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明:本文事件為真實事件稍加改編,但并非新聞,情節全來源網絡。
- 為了內容通順,部分對話是根據內容延伸,并非真實記錄,請須知。
- 本文資料來源:《舊唐書》《新唐書》《贈汪倫》
說起李白,誰不想到“詩仙”這個響當當的名號?
這位唐代詩壇的超級巨星,寫下的詩篇幾乎每一首都讓人拍案叫絕。
從《靜夜思》的清新雋永到《將進酒》的豪情萬丈,從《蜀道難》的奇崛壯麗到《贈汪倫》的真摯動人,他的詩如同大唐盛世的縮影,帶著無盡的浪漫與想象力。
然而,李白可不只是個埋頭寫詩的文人,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旅行達人”。
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要么在游山玩水,要么在去游山玩水的路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生活過得那叫一個瀟灑。
可問題來了,古代出門遠行可不是鬧著玩的。
路途遙遠,交通不便,吃喝住行樣樣都要花錢,更別提李白還喜歡呼朋喚友、飲酒作詩,生活品質從來不打折。
這么大手大腳的花錢方式,他哪來的銀子?
要知道,古代很多詩人、藝術家一輩子都窮得叮當響,有的連飯都吃不上,可李白卻好像從沒為錢發過愁。
比如他第一次出川游歷,光花銷就高達30萬錢,換算成現代人民幣,妥妥上百萬!
他這一生的“旅行賬單”,估計得用億來計算,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那么,李白到底是怎么做到“財務自由”的?
別急,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李白不為人知的“財富密碼”,看看這位詩仙是如何一邊游山玩水,一邊“躺賺”的,順便還活成了人人都羨慕的模樣。
李白的游歷人生,起步得特別早。
18歲那年,他還在四川大匡山里隱居讀書。
山里環境清幽,空氣新鮮,讀書修身倒是不錯,可對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來說,日子實在太單調了。
書讀得久了,李白就有點坐不住,心癢癢地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他開始在周邊轉悠,江油、劍閣、梓州這些地方的好風景,他一個都沒放過。
每次出門,他都喜歡帶上一幫朋友,邊走邊吟詩作對,喝點小酒,聊聊人生,日子過得別提多快活了。
年輕時的李白,膽子可不小。
周邊玩膩了,他開始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地方。
20歲那年,他跟家里人告了個別,正式開啟了“一人一劍走天涯”的模式。
他先把成都周邊的景點逛了個遍,從青城山的道觀到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每一處都讓他流連忘返。
后來,他又慕名去了峨眉山。
站在金頂看云海翻騰,山風呼嘯,李白詩興大發,覺得自己這趟來得太值了。
可這還不夠過癮,他又乘船順江而下,一路游遍渝州的山水,巴山蜀水的壯麗讓他心潮澎湃。
這次遠行足足持續了兩年多,期間他寫了不少詩,記錄下沿途的所見所感。
直到他生了場病,身體吃不消,才不得不暫停這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病好之后,李白可沒閑著。
他繼續四處浪,輾轉到了汝州、安陸等地,結識了不少當時的名人。
比如書法大家李邕,那可是個出手一幅字就能換套房的大牛;還有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跟李白一樣是個“旅游愛好者”。
兩人一見面就聊得火熱,感覺像認識了好幾輩子,立馬結伴游了不少地方。
孟浩然的詩風清新淡雅,李白的詩則豪放不羈,兩人邊走邊切磋,留下了不少詩詞佳作。
比如李白那首《贈孟浩然》,寫得情真意切,讀來讓人感動不已。
27歲那年,李白總算消停了一陣——因為他結婚了。
媳婦是家里安排的,估計是個溫柔賢惠的女子。
李白雖然不太情愿被綁在家里,但也沒轍,只好老老實實在家陪老婆,過幾天安穩日子。
可這安穩生活沒過多久,第二年他就找了個借口,說“朋友喊我出去玩”,又溜了出去。
估計他媳婦當時得氣得直翻白眼,心想:這男人咋就管不住腿呢。
到了30歲,李白開始有點危機感。
古人講究“三十而立”,可他呢?
整天游山玩水,詩寫得再好,仕途上卻一點進展都沒有。
擱誰身上都得慌啊。
于是,他的游歷開始有了新目標——結交各地的名士權貴,爭取混個一官半職,干點正經事。
他先跑去長安,這可是大唐的首都,達官貴人扎堆的地方。
他認識了宰相張說和他的兒子張洎,還在終南山結識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按理說,這些人脈夠硬了吧?
可長安這地方水太深,李白空有一身才華,卻沒人賞識,碰了一鼻子灰。
心灰意冷的他離開長安,途經開封、宋城,最后來到五岳之一的嵩山。
好哥們丹丘生在山里有個宅子,環境清幽,特別適合療傷。
李白一住就是幾個月,天天跟丹丘生喝酒聊天,吐槽人生。
在丹丘生的開導下,他慢慢重拾信心,決定再去碰碰運氣。
這次,他選了洛陽。
畢竟,除了長安,洛陽也是達官貴人云集的地方。
果不其然,洛陽的氛圍比長安友好多了。
他結識了大臣崔成甫和元演,三人聊得投機,很快就成了鐵哥們。
后來在元演的邀請下,他們還一起去隨州玩了一圈,詩興大發,留下了不少好詩。
隨州的山水讓李白心曠神怡,他覺得自己又找回了當年“一人一劍走天涯”的豪情。
游完隨州,李白回家待了一陣子。
這段時間,他開始反思:為啥我認識了這么多大人物,還是混不出頭?
最后他得出結論——光靠交朋友不行,得讓人家真心認可你才行。
自己不擅長拍馬屁,但好在會寫詩。
只要詩寫得夠好,寫到人家心坎里,還愁沒機會?
于是,李白開始“精準輸出”。
他給唐玄宗獻上了《明堂賦》和《大獵賦》,字里行間透著對盛世的歌頌;給玉真公主寫了《玉真仙人詞》,把公主捧得像仙女下凡;給賀知章送了《蜀道難》和《烏棲曲》,寫得大氣磅礴又不失細膩。
這一波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他的詩不僅文采飛揚,還特別會“捧人”。
結果,他名氣大漲,長安城里幾乎人人都知道李白,連唐玄宗都開始關注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白終于混進了官場,被唐玄宗封為翰林,相當于御用文人。
每次皇帝宴會、郊游,李白都得跟在旁邊,隨時寫詩助興。
表面看風光,可李白心里苦啊。
他想干大事,施展抱負,結果卻整天寫應景詩,感覺自己像個“高級打工仔”。
時間一長,他不干了,干脆辭官走人,繼續他的游山玩水。
辭官后的李白,徹底放飛自我。
他先是拉上杜甫和高適,組了個“詩仙旅游團”,跑到單父一帶玩了個遍。
半月臺、東樓、桃園……這些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白天他們爬山看景,晚上喝酒作詩,日子過得那叫一個痛快。
他們還留下了不少詩,比如《登單父陶少府半月臺》《秋獵孟諸夜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攜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每一首都寫得酣暢淋漓,讀來讓人仿佛置身其中。
玩得不過癮,他們又跑到河南王屋山。
這地方山清水秀,特別適合詩人們發散靈感。
本來還想叫上畫家司馬承禎,一起搞個“藝術跨界”,可惜人家已經去世,只能作罷。
這段時間,李白過得特別開心,詩寫得也特別多,感覺整個人都“滿血復活”。
他和杜甫、高適的友情也在這次旅行中升華,后來杜甫還專門寫詩懷念這段時光。
可惜,好日子沒持續太久,安史之亂爆發了,大唐的盛世被戰火打斷,李白的游歷生活也被迫按下暫停鍵。
他輾轉各地,躲避戰亂,日子過得有點狼狽。
即便如此,他還是盡量保持樂觀,偶爾還能寫出幾首詩,記錄下亂世中的所見所感。
58歲那年,李白感覺自己身體大不如前,估計時日無多。
于是,他決定來一場“人生最后的旅行”。
他先去了江夏,看望老友韋良宰。
兩人促膝長談,回憶起年輕時的游歷時光,李白感慨萬千。
他留下一首長詩《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寫得情深意切,讀來讓人唏噓不已。
第二年,他和好友賈至泛舟洞庭湖。
湖面煙波浩渺,遠處青山隱現,李白詩興大發,覺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年輕時的模樣。
后來他又去了宣城,想再看看那里的山水,可惜身體越來越差,只好返回金陵。
臨終前,他寫下《臨路歌》,字里行間透著對人生的眷戀和對自由的向往。
不久后,他便撒手人寰,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回顧李白的一生,除了短暫的翰林生涯,他幾乎一直在游山玩水,吟詩作對。
這樣的生活,別說在古代,就是擱現在也讓人羨慕得不行。
他走遍大江南北,詩寫盡人間百態,活得瀟灑又自由。
可問題又來了,他這大手大腳的花錢方式,錢到底從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