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實案件改寫,所用人名皆為化名,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案件真實畫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聲明:作者專屬原創文章,無授權轉載搬運行為一律追究到底!
李維有一個不為外人道也的愛好——收集靈長目標本。
他的書房,與其說是書房,不如說是一個小型的私人博物館。書柜里,透明的亞克力展盒代替了大部分書籍,靜靜地陳列著各種靈長類動物的頭骨、牙齒,甚至是小段的指骨。每一件藏品旁,都細心地貼著標簽。
“維哥,你又在擦你那些‘老古董’呢?”妻子王琳端著一杯水走進書房,看著丈夫小心翼翼地用軟布擦拭一個狒狒的頭骨,忍不住打趣道。
李維頭也不抬,專注依舊:“琳琳,這可不是老古董,這是自然的杰作,生命的密碼。你看這顱骨的結構,多精巧。”
“是是是,精巧,精巧得讓我晚上做夢都夢見一群猴子圍著我唱歌。”王琳夸張地抖了抖肩膀,“說真的,你這愛好什么時候能換個陽光點的?比如集郵,或者養幾盆花?”
李維放下頭骨,無奈地笑道:“那多沒挑戰性。再說,你不覺得這些骨頭很酷嗎?它們能告訴我們很多關于過去的故事。”
“我只覺得它們能告訴我晚上別進書房。”王琳把水杯放在他手邊,“早點休息,別又弄到半夜。”
“知道了,就快好了。”李維應著,眼神卻又回到了他的藏品上。
他并非通過非法或不正當手段獲得這些。他有自己的渠道,專門搜尋那些自然死亡、經過專業處理的骨骼標本。他癡迷于這些生命最后的印記。
讓李維欣慰的是,他八歲的兒子小遠,似乎完美繼承了他的這份特殊基因。
“爸爸,這個是長臂猿的指骨嗎?比我們人類的要彎好多哎!”小遠指著展盒里的一個小骨頭,好奇地問。那時他才六歲,就已經對這些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維一把抱起兒子,笑著解釋:“沒錯,小遠真聰明!長臂猿的手指彎曲,是為了方便它們在樹林間抓握樹枝,進行‘臂行’,就像蕩秋千一樣。”
“哇!那它們豈不是很會蕩秋千的超人?”
“哈哈,可以這么說。每一種生物的骨骼,都是為了適應它們的生活環境而進化出來的,是不是很神奇?”
“嗯!神奇!”小遠用力點頭,大眼睛里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
最近,李維又通過熟悉的線上渠道,訂購了一批新的“貨”——二百零六塊來自同一具成年雄性猴子的骨骼。賣家聲稱這是野外自然死亡后,經過精細清理的標本,完整度很高。他對這次的藏品期待已久,不僅僅是因為其完整性,更因為他有了一個新的想法——讓小遠來挑戰這個“大工程”。
夜深人靜,他與賣家敲定最后的細節。“務必包裝妥當,這批標本的完整性對我非常重要。”他在聊天框里強調。
“放心吧,李先生,我們是專業的。保證每一塊骨頭都清晰可辨,損壞包賠。”賣家迅速回復。
幾天后的一個周末午后,陽光正好。李維陪著小遠在客廳的地板上玩“看圖識骨”的游戲。
“這個,額骨!這個,頂骨!還有這個是……枕骨!”小遠指著圖譜上的頭骨分解圖,一口氣說了出來。
李維笑著鼓掌:“完全正確!小遠真是越來越厲害了!”
“那當然,我是爸爸的得意門生嘛!”小遠得意地揚了揚小下巴。
“叮咚——”門鈴響了。
小遠“噌”地一下從地板上彈起來:“是不是‘大寶貝’到了,爸爸?”
李維笑著點點頭:“應該是了,快去看看是不是快遞叔叔。”
小遠歡呼一聲,小跑到門口。門外,快遞員抱著一個用厚實木框加固的紙箱。
“李先生的快遞,麻煩簽收一下。”
李維走上前,簽收了包裹。箱子入手分量不輕。
王琳從廚房探出頭,看見那個熟悉的、明顯是特殊物品的包裝,無奈地嘆了口氣:“我的老天,又是什么骨頭架子?這次是個什么‘大仙兒’的?”
“媽,這可不是‘骨頭架子’那么簡單!”小遠立刻反駁道,小臉漲得通紅,“這是科學!是爸爸的……也是我的寶貝!”
李維笑著解圍:“琳琳,別嚇著孩子。這次的寶貝,主要是給小遠的‘研究材料’。”
“給小遠的?”王琳愣了一下,隨即皺起眉頭,“你不會讓他也跟你一樣,整天鼓搗這些陰森森的東西吧?孩子還是多接觸點陽光的好。”
“媽,這很有趣的!就像超級復雜的樂高積木!”小遠急忙說。
“放心吧,我有分寸。”李維拍了拍妻子的肩膀,“走,小遠,我們去書房開箱!”
“好耶!”小遠興奮地跟著爸爸,還不忘回頭對媽媽做了個鬼臉,“媽媽再見,我要去探險啦!”
王琳看著父子倆的背影,搖了搖頭,嘴角卻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揚。罷了,只要他們開心就好。
書房里,陽光透過百葉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準備好了嗎,我們的小小解剖學家?”李維笑著遞給兒子一雙小號的白色棉布手套。
小遠鄭重地戴上手套,用力點頭:“時刻準備著,李教授!”他學著動畫片里人物的語氣說道。
李維被逗笑了,用工具刀小心地撬開木框,劃開層層減震材料。隨著最后一層泡沫紙被揭開,箱內的物品終于露出了真容——許多個小號自封袋分裝好的、清理得非常干凈的骨骼部件,每一袋上都貼著打印的標簽。
“哇——”小遠發出一聲低低的驚嘆,“爸爸,這次的好干凈啊!而且……好多塊!”
“這是一具成年食蟹獼猴的完整骨骼,”李維拿起一片標簽,指給小遠看,“一共二百零六塊,不多不少。賣家說它是自然老死的,你看這骨質,保持得相當不錯。”
“食蟹獼猴?我知道!它們會游泳,還會用石頭砸開螃蟹殼!”小遠立刻接口道,眼睛閃閃發光。
李維欣慰地笑了:“知識儲備很豐富嘛!那爸爸現在交給你一個任務,有沒有信心,把這些骨頭一塊塊組裝起來,讓這只小猴子‘站’起來?”
小遠的眼睛瞬間瞪得溜圓,小嘴也張成了“O”型:“我……我一個人嗎?爸爸?這……這得多少塊骨頭啊!”雖然興奮,但巨大的工作量還是讓他有些遲疑。
“別擔心,爸爸會全程指導你。而且,你看,”李維指著附帶的縮印骨骼分布示意圖和詳細的編號列表,“賣家已經做了初步的分類和編號,這會降低不少難度。就當是挑戰一個超級復雜的立體拼圖,怎么樣?”
小遠看看圖紙,又看看那些安靜躺在袋子里的骨頭,心中的好奇和挑戰欲最終戰勝了那一絲猶豫。他握緊小拳頭,眼神堅定起來:“好!爸爸,我接受挑戰!我一定會讓它重新‘站’起來’的!”
“太棒了!不愧是我的兒子!”李維用力地拍了拍小遠的肩膀,“那我們就從……認識它的每一個‘零件’開始吧!”
接下來的日子,書房成了小遠最重要的“戰場”。
“爸爸,這個……這個‘寰椎’和‘樞椎’到底是怎么連接的呀?圖譜上這里畫得好小,我看不清楚。”小遠舉著兩塊小巧的椎骨,皺著小眉頭,一臉苦惱地問。
李維放下手中的書,湊過去仔細看了看,然后從抽屜里拿出一個放大鏡和一個他之前收藏的人類頸椎模型:“來,小遠,你看這里。寰椎像一個環,套在樞椎這個齒狀的凸起上。這樣我們的腦袋才能靈活地左右轉動。猴子的頸椎結構和我們人類非常相似。”
小遠接過模型和放大鏡,仔細比對著,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寰椎是‘環’,樞椎是‘軸’!太巧妙了!”他興奮地拿起那兩塊猴骨,小心翼翼地嘗試著連接。
“完全正確!”李維贊許道,“解剖學就是這么有趣,每一個結構都有它的道理。”
組裝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有時候,一個微小的骨片找不到合適的位置,小遠會急得抓耳撓腮。
“哎呀!這個小小的掌骨,到底是屬于第二指還是第三指的啊?它們長得太像了!”小遠有些泄氣地把骨片往桌上一丟。
“別急,小遠,”李維溫和地說,“遇到困難很正常。靜下心來,再仔細看看圖譜上它們的細微差別,比如關節面的朝向,或者是否有微小的骨性標志。實在不行,我們就先跳過這一塊,把周圍的拼起來,也許就能找到線索了。”
小遠聽了爸爸的話,深吸一口氣,重新拿起骨片和放大鏡,更加耐心地觀察起來。過了好一會兒,他突然高興地叫起來:“啊!我找到了!這個關節面稍微傾斜一點,應該是第二指的!”
王琳端著一盤切好的水果走進書房,看到兒子那副全神貫注、時而苦惱時而興奮的模樣,忍不住對李維小聲說:“你看他這股鉆研勁兒,比做數學題可認真多了。說不定將來還真能成個什么專家呢。”
李維笑著摟過妻子的肩膀:“只要他喜歡,做什么我都會支持他。現在,他是我們家的小小‘總工程師’,負責一項偉大的復原工程呢!”
“是,是,總工程師辛苦了,來,吃點水果,補充能量!”王琳把果盤遞給小遠。
小遠拿起一塊蘋果,邊啃邊含糊不清地說:“謝謝媽媽!等我把‘小猴子’造好了,第一個給你看!”
經過近兩周的“奮戰”,在李維的間歇性指導和鼓勵下,小遠幾乎完成了這具食蟹獼猴骨架的全部組裝工作。
工作臺上,一具形態完整的骨架已經初具規模。夕陽西下,金色的光芒透過書房的窗戶,灑在那具潔白的骨架上,給它鍍上了一層柔和而神秘的光暈。
小遠小心翼翼地將最后一小塊趾骨用特制膠水固定在它應有的位置,然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像完成了一項世紀工程。
他摘掉手套,擦了擦額角的汗,退后兩步,叉著小腰,臉上是掩飾不住的得意與滿足。
“爸爸!爸爸!快來看!”小遠興奮地朝李維招手,聲音因為激動而微微有些顫抖,“我……我好像真的把它完成了!你看它,是不是很酷?”
李維微笑著走上前,仔細端詳著兒子的“杰作”。骨架的每一個連接都處理得相當精細,姿態也盡可能地還原了食蟹獼猴的自然站立形態。“太棒了,小遠!這簡直……簡直是博物館級別的作品!爸爸真為你感到驕傲!”李維由衷地贊嘆道,他輕輕地拍了拍兒子的頭。
小遠被爸爸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小臉紅撲撲的,但眼睛里卻閃爍著自豪的光芒:“嘿嘿,主要還是爸爸指導得好,還有賣家清理得干凈。”
他忽然又轉回頭,仔細端詳著那具骨架,特別是那與人類頗為相似的四肢比例和微微彎曲的脊柱。他伸出小手指,輕輕碰了碰那光滑的頭骨,又摸了摸纖細的肋骨。
夕陽的光線恰好勾勒出骨架深邃的眼窩和突出的頜部,在光影的變幻中,那骨架仿佛擁有了一種奇特的生命力。
小遠歪著小腦袋,若有所思地看了許久,然后,他用一種帶著幾分驚奇、幾分發現的稚嫩語氣,對李維說道:
“爸爸,這個……這個好像可以拼成一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