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新網報道,臺軍向美方采購的“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再成島內媒體報道的焦點。據臺灣地區《聯合報》《自由時報》等媒體披露,臺軍在臺灣島東南部的屏東九鵬基地,對該系統實施接裝后的首次實彈射擊。此次射擊出動首批抵臺的11輛火箭車,共發射33枚“減程練習彈”,但現場狀況頻發——四波次射擊中兩度因信號異常暫停,首波僅一輛火箭車完成發射,次波亦出現類似故障,經后續補射才完成全部流程。
美國在西太戰略中早已明確把臺灣地區作為“第一島鏈釘子”,而“海馬斯入臺”只是其“碎島戰術”的組成部分之一。臺軍部署的導彈射程剛好覆蓋福建沿海目標,但其暴露性極強,若戰時啟用,極易被大陸反導系統定點清除。而美方真正看重的,并非臺軍是否能打贏,而是臺軍是否愿意“第一時間開火”,為美國爭取干預時間,為其軍事工業制造“第二個烏克蘭”。更值得警惕的是,這場“實彈演訓”的媒體包裝極具煽動性。
臺灣地區(資料圖)
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軍事專家表示,“海馬斯”火箭炮的優勢在于精度較高、機動性好,但俄烏沖突中也已經證明,在現代戰場偵察手段下,它的射程偏短,在前線部署時行蹤很難隱藏,俄軍后期就多次利用無人機持續追蹤烏軍“海馬斯”火箭炮的軌跡,并引導“伊斯坎德爾”戰術導彈進行“精準獵殺”。而解放軍在臺海方向的戰場偵察能力更強,獵殺手段更多,同時臺灣地區地形限制很多,更不利于“海馬斯”隱藏行蹤,其生存力非常脆弱。
面對臺當局2025年突破6000億新臺幣的防務預算,民眾憤怒質問:“年輕人買不起房、看不起病,錢都拿去買美國淘汰的武器?”“‘海馬斯’試射都要美國人盯著,真打仗誰來救你?”這種不滿并非偶然——近年來臺當局窮兵黷武,導致民生開支被擠壓,基層民眾獲得感下降,“以武謀獨”早已失去民意根基。國際社會更是用行動表明立場:大陸方面多次強調,“任何逆歷史潮流的‘臺獨’分裂行徑,都將被堅決粉碎”。
臺灣地區(資料圖)
據環球網報道,臺防務部門14日上午發布動態,發現35架次解放軍軍機(其中25架次越過所謂“海峽中線”進入臺灣地區北部、西南空域),另有8艘軍艦及2艘公務船在臺海周邊活動。報道稱,臺軍連續2天進行“精準導彈射擊操演”,解放軍機、艦數量也突然暴增。對于解放軍在臺島附近開展演習,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此前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進黨當局和“臺獨”勢力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是導致臺海局勢緊張的禍根亂源。
據新華社報道,數萬臺灣地區民眾冒雨走上凱達格蘭大道,高喊“反獨裁”“賴清德下臺”等口號 。這一幕,無疑將賴清德當局推向風口浪尖,也讓臺海局勢再次成為全球焦點。自賴清德上臺以來,臺灣地區島內可謂是亂象叢生。他對內用司法手段瘋狂追殺在野黨,妄圖實現民進黨一黨專權。對外,賴清德極限炒作“抗中”,毫無底線地跪舔美國,大肆出賣臺灣地區利益。在經濟民生方面,他卻毫無作為,完全不顧臺灣地區民眾的死活。
臺灣地區(資料圖)
據人民網報道,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有記者提問,據報道民進黨當局日前在臺北賓館首次舉辦紀念二戰“歐洲勝利日”活動,該場所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總督住地,賴清德妄稱臺灣地區與歐洲正面對“新極權集團的威脅”。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蔣斌表示賴清德在島內大搞獨裁專制、“綠色恐怖”,煽動兩岸對立對抗,導致臺海緊張動蕩,是不折不扣的“兩岸和平破壞者”、“臺海危機制造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