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現在的基層干部,真是膽子越來越大了!"這是最近在機關單位流傳的一句話。確實,隨著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改革不斷深入,一些村干部的工作方式和態度也在悄然變化。但是,權力與責任的邊界在哪里?今天我就要分享一個讓人深思的真實故事。
01
"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嗎?這是縣委書記的車!"
我坐在駕駛座上,從后視鏡里看到站在路中間的那個身影,依然紋絲不動。天空下著小雨,他穿著一件灰藍色雨衣,雙手叉腰,就那么直挺挺地站在坑洼不平的鄉村公路上。
"對不起,郭書記。這個村子的規矩,誰來都得交過路費。不然,繞道走。"
我轉頭看了一眼后座上的縣委書記郭明,他的臉色已經鐵青。作為縣委書記的專職司機,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停下,我來處理。"郭書記突然開口,語氣出奇地平靜。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按照慣例,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直接通知鄉鎮領導或者公安介入處理才對。但郭書記卻示意我把車停在路邊,然后自己推開車門走了下去。
雨越下越大,我看到郭書記走到那個村書記面前,兩人站在雨中交談,我透過雨刷器的擺動看不真切他們的表情,只能隱約聽到幾句交談的聲音,但很快就被雨聲淹沒了。
十分鐘后,郭書記回到車里,渾身濕透,但臉上卻帶著一絲我讀不懂的笑意。
"郭書記,要不要報警?這也太囂張了!"我試探著問道。
"不用,按他說的做。"郭書記的回答讓我震驚。
"什么?"
"去交錢。現在。"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縣委一把手,被一個小小的村書記攔路索要過路費,居然就這么同意了?這完全不符合郭書記一貫的作風啊!他在全縣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絕不會向任何不合理要求低頭的。
正當我猶豫不決時,郭書記補充道:"向鄉親們低頭不丟人,去吧。"
雨水順著擋風玻璃流下,像我此刻復雜的心情。我走下車,撐著傘朝那位村書記走去。近距離看,這是個約莫五十歲左右的中年男子,皮膚黝黑,眼神堅定,完全沒有一點對縣領導的敬畏。
"五十元,給村里修路用的。"他伸出手,聲音不大但很有力。
我掏出錢包,抽出一張五十元鈔票遞給他,他接過錢,從口袋里掏出一個手寫的收據,認真地填寫起來。
"這是什么意思?"我忍不住問道。
"收錢就得給收據,這是規矩。"他說得理所當然,"告訴你們郭書記,歡迎下次再來,但規矩不能破。"
回到車上,我把收據遞給郭書記,他接過來看了一眼,居然笑了。那笑容讓我更加不解。
"開車,我們去河灣村。"郭書記收好收據,靠在座椅上閉目養神。
一路上,我滿腹疑慮。縣委書記被一個小小的村干部攔路要錢,這要是傳出去,不知道會引起什么樣的風波。但更讓我困惑的是,郭書記為什么會如此平靜地接受這一切?
02
車子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前行,我心中的疑問越來越多。雨已經停了,陽光穿透云層,灑在濕漉漉的路面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帶。
"郭書記,那個村書記是不是不認識您啊?"我小心翼翼地問道。
郭書記睜開眼睛,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他認識我,比你想象的還要清楚。"
"那他為什么......"
"老陳啊,有些事情不是你看到的那樣簡單。"郭書記打斷了我的話,"先把車開到河灣村,到了你就明白了。"
三十分鐘后,我們到達了河灣村村口。這是一個位于山溝里的小村子,與剛才那個攔路的村子只有一山之隔。和許多偏遠山村一樣,這里的基礎設施相當落后,村口的路面坑洼不平,兩旁的房屋也顯得破舊。
剛停好車,一個熟悉的身影就出現在了我們面前——正是剛才那位攔路收費的村書記!他已經換了一身干凈的衣服,站在村口等候多時了。
"李書記,辛苦了。"郭書記下車后,主動伸手與他握了握。
"郭書記親自來,我們村的老百姓臉上有光啊!"被稱作李書記的男人笑容滿面,完全沒有了剛才的強硬態度。
我站在一旁,徹底懵了。這是什么情況?難道這一切都是安排好的?
郭書記轉頭對我說:"老陳,你跟著一起來吧,今天讓你開開眼界。"
我跟在兩人身后,走進了村子。路兩旁的村民看到郭書記,紛紛熱情地打招呼,有幾個老人甚至激動地拉著郭書記的手不放。這種熱情,明顯不是臨時組織起來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尊敬。
"上次您來還是半年前,現在村里的變化可大了。"李書記帶著我們穿過村子的主干道,指著兩旁煥然一新的房屋說。
確實,越往村子里走,環境就越好。道路平整寬敞,兩旁種著整齊的花草,房屋雖然不高大但整潔美觀,完全看不出這是一個偏遠山村。
"這都是李書記的功勞啊。"郭書記笑著說,"我只是順水推舟罷了。"
李書記擺擺手:"要不是郭書記支持,哪有今天的河灣村?"
"這個收過路費的事情,效果怎么樣?"郭書記突然問道。
李書記笑了:"大有收獲!半年來一共收了三萬八千多元,全部用在了村里的公共設施建設上。您今天交的那五十元,也會一分不少地用在修路上。"
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收過路費"是個正經的村集體項目!
正當我想繼續了解更多細節時,一陣香氣飄了過來。
"郭書記,李書記!飯菜準備好了,請進來嘗嘗!"一位中年婦女從不遠處的院子里走出來招呼我們。
"這是我愛人,"李書記解釋道,"知道郭書記要來,昨天就開始準備了。"
郭書記看了看手表:"正好到吃飯時間,就打擾了。"
"郭書記您哪里的話,來我家吃飯是給我臉上添光啊!"李書記熱情地把我們引進院子。
院子里布置得很溫馨,一張大圓桌上已經擺滿了農家菜,旁邊坐著幾位村民,看樣子是村里的其他干部。桌上的菜肴都很家常,沒有什么山珍海味,但看起來非常可口。
就在我們準備入席時,李書記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他的表情立刻變得凝重,幾句簡短的交談后,掛斷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