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很忙。 剛從中東揣著幾千億美元的合同回國,轉頭就對著鏡頭喊話:“我超想去中國! ”結果96小時不到,中國直接給他塞了一張“74.9%加稅大禮包”,專挑美國工業命脈下手。 這哪是打臉? 簡直是照著七寸捅刀!
一、特朗普的“中東神話”有多虛?
5月16日,特朗普在福克斯新聞上眉飛色舞:“沙特、阿聯酋、埃及都搶著給美國送錢! ”他曬出的成績單上寫著:沙特買350億軍火、阿聯酋簽1200億基建協議、埃及開放蘇伊士運河給美軍艦。 但仔細一看,全是老套路,賣軍火、搞基建、換港口使用權。
這些國家真被美國“收服”了嗎? 沙特轉頭就把石油人民幣結算比例漲到18%,阿聯酋的中國產無人機還在頭頂飛,埃及新首都的中央商務區還是中企建的。 特朗普的“中東大單”,更像是給國內選民看的政治PPT。
二、74.9%的稅砸在哪兒了?
中國商務部這波操作堪稱教科書級別。 5月19日生效的加稅名單里,有個專業名詞讓美國人跳腳,共聚聚甲醛。 這玩意兒聽著像塑料,實則是工業界的“變形金剛”。
新能源汽車的油箱連接件、心臟支架的精密導管、5G基站里的絕緣部件,全都離不開它。 全球70%的產能捏在美、德、日手里,中國企業買一噸要花25萬,比黃金還貴。 這次加稅后,美國貨直接漲到43萬一噸,比國產貴出整整18萬。
三、中國早布了三年局
這稅加得突然? 其實劇本2024年就寫好了。 當年5月,中國化工企業集體舉報:美國通過政府補貼,把共聚聚甲醛成本壓到地板價,再低價傾銷中國。
調查組挖出關鍵證據:美國企業每噸真實成本18萬,卻只賣15萬,擺明要擠死中國同行。 2025年1月,中國先放話要加稅;5月直接拍板74.9%,卡著特朗普從中東回來的時間點出手。
四、國產替代的絕地反殺
加稅公告發布當天,河南某新材料公司的生產線連夜開工。 總經理在朋友圈曬圖:“美國貨貴18萬? 我們倉庫現價20萬/噸,管夠! ”這家企業五年前還被嘲笑“山寨貨”,如今純度99.9%的共聚聚甲醛直接送進比亞迪車間。
連云港的萬噸級生產基地更狠,掛出“進口替代專項通道”,只要拿美國采購合同來,價格再降5%。 業內人士透露:“現在國產份額從15%沖到40%,白宮的文件還沒印完,我們市場已經搶完了。 ”
五、特朗普的訪華算盤怎么崩的?
特朗普喊訪華可不是為了友誼。 他原計劃很明確:用中東訂單施壓,讓中國在關稅上讓步,再拿“訪華成果”給選舉加分。
但他低估了中國的信息網,美方談判代表私下接觸中企高管、華爾街提前做空相關股票、商務部長雷蒙多放話“必須取消半導體限制”……這些動作全被中方看在眼里。 商務部選擇在5月19日加稅,恰好是特朗普吹噓中東成果后的第三個工作日。
六、美國的工業傷得有多痛?
杜邦公司連夜發聲明“強烈抗議”,但華爾街都知道他們在演戲,這家巨頭去年剛關閉俄亥俄州的共聚聚甲醛工廠,如今全靠新加坡工廠往中國運貨。 加稅后每噸利潤從8萬暴跌到2萬,相當于給中國打工。
加州某新能源汽車配件商吐槽:“現在用美國材料造零件,成本比整車還貴! ”他們正火速聯系浙江的供應商,要求“三個月內必須通過質量認證”。
七、盟友也被拖下水
中國這招狠在“精準誤傷”。 公告里寫著:“原產于美國、歐盟、日本、臺灣地區的共聚聚甲醛均需加稅。 ”日本三菱化學跳腳:“我們賣25萬一噸也挨刀? ”但明眼人都懂,這些地區背后全有美國資本控股。
臺灣地區廠商最憋屈。 某高雄企業老板哀嚎:“我們純度才99.6%,大陸自己都做到99.9%了,這稅分明是政治局! ”但海關數據戳破真相:去年臺灣共聚聚甲醛出口大陸激增300%,全是轉手倒賣美國貨。
八、中東土豪們的真實態度
特朗普以為用軍火綁住了沙特,但利雅得的新操作讓他傻眼。 5月20日,沙特阿美宣布與中國石化合資建廠,重點生產共聚聚甲醛。
中國剛加稅,阿布扎比主權基金就斥資50億入股中企新材料項目。 知情人士透露:“他們算過賬,買中國技術建廠,成本比從美國進口低60%。 ”
九、美國的反制有多無力?
白宮放話要報復,但選項少得可憐。 農業? 大豆關稅早加過了;汽車? 特斯拉上海工廠還在擴產;半導體? 英偉達80%的高端芯片都賣給了中國。
最后美國商務部只能宣布:“考慮放寬共聚聚甲醛技術出口限制。 ”但中國企業笑了:“五年前或許管用,現在我們實驗室數據比你們還高0.2%。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