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事件為真實事件稍加改編,但并非新聞,情節全來源官方媒體
為了內容通順,部分對話是根據內容延伸,并非真實記錄,請須知。
手機“叮咚”一聲,將沉浸在代碼世界的我拉回了現實。
屏幕亮起,是那個沉寂已久的“高三(2)班”微信群。
通常,這個群一年也難得有幾條新消息,大多是逢年過節的群發祝福,或是偶爾哪個同學結婚生子的“紅色炸彈”。
但這次,消息提示卻接連不斷,似乎有什么大事發生。
我有些好奇,點開了群聊。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加粗的標題:“【重要通知】十年之約,青春不散場——高三(2)班畢業十周年同學會籌備通知!”
發起人是張偉,我們班當年的體育委員。
這家伙,高中時就人高馬大,精力旺盛,熱衷于組織各種活動,但也帶著一股子咋咋呼呼、好大喜功的勁兒。
畢業十年,聽說他混得不錯,進了一家大型企業,當了個不大不小的領導,朋友圈里也總是充斥著各種“高端”場合的照片。
“同學們,十年了!我們畢業整整十年了!”張偉的信息還在繼續刷屏,“為了重溫我們純真的同窗情誼,追憶那段燃燒的青春歲月,我提議,也是受幾位老同學委托,計劃于下個月15號(周六)晚上,在市中心的‘金煌國際大酒店’舉辦咱們班的十周年同學會!”
金煌國際大酒店?我心里“咯噔”一下。
那可是我們市里數一數二的五星級酒店,以奢華和昂貴著稱,普通人輕易不會去那里消費。
果然,張偉接下來的話印證了我的預感。
“考慮到場地、餐飲、酒水以及可能需要的伴手禮等各項開支,也為了讓大家都能玩得盡興,本次同學會采用預收費制度?!睆垈グl了一個“微笑”的表情,“經過初步預算,暫定每位參加的同學預交費用3000元人民幣。”
三千元!
我看著這個數字,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
一個同學會,人均三千?這吃的是龍肝鳳髓,還是鑲金邊的鮑魚?
群里短暫地安靜了幾秒鐘,然后像是炸開了鍋。
“三千?張大委員,你沒搞錯吧?搶錢呢?”第一個表示質疑的是李濤,當年我們班出了名的“刺頭”,現在好像在自己創業,估計手頭也不寬裕。
“是啊,有點太貴了吧?金煌大酒店我知道,一頓飯人均也要不了這么多啊?”另一個同學小心翼翼地附和。
“是不是包含了其他的活動?比如住宿或者后續的KTV?”有人試圖為這個價格尋找合理的解釋。
張偉顯然對這些質疑早有準備,他不慌不忙地回復:“同學們,十年才一次的聚會,必須得有排面!金煌大酒店是我們能找到的最高檔的場地了,環境、服務都是一流的。
再說,費用里不僅包括晚宴,還有定制的紀念品,專業的攝影師跟拍,以及晚上在酒店自帶豪華KTV包場的費用。
我保證,絕對物超所值,讓大家體驗一次難忘的‘致青春’!”
他接著又補充道:“我知道有些同學可能會覺得小貴,但你想想,我們現在都工作了,這點錢對大家來說應該不算什么。
主要是圖個開心,圖個檔次,不能像以前在學校旁邊小飯館那樣隨便湊合了,大家說對不對?”
張偉的話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語氣,仿佛在暗示那些覺得貴的人就是“混得不好”、“上不了臺面”。
群里一些人開始隨聲附和。
“說得對!十年一次,必須隆重!”
“支持張偉!必須高規格!”
“張委員費心了,我報名!”
“算我一個!”
……
看著屏幕上不斷滾動的“+1”和吹捧,我感覺一陣不適。
我叫林默,一個普通的程序員。
畢業十年,我沒有像張偉那樣飛黃騰達,也沒有像某些同學那樣創業成功。
我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拿著不高不低的薪水,在一個二線城市勉強供著一套小房子,生活談不上富裕,但也算安穩。
三千塊錢,對我來說不是小數目。
它是我將近半個月的工資,是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是我計劃用來給父母買新手機的預算。
用這筆錢去參加一個可能充滿了炫耀和攀比的同學會?我從心底里感到抗拒。
更重要的是,我反感張偉組織這場同學會的方式。
同學情誼是純粹的,為什么要用金錢和所謂的“檔次”來衡量?
難道只有在五星級酒店里推杯換盞,才能證明我們的青春沒有褪色?
那些在學校操場上一起流過的汗水,在圖書館里一起熬過的夜,在小賣部共享一瓶汽水的簡單快樂,難道不比一頓昂貴的晚宴更值得回味嗎?
張偉似乎把這場同學會當成了他展示“成功”、滿足虛榮心的舞臺。
他精心挑選的場地,他口中的“排面”,無不透露出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
仿佛在說:“看,我混得多好,我來給你們安排一場‘配得上’我的聚會?!?/p>
群里的討論還在繼續。
一些人表達了猶豫,但很快被張偉和其他積極分子的熱情淹沒了。
張偉甚至開始“點名”:“@王曉麗,美女,十年不見,肯定更漂亮了,必須來?。 ?“@趙磊,你小子當年球打得那么好,現在肯定發福了吧?出來讓大家看看!”
氣氛變得有些微妙,似乎不參加就是不合群,不給面子。
我默默地看著,心里五味雜陳。
我和班里大部分同學關系都還不錯,但要說有多深厚的感情,也未必。
畢竟畢業十年,各自有了新的生活軌跡,聯系早已淡了。
為了這份日漸淡薄的情誼,花費三千塊去參加一場可能并不愉快的聚會,我真的不愿意。
這時,張偉大約是覺得氣氛烘托得差不多了,開始催促大家轉賬:“好了同學們,想參加的盡快把費用轉給我哈,我好去預定場地和安排其他事宜。
我的支付寶賬號是XXXX,微信轉賬也可以。”
他還特意強調:“這次是預收費,多退少補,但估計也少不了多少。
大家抓緊時間,名額有限哦!”
看著屏幕上那個刺眼的“3000”,我深吸了一口氣。
與其在群里爭辯,或者找借口推脫,不如直接表明我的態度。
我沒有回復任何消息,也沒有和任何人私下溝通。
我直接點開了群設置,找到了那個“刪除并退出”的按鈕,毫不猶豫地按了下去。
“您已退出群聊。”系統提示冷冰冰地顯示在屏幕中央。
世界,一下子清凈了。
退出群聊的舉動,比我想象中要更平靜。
沒有憤怒,沒有不甘,只有一種解脫感。
我知道這個行為可能會讓一些同學不解,甚至可能引來張偉的不滿,但那一刻,我不在乎。
我只是做了一個忠于自己內心和錢包的選擇。
接下來的幾天,生活照舊。
沒有人來問我為什么退群,也許是大家都在忙著討論同學會的事宜,沒注意到我的“消失”;也許是注意到了,但覺得我本來就不是核心圈子的人,退了也就退了。
偶爾,我會在朋友圈看到零星關于同學會的消息。
張偉曬出了酒店豪華包間的照片,配文是“十年情誼,必須頂配!”;還有幾個同學在討論到時候穿什么衣服,做什么發型。
看起來,這場“高端”的同學會正在有條不紊地籌備中。
我也收到過李濤的私信,他大概是唯一注意到我退群的人。
“林默,你真退了?牛逼!說實話,我也覺得三千太離譜了,但我老婆非讓我去,說是拓展人脈……”他發來一個苦笑的表情。
我簡單回復:“嗯,感覺沒必要?!?br/>李濤回了個“懂了”的表情,沒再多說。
日子一天天過去,很快就到了同學會的前一天。
我的手機異常安靜,仿佛那個熱鬧的“高三(2)班”群聊從未存在過。
我甚至有些好奇,到底會有多少人去參加那場人均三千的“盛宴”?
張偉收了多少錢?他有沒有遇到什么阻力?
不過,這些都與我無關了。
我訂了當晚的電影票,準備去看一部期待已久的科幻大片,享受一個屬于自己的、輕松愉快的周末夜晚。
同學會當天,也就是周六,天氣格外晴朗。
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地板上,暖洋洋的。
我睡了個懶覺,起床后給自己做了頓簡單的早午餐。
下午,我去了健身房,大汗淋漓地運動了兩個小時,感覺身體和精神都無比舒暢。
傍晚時分,夕陽染紅了半邊天。
我想象著此刻的金煌國際大酒店門口,或許正停著各式各樣的小汽車,曾經熟悉的面孔們,穿著精心挑選的服裝,帶著或期待或忐忑的心情,陸續走進那座金碧輝煌的建筑。
張偉大概正站在大廳,意氣風發地招呼著每一位到場的同學,享受著作為組織者的榮光。
而我,則換上舒適的休閑裝,步行前往附近的電影院。
街上人來人往,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電影院里,爆米花的香甜和可樂的氣泡聲交織在一起。
我找到自己的座位,影廳逐漸暗下來,巨大的屏幕亮起,將我帶入另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電影很精彩,特效震撼,劇情引人入勝。
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我完全沉浸其中,暫時忘記了現實中的一切,包括那場遠在城市另一端的、與我無關的同學會。
電影結束時,已經快晚上十點了。
我伸了個懶腰,隨著散場的人流走出影廳。
夜風清涼,吹在臉上很舒服。
拿出手機,習慣性地看一眼。
屏幕上赫然顯示著幾條來自李濤的未讀微信消息,還有兩個未接的微信語音通話,也是他打來的。
我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這么晚了,他找我干嘛?難道是同學會那邊出了什么狀況?
我點開他的消息。
第一條是晚上八點多發的:“兄弟,你沒來真是明智的……”
第二條是幾分鐘后:“臥槽,這場景,絕了!”
第三條附帶了一張照片,拍攝角度似乎有些隨意,甚至有點抖動模糊。
看到照片后,我頓時面色一變:“這派頭確實不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