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閬中市堅持“黨建引領、強街賦能、多元共治”的總體思路,以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為牽引,統籌補齊機制短板、破解民生難題、提升服務質效,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路徑,切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一、聚焦機制創新,構建黨建引領“全鏈條”。始終堅持把健全完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作為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的關鍵點,強化系統思維,構建上下貫通、左右協同的工作體系。一是健全協同聯動機制。設立由市委書記擔任總召集人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協調機制,同步明確副總召集人、召集人和成員單位,構建起組織部、社工部雙核驅動,24個職能部門協同發力的工作格局。細化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工作任務清單,明確75項重點任務,建立聯席會商、定期調度、分線推進等工作制度,高效落實優化網格設置、規范村(社區)掛牌等重難點工作28項。二是深化強街賦能改革。持續推動重心下移、權力下放、資源下沉,推行“權責”匹配改革,下放行政執法、公共服務等7類32項權限,加大編制資源向鄉鎮(街道)傾斜力度,賦予鄉鎮(街道)對派駐機構的考核評價、任免建議等權力,健全“街(鎮)呼市應、上下聯動”工作機制,確保基層有人干事、有權管事、有資源辦事。三是優化平急轉換機制。依托市級指揮中心、鎮街分中心和網格前哨站,構建起“1+28+N”扁平化應急指揮體系,實現應急指揮縱向貫通。持續深化“雙報到”活動,6000余名在職黨員下沉社區(網格),組建應急突擊隊320支,在疫情防控、防汛搶險中快速響應,2024年化解險情67起,轉移群眾2300人次,群眾滿意度達98%,古城“聯防”黨員志愿服務項目獲全國金獎。
二、聚焦為民解憂,破解治理堵點“增實效”。始終把解決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推動治理增效的著力點,持續疏通基層治理難點堵點,切實兜牢民生幸福底線。一是老舊小區治理破題突圍。實施“拆墻并院2.0”計劃,多方爭引資金1.5億元完成保寧醋小區、絲綢小區等68個老舊小區及文昌宮、古蓮池等12條街巷改造,惠及群眾7萬余人。針對老舊小區物業服務“無人管、管不好、管理難”等問題,探索“公開選聘提升一批、社區組織領辦一批、自主管理分解一批、國有企業兜底一批”治理模式,實現172個城市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二是遺留問題化解逆勢而上。建立“市委書記牽頭攬總、市委副書記跟蹤督辦、行業部門具體落實”的民生遺留問題化解專班,大力實施“斷頭路貫通、沉睡項目喚醒、問題樓盤清零”三大工程,如期打通群眾呼聲強烈的南池路等5條城市斷頭路,升級改造迎賓大道等4條城市主干道,天象廣場等4個沉睡停車場全面復工,黃連埡棚改項目實現585戶“零投訴”回遷,歷時20年的還房小區全面實現辦證,30個問題樓盤12625套房屋實現“首次登記”,山湖語、恒大濱江左岸一期、恒大二期4061套“保交樓”任務全面完成。三是綜治服務智啟新篇。持續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構建“線上+線下”新型綜治中心一體化解決模式,在線上整合“雪亮工程”“閬中慧辦”等數字化平臺,建立數字檔案10萬余條,歸集人社、民政、司法等14個部門70余項業務實現一網通辦。在線下構建“1+N”綜治服務體系,投資548萬元建成1個市級綜治中心及19個鎮街分中心,推動群眾接待中心(信訪)、矛調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及相應資源力量整合,實現化解群眾糾紛“只進一扇門”。2024年累計化解糾紛3986件,高效辦結網格事件6.1萬件。
三、聚焦服務增效,織密多元共治“幸福網”。始終把提升服務質效作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切入點,統籌推進服務陣地升級、治理隊伍建強、多元力量整合等重點任務,不斷夯實基層善治共治基礎。一是著眼“集約高效”,建設標準陣地。按照“辦公場所最小化、服務空間最大化”理念,積極推進40個黨群服務陣地功能重塑、顯化升級,依托古城客棧、景區書屋聯合打造“紅色驛站”28個,統籌城市社區嵌入養老、托幼等服務設施建設,打造1公里服務半徑、15分鐘步行可達的綜合服務矩陣。實施慈善社區培育計劃,設立社區慈善基金40支,募集資金近200萬元,定向用于老殘孤困特殊人群幫扶等公益事業,打造“山里娃夏令營”“鄰管家”等公益品牌14個,累計服務10000余人次。二是著眼“基層善治”,建強治理隊伍。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的標準選配社區專職工作者790名,從大學生、網格員等群體中摸排后備力量200余名,確保每個社區至少有2名后備力量,為社區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常態化開展社區工作者“擂臺比武”,依托政德文化教育基地及5個社區名師工作室,采取專題輔導、實地觀摩、跟班實訓等方式,舉辦相關培訓9期1000余人次,持續提升基層干部促治善治能力。三是著眼“多元共治”,建優服務品牌。打造“區域化黨建”品牌,推動10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從駐區單位、轄區企業等群體中選聘社區兼職委員52名,達成“服務清單”105個,領辦服務事項215件,持續壯大社區治理服務資源供給。積極探索新就業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引導200余名快遞、外賣等新就業群體到社區報到備案,選聘流動網格員20名,通過快遞員、外賣員等“隨手拍”“隨時報”,發現安全、環保等問題200余件次,切實將“治理變量”轉化為“治理力量”。(杜偵萍、王梓、侯朝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