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 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地名人名虛構,請勿與現實關聯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聯網,部分圖片非真實圖像,僅用于敘事呈現,請知悉
林老爺子顫抖著手指,打開那個牛皮紙信封。他已經七十三歲了,手背上的青筋凸顯,皮膚布滿斑點和褶皺。
當他抽出那張照片時,身體猛地一顫,仿佛被人重擊胸口。
"這...這不可能..."
照片中,一塊墓碑前站著一個約十四五歲的女孩,她的五官輪廓,他再熟悉不過。林老爺子緊緊捂住嘴,防止自己失聲痛哭。
他抖得更厲害了,眼淚不受控制地從布滿皺紋的臉上滑落,滴在那張照片上。
十五年了,他終于知道了女兒的下落,卻永遠失去了與她相見的機會。
01
2005年春天,林小雨是A大中文系的風云人物。她聰慧漂亮,寫得一手好文章,在校刊上發表的散文和小說備受好評。大四那年,她選修了張明教授的《現當代文學研究》。
張明,A大中文系教授,四十二歲,在學術界小有名氣。他的課總是座無虛席,不僅因為他淵博的知識,更因為他與眾不同的授課方式。他不拘泥于教材,而是鼓勵學生展開思考和討論。
"文學不是教條,而是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張明常這樣告訴學生,"好的作品能引起共鳴,讓人思索生命的意義。"
小雨被他的理念所吸引。在他的鼓勵下,她開始嘗試不同風格的寫作,并把作品交給張明點評。漸漸地,兩人的接觸越來越頻繁,從最初的師生關系,演變成了忘年交。
那年夏天,張明邀請小雨參加一個文學研討會。會后,他們在校園的湖邊散步聊天,直到夜幕降臨。星光下,張明第一次向小雨吐露心聲。
"我知道這很荒謬,但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我喜歡你,小雨。"
小雨沒有立即回應。她知道這段感情有多復雜——他們相差近二十歲,他是她的老師,而且據說他已經結婚。但內心深處,她早已被這個才華橫溢、溫文爾雅的男人所吸引。
"我需要時間考慮,"她最終說道,"這對我們兩個都不容易。"
張明尊重她的決定,沒有施加任何壓力。但從那天起,兩人的關系悄然發生了變化。他們開始頻繁地單獨見面,談文學,聊人生,分享彼此的夢想和困惑。
畢業前夕,小雨終于接受了張明的感情。她知道這個決定會面臨重重阻礙,但她已經無法割舍這份感情。
"張老師,我也喜歡你。但我們的路不會好走。"小雨輕聲說。
張明緊握她的手:"只要我們在一起,我愿意面對一切困難。"
小雨回家告訴父母她戀愛了。起初,林父林母很高興,女兒終于開竅了。但當他們得知對方是小雨的教授,而且年齡幾乎與林父相當時,兩人的表情瞬間凝固了。
"胡鬧!"林父拍案而起,"他都能當你爸爸了!這不是戀愛,這是變態!"
"爸,您甚至沒見過他,怎么能這么說?"小雨據理力爭。
林母試圖調解:"小雨,你還年輕,以后會遇到更合適的人..."
"我不需要更合適的人,我只想和我愛的人在一起。"小雨固執地說。
接下來的日子,家里的氣氛變得劍拔弩張。林父堅決反對這段戀情,甚至威脅要斷絕父女關系。林母雖然不滿,但態度相對溫和,希望女兒能冷靜思考。
小雨向張明坦白了家里的情況。張明也很糾結,他不想破壞小雨和家人的關系,但又不愿放棄這段來之不易的感情。
"要不...我們暫時分開一段時間?等你父母氣消了,我再正式登門拜訪。"張明提議道。
小雨搖搖頭:"我了解我爸的性格,他認定的事情很難改變。如果現在分開,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了。"
同年秋天,張明主動上門拜訪林家,希望獲得小雨父母的理解和祝福。這次會面注定不歡而散。
"張教授,我女兒才多大?你比她大二十歲!你有什么資格剝奪她正常的青春?"林父怒目而視。
"叔叔,我對小雨是認真的。我們相愛是因為彼此欣賞和理解,年齡只是數字..."
"放屁!我聽說你還有老婆!你想腳踏兩條船是吧?"林父打斷道。
張明嘆了口氣:"我承認我確實結過婚,但我們早已形同陌路。我正在辦理離婚手續..."
"滾出我家!不要再來騷擾我女兒!"林父氣得渾身發抖,直接轟人。
小雨哭著送張明出門,在樓下兩人緊緊相擁。
"對不起,讓你受委屈了..."小雨抽泣道。
張明輕撫她的頭發:"別擔心,我們會想辦法的。"
02
沖突升級得很快。林父發現警告無效后,直接找到A大校長,舉報張明師德不端,與學生戀愛。雖然小雨已經畢業,不再是張明的學生,但這種師生戀情依然在學校引起軒然大波。
張明被學校約談,雖然沒有直接處分,但他的形象和聲譽受到了影響。一些同事開始對他指指點點,有些學生也用異樣的眼光看他。
小雨得知此事后,既愧疚又憤怒。她沖回家質問父親:"爸,你為什么要這樣做?你知道這會毀了張老師的名譽嗎?"
"哼,他活該!勾引自己的學生,還有什么名譽可言?"林父冷笑道。
"我們是兩情相悅!您這樣做只會讓我更加恨您!"小雨情緒激動。
林父怒不可遏:"你敢為了一個老男人對你父親這樣說話?從今天起,你不準再見他,否則你就不是我林家的女兒!"
小雨絕望地看著父親:"如果您逼我選擇,那我只能讓您失望了。"
她轉身上樓,快速收拾了一些必需品,然后趁父母不注意從后門溜出家門。她直接去了張明的住處,淚流滿面地告訴他發生的一切。
張明聽完,沉默良久。他知道他們的關系已經到了不得不做決定的時刻。
"小雨,我不想破壞你和家人的關系。如果你愿意,我們可以等等,或許..."
小雨打斷他:"不,我已經做出選擇了。我知道這很自私,但我不想余生活在遺憾中。我愛你,張明,我想和你在一起。"
張明深深地看著她,最終點了點頭:"那我們一起走吧,去一個新的地方開始。"
他們決定離開這座城市。張明申請了調職,前往南方一所新建的大學任教。小雨在走之前給家里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的決心和對父母的愛,希望他們能原諒自己的任性。
"爸爸媽媽,當你們看到這封信時,我已經和張明離開了。我知道這個決定會讓你們痛苦,但請相信,我是真心愛他的。希望有一天,你們能接受我們的感情。不管怎樣,我永遠愛你們。女兒小雨敬上。"
這封信成了林家的痛,特別是對林父。他把信揉成一團,發誓再也不認這個女兒。林母雖然傷心,但更多的是擔憂。她偷偷保留了小雨臨走前用過的物品,希望有朝一日女兒能回心轉意。
03
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
小雨和張明在南方安頓下來后,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張明的離婚手續終于辦完,他們補辦了簡單的婚禮,正式成為夫妻。小雨也找到了一份文學編輯的工作,生活雖然不算富裕,但很充實。
他們時常談起小雨的家人,特別是在節假日。每逢春節,小雨都會偷偷寫一封信寄回家,雖然從未收到回復。張明鼓勵她繼續嘗試聯系家人,但小雨漸漸明白,父親的固執不是輕易能改變的。
"也許再等等,等我們有了孩子,他們會軟化態度。"小雨常這樣安慰自己。
但現實沒有給他們太多時間。在結婚一年后,小雨發現自己難以懷孕。多方檢查后,醫生告訴他們,小雨的身體狀況不適合生育,強行懷孕可能危及生命。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小雨一度陷入抑郁,覺得對不起張明。但張明始終陪在她身邊,告訴她生不生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彼此相愛。
"我們可以領養一個孩子,"張明提議,"給他或她我們的愛和關懷。"
小雨被他的體貼所感動,漸漸走出陰影。他們開始申請領養手續,希望能給一個無家可歸的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2010年冬天,他們領養了一個四歲的女孩,取名張悅。小悅聰明活潑,很快適應了新家庭。小雨全身心投入到育兒中,仿佛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標。她甚至專門辭去工作,在家照顧小悅。
張明看到妻子臉上重新綻放的笑容,也感到無比欣慰。他們一家三口,過著簡單而幸福的生活。
小雨再次提筆給家里寫信,希望父母能夠接受這個小孫女。她附上了小悅的照片,真誠地表達了自己對家人的思念。
"爸爸媽媽,這是我們的女兒小悅,雖然不是親生的,但我們愛她如己出。希望有一天,你們能見到她,她一定會喜歡你們的..."
這封信和之前的一樣,石沉大海。
04
北方,林家的情況也在變化。
林母因病住院,病情時好時壞。在一次病情加重時,她拉著林父的手,虛弱地說:"老林,你就別再固執了。小雨畢竟是我們唯一的女兒。她現在過得怎么樣,我們都不知道..."
林父沉默不語,但內心的堅冰已經開始有了裂痕。他偷偷翻出女兒留下的信件,一遍遍地閱讀。有幾次,他甚至拿起電話想要聯系女兒,但最終還是沒能邁出那一步。
2015年,林母病情惡化,醫生告訴林父做好最壞的準備。林母知道自己時日無多,最大的心愿就是再見女兒一面。
"老林,答應我,找到小雨,告訴她我愛她,從來沒有怪過她..."
林父眼含熱淚,點頭應允。但林母沒能等到女兒回來,在一個雨夜安詳離世,臨終前仍呼喚著女兒的名字。
林母的離世對林父是沉重的打擊。送走老伴后,他獨自一人生活在空蕩蕩的房子里,每天都被悔恨和思念折磨。他開始后悔自己的固執,但驕傲和面子仍讓他難以主動聯系女兒。
幾年過去,林父的身體也每況愈下。七十三歲那年,他被確診為早期肺癌。雖然不是晚期,但醫生建議他盡快手術。面對可能的生死考驗,林父終于下定決心,要在有生之年找到女兒,彌補這十五年的過錯。
他想起了大學時的老友王教授,現在仍在A大任教。王教授與小雨當年的系主任熟識,或許能幫忙打聽消息。
"老王,我想請你幫個忙。"林父聲音沙啞,"幫我找找小雨現在在哪里。十五年了,我想在死前見她一面..."
王教授嘆了口氣:"老林,你終于想開了。放心,我一定盡力。"
幾周后,林父收到了王教授寄來的信封。他本以為會是女兒的地址和電話,沒想到打開后看到的卻是讓他心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