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聲明:本文事件為真實事件稍加改編,但并非新聞,情節全來源官方媒體,為了內容通順,部分對話是根據內容延伸,并非真實記錄,請悉知。
"謝謝您,劉所長!真的太感謝了!"
年輕女子雙手接過劉明遞來的一沓現金,眼淚奪眶而出。
她那被騙走的十萬元彩禮錢,僅僅三天就追回來了。
這在附近幾個鎮上已經傳為佳話——只要是去"劉所長"那里報案,無論多難辦的事,基本都能解決。
劉明穿著那身筆挺的制服,面帶和煦笑容,輕輕拍了拍女子的肩膀:"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為人民服務嘛。"
辦公室里,幾名"民警"正忙著處理其他案件,電話鈴聲不斷。墻上"人民公安為人民"的標語在陽光下格外醒目。
沒人會想到,這個處理效率奇高、民聲鼎沸的"派出所",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假機構。而它的創辦者劉明,不過是個連警校都沒上過的普通男子。
01
劉明今年三十五歲,中等身材,濃眉大眼,相貌堂堂。若不是那顆永遠無法實現的"警察夢",他的人生軌跡原本應該是:在機械廠做技術員,娶妻生子,平凡地度過一生。
然而命運給了他一個轉折點。
那是一個雨夜,劉明騎著電動車下班回家。路過一個僻靜的胡同時,他聽到有女子的呼救聲。循聲望去,一個年輕女孩正被兩個混混攔住去路,其中一人手里還亮著刀光。
劉明從小學過幾年武術,身手不錯。他毫不猶豫地沖了上去,幾個回合就制服了那兩個混混。女孩感激不已,連聲道謝。
"你好勇敢啊,像警察一樣!"女孩由衷地說。
這句話觸動了劉明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從小,他就夢想著成為一名人民警察,但因為身高差了一厘米,體檢沒過關,最終與夢想失之交臂。
"我不是警察,就是一普通人。"劉明苦笑著說。
送走女孩后,劉明坐在路邊臺階上,任由雨水打濕衣衫。那句"像警察一樣"在他腦海中揮之不去。他想起小時候,每當看到電視里英勇的人民警察時,他都會情不自禁地挺直腰板,模仿他們的樣子。
回到家,妻子李芳看到渾身濕透的劉明,心疼地遞來干毛巾:"怎么這么晚才回來?"
劉明把剛才的經歷告訴了妻子,眼中閃爍著異樣的光彩:"芳芳,你說如果當初我能考上警校,現在會是什么樣?"
李芳溫柔地看著丈夫:"你一定是個好警察。不過,現在的你也很棒啊,剛才不也救了人嗎?"
劉明點點頭,但心里那個種子已經悄然發芽。
幾天后,劉明的表哥——一名在市里工作的真警察來家里做客。酒過三巡,表哥開始抱怨工作中的種種不如意。
"現在事情太多了,光咱們這個區,每個派出所至少缺十個人,案子根本忙不過來。"表哥嘆了口氣,"好多群眾的事都處理不及時,怨聲載道啊。"
聽到這里,劉明突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如果有人幫著處理一些簡單的事情,是不是能減輕你們的負擔?"
表哥不以為然:"誰會沒事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啊?再說了,沒有執法權,誰聽你的?"
這個對話像一顆種子,在劉明心中生根發芽。
幾周后,劉明的家鄉——湖北省宜城市周邊的一個偏遠鄉鎮上,一個名為"民生服務站"的機構悄然開業。
店面不大,但裝修得很正規,門口甚至掛著仿制的警徽。劉明穿著一身仿制的制服,胸前的銘牌上寫著"所長"二字。
開業第一天,沒人來。劉明坐在辦公桌后,看著空蕩蕩的大廳,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是否明智。就在他準備關門時,一位滿臉焦急的中年婦女推門而入。
"同志,能幫幫我嗎?我兒子的電動車被偷了!"中年婦女哭訴道。
劉明立即站起身:"別著急,大姐。請坐下慢慢說,我們一定幫您找回來。"
這是"民生服務站"接的第一個案子。劉明詳細記錄了電動車的特征和可能被偷的地點,然后安慰婦女先回家等消息。
送走婦女后,他騎上摩托車,開始在鎮上挨家挨戶的修車鋪和二手車行詢問。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天下午,劉明就在鎮外一個隱蔽的廢棄倉庫里找到了那輛被拆了一半的電動車。他悄悄跟蹤來取零件的小偷,一舉將其制服。
"你是警察?"小偷驚恐地問。
劉明猶豫了一下,沒有否認。他帶著小偷和電動車回到"服務站",通知了車主。當中年婦女看到失而復得的電動車,激動得熱淚盈眶,當場給劉明跪下磕頭。
"大姐,使不得!"劉明連忙扶起她,"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婦女執意要給劉明五百元酬謝,被婉言謝絕了。不過,劉明讓小偷賠償了車主一千元作為精神損失費,并從中收取了兩百元作為"案件處理費"。
02
這起案件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很快,鎮上和周邊村子的人都知道了這個神奇的"民生服務站"。
越來越多的人帶著各種問題前來尋求幫助:討要欠款、尋找走失老人、解決家庭糾紛、甚至幫忙要回被騙的錢財。
劉明起早貪黑,每一個案子都親力親為。他憑借著與生俱來的機智和對本地人情世故的了解,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
"民生服務站"的名聲越來越大,甚至有人專程從幾十公里外的村子趕來求助。
隨著業務量的增加,劉明不得不擴大"隊伍"。他先是拉來了發小李強幫忙,后來又招募了幾個機靈的年輕人。
他們都穿著仿制的制服,人手一本"工作手冊",上面是劉明整理的各種案例和處理方法。
李強曾經擔憂地問過:"明哥,咱們這樣...不是冒充警察嗎?會不會惹麻煩?"
劉明拍拍他的肩膀:"我們掛的是'民生服務站'的牌子,沒說自己是派出所啊。再說了,我們是真心幫助群眾,不收保護費,也不亂罰款,怎么會有麻煩?"
李強將信將疑,但還是留了下來。
隨著案件的增多,劉明發現很多案子都涉及到同一批人——鎮上的幾個地痞流氓和小混混,他們經常欺負老實人,但因為事小或證據不足,真正的派出所往往管不過來或處理不了。
劉明決定來個釜底抽薪。他找來幾個身強力壯的伙計,制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一天深夜,他們埋伏在那群混混常去的麻將館外面,等他們輸得精光出來后,一舉將其制服。
"你們是誰?"為首的混混不服氣地掙扎著。
劉明穿著那身仿制的制服,義正言辭地說:"我們是為民除害的!從今天起,你們幾個有三個選擇:一,離開這個鎮子;二,老老實實做人;三,我們天天'請'你們喝茶!"
那幾個混混被劉明的氣勢鎮住了,加上看到那幾個膀大腰圓的"協警",不敢造次,連連點頭稱是。從那以后,鎮上的治安明顯好轉,各種小偷小摸的事件大幅減少。
劉明的"民生服務站"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聲譽。很多老百姓甚至不去真正的派出所報案了,而是直接來找劉明。相比真派出所的程序繁瑣和辦事效率低下,劉明這里可謂是雷厲風行。
李芳對丈夫的"事業"既擔憂又自豪。一天晚上,她忍不住問道:"老劉,你這樣做到底對不對啊?"
劉明摟著妻子的肩膀:"我知道你擔心什么。但你看,我們是真的在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且效果很好。哪怕以后東窗事發,我也問心無愧。"
李芳不再說什么,只是默默地為丈夫準備更多的衣服和食物,因為他經常整夜不回家,在"服務站"處理案子。
03
劉明的"民生服務站"運行得如火如荼。隨著名聲在外,事情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不再僅僅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一些涉及金額巨大的經濟糾紛,甚至是跨地區的詐騙案都擺在了劉明的辦公桌上。
這天,一個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走進了"服務站"。他自稱是省城一家投資公司的高管,在本地投資了一個項目,被合作伙伴卷走了五百萬。
"我已經報警了,但他們說證據不足,要走法律程序,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男子一臉愁容,"我聽說您這里辦事效率高,特地來求助。"
劉明皺起眉頭。這種案子明顯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但看到對方期待的眼神,他又不忍心拒絕。
"這個案子比較復雜,需要一些時間調查。"劉明思考著措辭,"我們需要收取一定的調查費用。"
"沒問題!"男子痛快地拿出一沓現金,"這是十萬塊錢,算是定金。如果能追回我的錢,還有更多酬謝。"
劉明沒想到對方這么爽快,猶豫了一下,還是收下了錢。送走男子后,他立即召集了"核心團隊",開始分析這個棘手的案子。
通過調查,他們發現那個所謂的"合作伙伴"其實是一個慣犯,曾經在周邊幾個城市都有過類似的詐騙行為。他們甚至找到了這個人可能藏身的地點——鄰縣的一個高檔小區。
"直接去抓人?"李強躍躍欲試。
劉明搖搖頭:"不行,這已經超出我們的范圍了。而且對方可能有槍。"
經過一番頭腦風暴,劉明想出了一個妙計。他讓手下假扮成買家,聯系那個詐騙犯,表示有意向投資一個大項目。同時,他聯系了自己的表哥——那個真警察,委婉地提供了一些線索,暗示這可能是一個大案。
三天后,新聞報道了一起重大經濟詐騙案的告破,幾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涉案金額高達數千萬。而那個被騙的中年男子也順利追回了大部分資金,他感激地送來了二十萬元的酬謝。
這起案子讓劉明的"服務站"名聲大噪,前來求助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不乏一些有錢有勢的人物。劉明的團隊也擴大到了十幾個人,甚至還配備了幾輛印有"民生服務"字樣的車輛。
隨著規模的擴大,劉明不得不對"服務站"進行了升級。他租下了鎮上一棟兩層的小樓,一樓是接待大廳,二樓是辦公室和"審訊室"。
整個場所的布置越來越像一個真正的派出所,連墻上掛的制度牌都是照著真派出所的樣式做的。
為了更加逼真,劉明還特意購買了一些執法記錄儀、對講機等裝備。
他的手下們也被分配了不同的"職務":有負責接警的,有負責調查取證的,還有負責"執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儼然一個小型的執法機構。
隨著"民生服務站"的影響力擴大,一些本不屬于他們管轄范圍的事情也被帶了進來。有些人甚至從幾百公里外慕名而來,希望劉明能幫他們解決難題。
一天,一位滿臉愁容的中年女性來到了服務站。她自稱是鄰省一個縣城的居民,女兒被一個網絡詐騙團伙騙走了二十萬元彩禮錢。
當地警方因為案發地不明確,證據不足等原因,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
"我聽說您這里辦案特別有效率,特地趕來求助。"女人哭訴道,"那是我女兒準備結婚的全部積蓄啊!"
劉明聽完后,陷入了沉思。這個案子跨省,涉及網絡詐騙,顯然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但看到女人絕望的眼神,他又于心不忍。
"大姐,您別擔心,我們會盡力幫您。"劉明安慰道,"不過這個案子比較復雜,可能需要一些時間。"
女人連聲道謝,臨走前執意留下了五千元作為"辦案經費"。
送走女人后,劉明召集了核心團隊開會。經過分析,他們認為這個詐騙團伙很可能不止騙了這一個人,而且應該有一定的組織結構。
"明哥,這個真的超出我們能力了吧?"李強擔憂地說。
劉明沉吟片刻:"確實棘手,但既然答應了人家,就要盡力而為。"
他讓團隊成員在各大婚戀網站上發布類似的征婚信息,希望引蛇出洞。同時,他通過各種關系,打探這類詐騙團伙的活動規律和可能的落腳點。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周后,他們成功鎖定了一個可疑的QQ群和微信群,里面全是打著征婚幌子實施詐騙的人員。
通過技術手段(劉明花錢請了一個懂電腦的大學生幫忙),他們獲取了部分詐騙人員的真實信息和位置。
"他們就在鄰省的Y市活動!"劉明興奮地告訴團隊,"而且這是一個有組織的詐騙團伙,受害者不計其數!"
面對這樣的大案,劉明知道憑他們的力量無法直接處理。于是,他再次聯系了表哥,提供了詳細的線索和證據。
表哥起初并不太相信這些信息的準確性,但出于職業敏感,還是將線索上報給了相關部門。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線索非常精準,很快就協助警方鎖定了詐騙團伙的位置。在一次跨省行動中,警方成功搗毀了這個詐騙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十余名,當場繳獲贓款上百萬元。
那位中年女性的女兒也成功追回了大部分彩禮錢。女人感激涕零,再三要給劉明送錦旗和獎金,都被婉言謝絕了。
"我們只收取必要的辦案經費,不額外收費。"劉明正氣凜然地說,"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宗旨。"
這起案件的成功讓劉明的名聲達到了頂峰。甚至有人開始稱呼他的"民生服務站"為"劉所長派出所"。雖然劉明從未自稱是派出所,但他也沒有明確否認,而是默許了這種稱呼。
隨著聲譽的提升,劉明的隊伍也進一步擴大,甚至吸引了一些退伍軍人和保安加入。他們的行動越來越大膽,有時甚至直接進行抓捕和審訊。
雖然表面上看是在打擊違法犯罪,但這種行為無疑已經超出了法律允許的范圍。
李芳越來越擔憂,經常勸丈夫收手:"老劉,你這樣遲早會出事的。萬一被真正的警察發現了怎么辦?"
劉明卻沉浸在成就感中無法自拔:"芳芳,你不明白。你看那些人感激的眼神,聽那些人的感謝,我這輩子從來沒有這么有價值過!"
李芳嘆了口氣:"可你這是在鋼絲上跳舞啊!"
劉明笑著抱住妻子:"別擔心,我有分寸的。再說了,我們是在做好事,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就算東窗事發,也不會太嚴重的。"
李芳搖搖頭,不再說話。她不知道的是,丈夫的"事業"已經走到了一個危險的十字路口。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劉明正在"審訊室"里審問一個涉嫌詐騙的嫌疑人。這個人據說騙了鎮上好幾家錢,金額高達幾十萬。
"說!錢都藏在哪里了?"劉明厲聲喝問。
嫌疑人一臉不屑:"你算什么東西?有什么權力審問我?你們這個破地方連個真警察都不是!"
這句話像一根刺,扎進了劉明的心。他強壓怒火,正準備繼續審問,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嘈雜聲。
李強慌張地沖進來:"明哥,不好了!真警察來了,十幾輛警車,把咱們整個樓都包圍了!"
劉明頓時感到一陣頭暈目眩。難道...一切都要結束了嗎?
就在這時,門被猛地推開,數名全副武裝的特警沖了進來,黑洞洞的槍口直指劉明:"不許動!警察!"
劉明僵在原地,看著那些真正的警察制服,一時恍若夢中。更讓他震驚的是,站在特警身后的,竟是他的表哥——那個真正的警察。
表哥的臉上寫滿了復雜的情緒:憤怒、失望,還有一絲說不清道不明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