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暗示可以接受兩岸統一,主張由大陸來提出條件,國民黨的反應完全出乎意料。賴清德對兩岸統一的最新說法,到底是權宜之計,還是有心為之?國民黨為什么站出來極力反對,把話說得如此難聽?
5月20日是賴清德主政島內一周年的日子,這個特殊節點,他在接受專訪時,談到對兩岸關系的最新看法,有些言論在過去可以說是前所未聞。
賴清德在講話中,在臺海局勢方面,主要從三個角度闡述了看法。
首先他承認,大陸從來沒有放棄“武統”的選項,實現統一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其次,賴清德明白,近二三十年以來,大陸軍力急速增長,即便在馬英九主政島內期間,大陸的軍費和先進裝備也是反增。賴清德對此的理解是,大陸的終極目標其實瞄準的是美國,想在西太平洋與美國一較高下,改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臺灣問題只是其中一環。
最后,賴清德先入為主地認為,在美國花費大力氣重返印太地區的背景下,大陸應該調整對臺戰略。
主持人順勢問賴清德,兩岸是否應該采取“先談判再說”的策略。賴清德借坡下驢,開始老調重彈,為談判設置障礙,把什么“對等、尊嚴”,“正視存在”以及“民主、自由、人權的生活方式”,掛在嘴邊。他聲稱,如果大陸能滿足上述要求,兩岸展開談判就沒有問題。
為了讓外界更容易理解他的想法,賴清德還特意舉了一個例子,他把大陸比作較大的公司,臺灣地區是較小的公司,兩岸統一相當于大陸要“并購”臺灣。
賴清德進一步解釋稱,既然是大陸“并購”臺灣,就要由大陸提出條件,而不是臺灣提條件,這些條件不能只問臺灣要不要,還要配套其他做法,否則臺灣民眾是不會接受的。
賴清德的這番話暗示了他可以接受統一,但身為島內“臺獨”勢力頭目,他又不可能直接談論統一,只好用“并購”來平替。
而他的所謂條件由大陸來提,是把解決兩岸統一的難題拋給大陸,大陸提的條件,他當然有各種理由拒絕,然后再把兩岸關系惡化的責任甩鍋給大陸。
賴清德的講話看似不拒絕與大陸談判,卻設置了雙方根本沒法談攏的障礙,看似不排斥統一,卻把最難完成的部分留給大陸。
而他把兩岸關系比作兩家獨立的公司,這種說法并不妥當,臺灣頂多算祖國這家“大公司”里,一個不聽使喚的“部門”。
賴清德的520一周年紀念馬上要到了,他知道如果借此機會再出言不遜,大陸又要軍演伺候,同時特朗普不久前的“統一說”,也給了臺當局非常大的壓力。這個節骨眼上,面臨多重壓力的賴清德,不得不向大陸低頭,說一些軟話,但這只是權宜之計,他的“臺獨”本色是不會輕易改變的。
國民黨對賴清德這番言論的反應,完全出乎外界預料。國民黨發言人指責賴清德拿“主權”與大陸討價還價。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質疑賴清德“賣臺”,號召臺灣民眾站出來“推翻”他。
國民黨一方面說自己堅持“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當賴清德表露出想與大陸談統一問題的時候,國民黨又跳出來反對,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在處理兩岸關系上的虛偽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