墻壁上滿是污漬和蜘蛛網。
一條黃狗懶洋洋地趴在院子中央,看到陌生人進來,也只是抬頭看了一眼,沒有絲毫反應。
蘇小明倒是很熱情,拉著姐姐的手問東問西,好奇地打量著這個突然出現的姐姐:"姐姐,你會做飯嗎?我最喜歡吃紅燒肉,你會做嗎?"
蘇荷勉強笑著點點頭,心中卻感到一陣不安。
她很快就發現,父母對她的態度與對弟弟截然不同。
對待蘇小明,他們總是細聲細氣,有求必應;而對她,卻是冷淡而隨意,仿佛她只是一個臨時的訪客,而非闊別多年的女兒。
"荷兒,你放下東西就去做飯吧,你媽要去地里干活。"剛到家,蘇父就這樣命令道,語氣中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
"明兒,作業做好了沒?明天考試老師說要考前十名。"蘇母卻對兒子噓寒問暖,眼中滿是關切。
蘇荷默默地走向廚房,那里的灶臺布滿了灰塵,鍋碗瓢盆亂七八糟地堆在一起。她站在灶臺前,望著窗外的方向,那里有姑姑和她生活了十三年的小屋,有她熟悉和依戀的一切。
一滴淚水悄然滑落,滴在了她正在擇洗的青菜上,與水珠融為一體,無聲無息。
03
很快,蘇荷就明白了父母接她回家的真正用意。
這不是出于對女兒的思念和愛,而是需要一個免費的勞動力,一個可以任意驅使的家庭幫手。
清晨五點,當村子還沉浸在黑暗中時,蘇荷就得起床生火做飯。
寒冬臘月,她的手被冰冷的水凍得通紅,卻不敢有絲毫怠慢。
做好早飯,收拾完餐桌,她要匆匆趕往學校;放學后,她要趕緊回家洗衣做飯,照顧弟弟的學習;周末,她不得不跟隨父母下地干活,而弟弟則可以在家里看電視或玩耍,享受著作為"獨子"的特權。
"荷兒,你把小明的衣服洗了,他要去學校參加活動。"蘇母經常這樣命令,語氣中帶著理所當然。
"荷兒,明天早上五點半就得出發下地,你今晚把干糧準備好。"蘇父會不假思索地安排,完全不考慮女兒的感受和需求。
蘇荷從不抱怨,她一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忍耐,能夠贏得父母一絲關愛。
每當她拿到優異的成績單時,她總是滿懷期待地拿給父母看,希望得到一句肯定,一個微笑,哪怕是一個簡單的點頭。
"哦,考得不錯,把小明的作業也檢查一下,他最近數學成績下滑了。"這是她通常得到的回應,冷淡而敷衍。
與此同時,弟弟蘇小明的每一個成績,哪怕只是及格,都會得到父母的熱烈慶祝。"我兒子就是聰明,以后考上大學,光宗耀祖!"這樣的話常掛在蘇父蘇母嘴邊,仿佛蘇小明的一點小成就就值得舉家歡慶。
有一次,蘇荷在年級考試中獲得了全校第一名,老師專門寫了表揚信給家長。
她滿懷希望地把表揚信交給父母,期待著能得到一句真心的贊賞。
"嗯,不錯。"蘇父只是掃了一眼,就把表揚信隨手放在了桌上,轉身走開。
"爸,我得了全校第一名,老師說我有機會考重點高中。"蘇荷忍不住追上去說,聲音中帶著懇求。
"知道了,別耽誤做飯。"蘇父頭也不回地說。
當天晚上,蘇小明因為期中考試進步了五名,雖然依然是班級中下游,卻得到了一頓豐盛的慶祝晚餐。
蘇父甚至破例買了一瓶罕見的汽水,笑容滿面地倒給兒子喝。
"我兒子聰明著呢,這次進步這么大,下次肯定能考前十!"蘇父驕傲地說。
"對啊,我們小明就是有出息,不像有些人,整天就知道讀書,一點實際用處都沒有。"蘇母的話語中帶著明顯的暗諷。
蘇荷的心一天天冷了下來。
盡管如此,她依然堅持學習,在重重家務和農活的壓力下,她的成績依然保持在班級前列。
學習成了她唯一的慰藉和希望,她知道,只有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她才能走出這個冰冷的家,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尊嚴。
可是命運再次給了她一記重擊。
"你不用上學了。"一天晚上,蘇父突然宣布,語氣冷硬如鐵。
蘇荷震驚地抬起頭,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為什么?"
"小明明年要上初中了,學費會更貴,家里供不起兩個孩子。"蘇父的語氣不容置疑,眼神冷漠得如同在談論一件無關緊要的事,"再說了,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還不如早點學著做家務,以后嫁人。"
"可是...我成績那么好,老師說我有希望考重點高中,將來可以考大學..."蘇荷哽咽著爭辯,聲音中充滿了絕望。
"夠了!"蘇父一拍桌子,發出一聲巨響,嚇得蘇荷渾身一顫,"這是我們做父母的決定,你沒有資格反對!明天就去學校辦休學手續。"
"是啊,我們供你讀這么多年書已經很仁義了,以后就安心在家幫忙。"蘇母冷冷地補充道,眼中沒有一絲憐憫。
蘇小明坐在一旁,臉上帶著得意的微笑:"姐,你不用上學了,可以天天陪我玩了,多好啊。"
那一晚,蘇荷一夜未眠。
她躺在硬板床上,淚水打濕了枕頭。
窗外,月光如水,照在她消瘦的臉龐上,映出一片蒼白和決絕。
黎明時分,她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
她悄悄收拾了簡單的行李,將父母準備讓她明天去辦的休學申請撕成碎片,趁家人還在熟睡時,輕輕推開了家門。
晨光微微泛起,天空呈現出淡淡的藍灰色。
村子里靜悄悄的,只有幾只公雞開始打鳴。
蘇荷走在熟悉的鄉間小路上,每一步都堅定而有力。
她已經下定決心,不再忍受這種不公平的待遇,不再放棄自己的未來和夢想。
天剛蒙蒙亮,她已經站在了姑姑家門口。
推開那扇熟悉的老舊木門,蘇荷的心終于有了一絲安寧。
蘇蘭香似乎早就預料到侄女會回來,一眼就明白了發生了什么,二話不說就將她緊緊擁入懷中。
"姑姑,我想繼續上學。"蘇荷帶著哭腔說,聲音中既有委屈,也有堅定。
"好,姑姑供你上!"蘇蘭香堅定地回答,撫摸著侄女的頭發,眼中閃爍著堅毅的光芒,"只要你想讀書,姑姑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供你讀完!"
這簡單的承諾,如同一束光照進蘇荷黑暗的世界,給了她繼續前行的勇氣和力量。在姑姑溫暖的懷抱中,她終于放聲痛哭,釋放出所有的委屈和傷痛。
當蘇父蘇母發現女兒不見了,立刻猜到她回了姑姑家。
他們氣沖沖地找來時,蘇蘭香罕見地強硬起來,站在門口,擋在蘇荷面前:"孩子想上學,我有能力供她,你們不要干涉。這么多年你們都沒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現在也別來假惺惺地管她。"
"你有什么資格?她是我們的女兒!"蘇母怒吼,臉上的皺紋因憤怒而扭曲。
"那你們這些年盡了做父母的責任嗎?"蘇蘭香反問,聲音堅定而有力,"從她出生那天起,你們就沒把她當成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是我,她早就不在這個世上了!"
爭吵激烈,最終蘇父放下狠話:"行,你要上學就留在這里,以后別想再踏進我們家門一步!從今天起,我們沒有你這個女兒!"
"早在你們把我扔在草垛上等死的那一刻,我就已經不是你們的女兒了。"蘇荷平靜地回答,語氣中不再有恐懼和退縮。
蘇父蘇母被這句話噎住了,憤怒地甩袖離去。
他們離開時的背影顯得如此陌生,蘇荷心中既有一絲釋然,也有難以言說的傷感。親情,本該是世間最溫暖的羈絆,卻在她的生命中成了最深的傷痕。
蘇荷淚流滿面,但內心卻異常堅定。
她選擇了教育,選擇了未來,也選擇了真正給她愛的姑姑。
這個決定,將改變她的一生。
04
在姑姑的支持下,蘇荷順利完成了初中學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縣里最好的高中。
高中三年,她發奮圖強,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還參加了多項校級比賽,收獲了不少獎狀和榮譽證書。
蘇蘭香盡管生活艱苦,依然想方設法支持侄女的學業,有時甚至省吃儉用,只為給蘇荷買一本參考書或一套新校服。
"姑姑,我不要新校服,舊的還能穿。"蘇荷心疼地說,看著姑姑日漸消瘦的臉龐和粗糙的雙手。
"不行,我們荷兒是最優秀的學生,怎么能穿舊校服?"蘇蘭香堅持道,眼中閃爍著驕傲的光芒,"等你考上大學,姑姑就能揚眉吐氣了。"
蘇荷緊緊抱住姑姑,心中的感激無以言表。
她暗下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成就一番事業,讓姑姑過上好日子,報答她多年的養育之恩。
臨近高考,蘇荷更是廢寢忘食地復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高考成績公布那天,她以超出本省重點線四十多分的成績,被省城的一所重點大學錄取。
"荷兒,你考上大學啦!"蘇蘭香激動地抱著大學錄取通知書,眼淚不停地往下掉,"姑姑就知道你最棒!"
消息很快傳遍了村子,那些曾經背后議論蘇荷的人,如今都羨慕不已。"蘇蘭香真有福氣,蘇荷考上大學了,以后有出息了!"
蘇父蘇母聽到這個消息,臉色變得異常復雜。
蘇母甚至悄悄來到蘇蘭香家門口,想要見見女兒,但被蘇荷婉拒了。"我已經不是你們的女兒了,不是嗎?"蘇荷平靜地問,眼神堅定而冷靜。
蘇母無言以對,灰溜溜地離開了。
那一刻,蘇荷心中并沒有報復的快感,只有一種淡淡的釋然。
她明白,親情的缺失已經在她心中留下了無法愈合的傷痕,但她不會讓這傷痕主宰她的人生。
大學四年里,蘇荷勤工儉學,不僅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自己解決,還經常寄錢回家給姑姑。
她參加各種競賽和實習機會,不斷充實自己,拓展視野。
畢業時,她獲得了系里的"優秀畢業生"稱號,并被一家知名企業錄用。
畢業后,她憑借優秀的能力在城里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很快就在職場上嶄露頭角。
她勤奮工作,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領導才能。
公司領導看中她的潛力,給了她許多重要項目的機會,她也沒有辜負這份信任,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任務,得到了同事和上級的一致認可。
工作五年后,蘇荷攢夠了錢,在城市郊區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小房子,裝修得溫馨舒適。
然后,她回到村里,接姑姑一起搬到了城里。
"姑姑,以后你就在城里享清福吧,我來照顧你。"蘇荷笑著說,握著姑姑布滿皺紋但依然溫暖的手。
蘇蘭香老人家欣慰地看著侄女,眼中滿是驕傲和感動:"荷兒,姑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你這個孩子。看到你有出息,住上了城里的房子,姑姑做夢都會笑醒。"
城市生活節奏快,但蘇荷和姑姑的日子過得溫馨而充實。
每天早晨,蘇荷出門上班前,會為姑姑準備好一天的飯菜;晚上回來,兩人一起看電視,聊天,分享一天的見聞。
周末,蘇荷會帶姑姑去公園散步,或者去商場購物,讓她體驗從未有過的城市生活。
蘇蘭香雖然年近六十,但身體硬朗,每天還會去小區的公園鍛煉,認識了不少老姐妹。
她們一起跳廣場舞,打太極拳,聊家長里短,日子過得比在村里有滋味多了。
有時候,她會親手做些蘇荷小時候愛吃的點心,等侄女下班回來。
"姑姑,這粘豆包太好吃了,就像小時候的味道。"蘇荷津津有味地吃著姑姑做的點心,眼中閃爍著幸福的光芒。
"你小時候最愛吃這個了,每次做了都要搶著吃好幾個。"蘇蘭香笑著回憶,臉上的皺紋也舒展開來。
"姑姑,我幸福嗎?"有一天晚上,兩人坐在陽臺上看星星時,蘇荷突然問道。
蘇蘭香愣了一下,輕撫著蘇荷的頭發,就像小時候那樣:"你當然幸福,你有一個愛你的姑姑,有一份好工作,還有自己的房子。最重要的是,你靠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尊嚴和獨立。不管以前經歷了什么,你都走出來了,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蘇荷點點頭,眼中泛起淚光:"是啊,我很幸福。謝謝姑姑這么多年的養育之恩。如果沒有姑姑,就沒有今天的我。"
"傻孩子,姑姑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你的成長和成就,是姑姑最大的驕傲。"蘇蘭香慈愛地笑著,眼中滿是滿足和欣慰。
日子就這樣平靜地流淌著,蘇荷的事業也越來越順利,最近剛剛被提升為部門主管,收入和地位都有了顯著提升。
她計劃明年換一套更大的房子,讓姑姑住得更舒適。
一切似乎都在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可是這樣平靜的日子很快就被打破了。
這一天,蘇荷聽到門鈴聲響起,她還以為是快遞。
打開門,看到門口的人,蘇荷直接呆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