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14日,國臺辦首次明確將賴清德定性為"臺獨禍首",強調將終身追責,絕不讓其逍遙法外,這標志著大陸對臺政策的重大轉變。
島內媒體披露,賴清德正加緊購買愛國者導彈,調集精銳部隊守衛"大臺北",其子女已提前安置到美國,種種跡象顯示其正為逃跑做準備。
賴清德的逃跑計劃能否成功?大陸的追責行動將如何展開?
大陸態度全面升級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的一句"絕不會任臺獨禍首逍遙法外",如同一把利劍,直指賴清德,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措辭變化,而是表明大陸對待"臺獨"態度已從警告轉向追責。
從"賴清德之流"到"臺獨禍首",短短幾字之差,卻反映了大陸對賴清德定性的根本變化,這種變化絕非偶然,而是對賴清德一系列"臺獨"行徑的正式回應,大陸官方首次在正式場合使用如此明確的定性,意味著對臺工作已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大陸針對"臺獨"分子的法律追責機制近年來不斷完善,從《反分裂國家法》的制定,到"臺獨黑名單"制度的建立,再到跨國執法合作的推進,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追責體系。賴清德作為"臺獨禍首",將面臨這套嚴密體系的全方位追責。
這種追責不僅停留在法律層面,更有實際行動作為支撐,國家安全法明確規定,分裂國家罪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即使逃亡海外,大陸也有足夠的法律依據和執行能力進行追責。
這是對賴清德發出的明確警告:無論你逃到哪里,終將面對歷史和法律的審判。
大陸的這種態度轉變對賴清德而言無疑是巨大威懾,在中美博弈日趨復雜的背景下,大陸敢于直面挑戰,嚴詞定性賴清德,展示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賴清德若繼續在"臺獨"道路上一意孤行,等待他的必將是更加嚴厲的懲罰。
兩面手法
賴清德上臺后迅速展現出"臺獨工作狂"的一面,其所作所為遠超前任蔡英文,他不僅高調推進"臺獨"議程,更以驚人的速度在臺灣內部制造政治對立,最引發爭議的是,賴清德當局竟在臺灣行政機構官網中,將占臺灣人口96.1%的漢人改為"其余人口"。
這一操作引發島內輿論嘩然,臺灣網友自嘲是"旗魚人",因為賴清德自稱是臺灣的"旗手",似乎早有預見是對"其余人口"的下手。
島內反對聲音也隨之高漲,臺灣統派人士蔡正元直言不諱地預言,"臺獨絕對不可能成功",強調以賴清德為首的"臺獨"分子硬要犧牲臺灣民眾利益來推動不可能實現的政治目標,最終必然是害人害己。
面對國民黨組織的25萬人大規模示威,賴清德非但不反省,反而變本加厲,推動多達29名藍營立委遭遇罷免連署。
在島內如此肆無忌憚地強推"臺獨"的同時,賴清德卻在為自己的"退路"做著精心謀劃,2024年選舉前,他曾承諾讓兩個兒子回臺灣,當選后卻并未兌現承諾,其子女依然安全地留在美國。
這種行為展現了賴清德典型的兩面手法:一面高喊"臺灣獨立",把臺灣民眾推向危險境地,一面為自己和家人精心準備退路,確保一旦局勢惡化可以迅速逃離。
臺媒多次披露,賴清德正積極購買美國愛國者導彈,并專門抽調臺灣所謂的海軍陸戰隊組建專門戰斗隊,保護"大臺北地區"。這些動作被島內媒體解讀為,賴清德正在為自己的臨陣脫逃做準備。
一旦兩岸出現軍事沖突,他將按照既定計劃從臺灣逃跑,這種"戰略性撤退"的準備工作,與其對外宣稱的"堅決抵抗"形成了鮮明對比,充分暴露了其內心的怯懦與虛偽。
無處可藏
面對賴清德的種種"臺獨"動作,解放軍展現出了令人震懾的全方位監控能力,就像一張無形的大網,已將臺灣島內的軍事活動盡收眼底,賴清德的一舉一動都在監控之下。
解放軍對臺海包括臺島在內的活動和偵查力度已經提升到了一個空前的水平,5月12日,當臺軍的海馬斯火箭炮剛剛走出營門開始前往試射地點進行部署時,相關社交媒體上就已經出現了具體的行進路線,甚至精確到了坐標點。
這種情報收集能力不僅讓臺軍大為震驚,也讓賴清德心中的"逃生路線"變得不堪一擊。
在臺軍演習當天,更是連續發生多次信號異常,雖然臺島方面對此解釋是演習中的正常排故,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大陸展示干擾能力的一種方式。
這些跡象表明,只要大陸愿意,隨時可以對島內軍事行動實施干擾或癱瘓,臺灣地區防務部門負責人顧立雄在現場觀看演習時,連續兩次失誤的尷尬場面,正是這種能力的直接證明。
賴清德試圖通過購買愛國者導彈來確保自身安全的計劃,在解放軍強大的攻擊能力面前形同虛設,愛國者三增程型的理論防御范圍最遠600公里,主要針對的是解放軍的東風11和東風15等短程彈道導彈。
然而,面對解放軍的飽和攻擊,這種防御系統幾乎毫無意義,島內愛國者系統彈藥儲備不到600枚,單次攔截至少需要兩枚,而解放軍擁有的短程導彈數量龐大,足以形成無法防御的攻勢。
更令人擔憂的是,愛國者系統嚴重依賴美軍數據鏈和衛星預警信息,一旦開戰,這些外部鏈接很可能被直接切斷,使整個系統形同虛設。
而面對東風21D、東風17等高超音速武器,愛國者系統根本沒有有效攔截能力,賴清德想通過這種方式保護自己,無異于用紙籬笆擋洪水。
在大陸強大的軍事監控能力下,賴清德的"臨陣脫逃"計劃基本不可能實現,即使他派出再多的海軍陸戰隊進行護衛,在解放軍的海空立體作戰面前也不堪一擊。
正如大陸方面所言,即使賴清德真的能夠逃脫,大陸也必將在全球范圍內對其進行追責,這種追責不僅來自軍事和法律層面,更來自日益對臺灣形成壓力的國際環境。
臺獨末路已成定局
在國際舞臺上,臺灣的處境正變得越來越尷尬,即便美國不斷在臺灣問題上挑釁,國際社會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認同卻始終堅如磐石。
近期,世界衛生大會(WHA)拒絕臺灣參與,便是最好的例證,盡管美國為首的反華勢力與民進黨當局狼狽為奸,企圖以此為突破口挑戰"一個中國"原則,但最終北京作出不同意臺灣參加的決定,并獲得國際社會廣泛理解和支持。
我國外交部明確表示,這充分說明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不容挑戰、不可撼動。
美國雖然在臺灣問題上不斷發出雜音,卻無法改變國際大勢,這些行為不過是美國在對華"黔驢技窮"后,試圖為即將開始的中美第二階段談判增加籌碼的手段。
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宮后,多次向中國發起挑戰,但在5月12日不得不與中國達成一個臨時的降關稅協議,這已經明顯表明美國在對華關系中的被動地位。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近年來,多個曾與臺灣有"邦交關系"的國家相繼與中國大陸建交,進一步縮小了臺灣的國際空間。
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對臺灣參與的態度,也更加符合一個中國原則,面對這種趨勢,賴清德的"臺獨"行為無異于逆流而動,注定失敗。
即使美國愿意為臺灣提供支持,也無法改變國際格局,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賴清德的"臺獨"夢想注定是一場空,他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孤立,最終為兩岸統一大業畫上句號。
結語
"臺獨"是死路,賴清德的末路已成定局。無論是大陸的嚴厲警告還是解放軍的精準監控,都顯示大陸有充分能力和決心阻止臺獨圖謀。
國際社會越來越多地重申一個中國原則,賴清德面臨前所未有的國際孤立困境,即使美國挑釁,也改變不了臺灣最終回歸祖國的歷史大勢。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臺灣民眾應該如何看待臺獨的危害?和平統一是否才是臺灣唯一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