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我站在燈火通明的機械廠車間內,身后是滿臉焦急的總經理,還有一群看起來有些慌亂的年輕工程師。
“承杰,這條生產線你最熟悉,現在只能靠你來救場了!”
總經理的語氣里滿是懇求。
我輕輕撫摸著那臺已經陪伴我三十多年的大型設備,嘴角不自覺地泛起一絲苦笑。
“我今天上午才剛辦完退休手續啊。”
我輕聲說道,目光緩緩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最后停留在那些年輕的面孔上。
“你們,真的準備好聽我說實話了嗎?”
會議室里掛滿了彩帶和氣球,洋溢著喜慶的氛圍。
“趙承杰同志,三十五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技術精湛。今天我代表公司全體員工,感謝你為振華機械廠做出的卓越貢獻!”
總經理宋志賢手捧一座水晶獎杯,臉上掛著官方卻也真誠的微笑。
掌聲在會議室里此起彼伏。
我站在臺上,有些局促地接過獎杯和證書。
“謝謝大家。”
我清了清嗓子,聲音有些哽咽。
“三十五年前,我剛進廠的時候,還是個懵懂的小伙子,什么都不懂。是老師傅們一點一點教我,手把手帶我。從學徒到技術員,再到技術主管,我見證了振華從小作坊發展到如今的大型企業。”
我指了指墻上的老照片。
“記得那是1990年,公司引進第一條德國進口的自動化生產線,我有幸參與了安裝調試。那時候他們幾個年輕人,天天泡在車間,跟著德國專家學習,晚上回去還要翻譯資料,研究圖紙。”
臺下的老同事們紛紛點頭,臉上浮現出回憶的神情。
“現在,他們振華的核心設備全都是自己設計、自己制造,這是我最驕傲的事情。”
楊韜,我的老搭檔,舉起杯子:“來,為承杰干一杯!退休快樂!”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向我致意。
我環視著這些熟悉的面孔,有人和我一起扛過設備故障到深夜,有人和我一起在工廠里度過無數個春節。
這些年來,他們一起經歷了太多。
“感謝各位同事這么多年的支持和幫助。”
我微微鞠躬,眼角有些濕潤。
退休對我來說,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從今天起,我將不再是那個被所有人依賴的技術主管,而只是一個普通的退休老人。
午餐會后,我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收拾東西。
墻上掛滿了獎狀和證書,角落里堆著各種技術資料和手稿。
三十五年的職業生涯,積累了太多回憶。
我小心翼翼地將一本破舊的筆記本放進箱子。
那是我剛入廠時,記錄師傅們口述經驗的本子,字跡已經有些模糊,但對我來說,這比任何獎杯都珍貴。
我坐在椅子上,環顧著這個我待了三十五年的小小辦公室。
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著我的記憶:墻角那個工具箱,是我剛入廠時師傅送的;書架上那本德文技術手冊,是我一字一句翻譯出來的;桌上那個小模型,是團隊攻克了一個技術難關后,大家一起做的紀念品。
想到這些即將成為過去,我心中不免有些落寞。
這時有人敲門,打斷了我的思緒。
孫強,公司總工程師,走了進來。
“承杰,走的時候把技術資料都整理一下,移交給小嚴吧。”
我點點頭:“我都整理好了,這兩天陸續教他。不過有些東西,三言兩語說不清楚。”
孫強擺擺手:“差不多就行,反正有問題可以隨時請教你嘛。”
我眉頭微皺。
這種敷衍的態度,正是我一直擔心的。
技術不是簡單的資料交接,而是經驗的傳承。
我想起這些年來,多次提出建立技術培訓體系的建議,都被以各種理由推掉了。
“孫工,咱們公司的技術檔案管理還是太薄弱了。我這些年的經驗,如果不系統地整理出來,遲早會有問題。”
孫強笑著拍拍我的肩膀:“承杰,你太謙虛了。有問題,他們不是還可以請你回來指導嗎?”
我欲言又止,最終只是輕輕嘆了口氣。
我看著孫強離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擔憂。
這種過度依賴個人經驗而忽視系統建設的做法,早晚會出問題。
收拾完辦公室,我最后一次走過工廠的車間。
機器的轟鳴聲,金屬的味道,忙碌的工人,這些都是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日常。
從明天開始,這一切都將與我無關。
走出公司大門,我回頭望了一眼。
陽光下,“振華機械廠”幾個大字格外醒目。
這里承載了我大半生的青春和汗水。
從今天起,我就是一個普通的退休老人了。
這個認知讓我心中五味雜陳。
一方面我終于可以好好休息,陪伴家人;另一方面,離開了工作崗位,我又仿佛失去了人生的一部分。
“爸,來嘗嘗我做的紅燒肉,專門為你慶祝退休的!”
趙旭超,我的兒子,將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紅燒肉放在桌上。
我家的客廳里,餐桌上擺滿了豐盛的菜肴。
除了紅燒肉,還有清蒸魚、小炒青菜、木耳肉片、番茄蛋湯,以及我最愛的糖醋排骨。
妻子沈鴻雁笑著說:“老趙,從今天起,你可就是自由人了。明天帶你去公園跳廣場舞,他們舞蹈隊正缺男同志呢。”
我被逗笑了:“我可跳不來那些花里胡哨的舞蹈。”
“怕什么,慢慢學唄。以后日子長著呢!”
說著妻子給我倒了一杯啤酒:“來,為你的退休干杯!”
我看著妻子欣喜的臉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這么多年來,為了工作,我犧牲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時間。
現在終于可以好好彌補了。
兒子在一旁問道:“爸,退休后有什么計劃嗎?”
我思考了一下:“打算先休息一段時間,陪陪你媽。然后可能去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
沈鴻雁插話:“還有啊,咱們終于可以去看你表哥家的新房子了。我都邀請他們好幾次了,你每次都說工作忙走不開。”
我笑著說:“是啊,以后有的是時間。”
三人正舉杯慶祝,慶祝我正式退休,桌上的菜肴還冒著熱氣,可我的手機卻不合時宜地響了起來。
我拿起手機一看,來電顯示是孫強。
“不會又有什么事吧?”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接起了電話。
“承杰,出大事了!”
電話那頭,孫強的聲音異常緊張,還帶著一絲顫抖。
“一號生產線出故障了,完全停擺了!技術部門的人都看過了,沒人能解決!剛好趕上他們給英國客戶的訂單生產周期,如果延誤交付,違約金高達上百萬啊!”
聽到這個消息,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兒。
一號生產線可是公司的命脈,要是真出了大問題,損失可不僅僅是違約金那么簡單。
“什么故障?”
我急忙問道,聲音不自覺地嚴肅起來,眉頭也緊緊皺了起來。
“具體說不清楚,系統報警,但找不到原因。你最熟悉這條線了,能不能過來看看?”
孫強的聲音里滿是期待。
我沉默了,心里五味雜陳。
這條生產線是公司的命脈,也是我親手安裝調試的。
平時有什么疑難雜癥,都是我來處理。
可現在我已經不是公司員工了。
剛剛結束了三十五年的工作生涯,連慶祝的飯菜都還沒吃完,就被要求回去救火?
“老趙,誰啊?”
沈鴻雁在一旁問道,她的眼神里滿是疑惑。
我捂住話筒,小聲說:“廠里生產線出問題了,讓我去看看。”
沈鴻雁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她生氣地說:“你都退休了,還找你?他們技術部那么多人,難道都是吃干飯的?”
沈鴻雁的話讓我更加猶豫了。
是啊,公司有技術部門,有那么多年輕工程師,為什么一出問題就想到我?
電話那頭的孫強聽到了動靜,著急地說:“承杰,我知道你剛退休,但這次真的是緊急情況。全公司上下都指望你了!”
我能感受到孫強話語中的焦急。
作為老同事,孫強平時待我不錯,這次主動打電話來求助,想必情況確實嚴重。
趙旭超在一旁勸道:“爸,你就去看看吧,一直以來不都是你負責的嗎?”
沈鴻雁瞪了兒子一眼,沒好氣地說:“你懂什么?你爸辛辛苦苦干了一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廠里二話不說就讓我去救火,這像話嗎?”
趙旭超縮了縮脖子,但還是小聲說:“爸爸只是去看看,又不是回去上班。”
沈鴻雁更加生氣了,她提高了音量:“看看?今天是看看,明天又是什么?他們是不是覺得你爸退休了就沒事做,隨叫隨到?”
我陷入了兩難境地,心里像有兩個小人在打架。
一方面,我理解妻子的情緒。
今天是我退休的第一天,本該好好慶祝,享受家庭時光;另一方面,我又放心不下那條我參與安裝的生產線。
“孫工,我……”
我猶豫著,不知道該怎么開口。
孫強急忙說道:“承杰,總經理說了,只要你能解決問題,公司一定重謝!”
我搖搖頭,無奈地說:“不是錢的問題……”
我看著滿桌的菜肴,看著妻子失望的眼神,又想著公司面臨的危機,心里亂成了一團麻。
“那你考慮一下吧,事態緊急,越快越好。”
孫強說完就掛了電話。
餐桌上的氣氛瞬間凝固了,大家都沉默不語,只有窗外的風聲呼呼作響。
“你不會真想去吧?”
沈鴻雁問道,語氣中帶著明顯的不滿,她的眼神里滿是委屈。
我看著熱氣騰騰的飯菜,胃口全無,心里像壓了一塊大石頭。
我想起了那條生產線上的每一個零部件,每一個參數,心里隱約有了判斷。
但是我剛剛才辦完退休手續啊,難道真的要回去嗎?
我試探著說道:“鴻雁,你別生氣。我就去看看,很快就回來。”
沈鴻雁冷笑一聲:“看看?你以為我不了解你?一旦去了,肯定又要忙到半夜。今天是咱們一起慶祝的日子,你就這么放下家人,跑去給公司救火?”
我知道妻子說得有道理。這些年來,為了工作,我錯過了太多家庭時光。兒子的畢業典禮,妻子的生日聚會,多少次因為突發的工作問題而推遲或取消。
“鴻雁,我……”
我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該說什么。
“你什么你!今天你要是去了,以后就別指望有清靜日子過了。他們肯定會覺得,你退休了也是隨叫隨到的!”
沈鴻雁的話說到了點子上,她的眼眶都紅了。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腦海里不斷浮現出生產線上的場景和妻子失望的臉龐。
電話又一次響起,這次是宋志賢,公司總經理。
來電顯示的那一刻,我就明白,情況比我想象的更嚴重。
總經理親自打電話,這在以往很少發生。
“老趙啊,我是小宋。”
宋志賢的聲音從電話那頭傳來。
他故意用這種親切的稱呼,盡管平時在公司里,我從來不這么叫我。
“聽孫工說了生產線的事情,情況很緊急啊。你看……”
宋志賢的語氣里帶著一絲討好。
我打斷了他:“宋總,我上午才辦完退休手續。”
宋志賢尷尬地笑了笑:“是啊,真是不湊巧。他們也不想打擾你的退休慶祝,但確實是特殊情況。”
宋志賢停頓了一下,聲音變得誠懇起來:“老趙,你在振華工作了三十五年,是他們最資深的技術專家。那條生產線你比任何人都熟悉。如果你能幫這個忙,我代表公司向你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感受到宋志賢話語中的緊迫感。
作為總經理,宋志賢平時很少直接處理技術問題,這次親自打電話來,說明問題確實棘手。
“我知道,我知道。”
宋志賢的語氣更加懇切:“但這不是一般的故障啊。英國客戶的訂單如果延期,不僅是違約金的問題,還會影響他們公司在國際市場的信譽。”
我眉頭緊鎖,心里十分沉重。
這個英國客戶我是知道的,是公司近年來好不容易開拓的高端市場,關系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你們技術部不是有江工嗎?我跟我一起負責過那條線好幾年了。”
“江工去年跳槽了,去了競爭對手那邊。”
宋志賢的聲音里帶著一絲無奈。
我一愣:“那小張呢?他也很熟悉設備啊。”
宋志賢支吾了一下:“小張……他現在負責銷售了,很少碰技術了。”
我心中一沉,一種不好的預感涌上心頭。
公司一直以來重銷售輕技術的風氣,讓我很是無奈。
好多技術骨干都轉行或者跳槽了。
聽到這里,我的心情更加復雜了。
看來公司的技術團隊已經青黃不接了。
那么多年輕工程師,卻沒有一個能獨立解決問題。
“老趙,你也知道,現在年輕人不愿意踏實鉆研技術了。一心想著當管理,做銷售,技術崗位留不住人啊。”
宋志賢的話讓我想起了自己多次提出的建議: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建立技術晉升通道,重視技術培訓。
這些建議大多被以“成本壓力”、“人員流動性大”等理由擱置了。
現在恰恰是這些問題,讓公司在關鍵時刻缺乏技術支持。
我猶豫著說道:“我實在是不方便,剛退休,家里……”
“老趙,公司發展到今天,有你的一份功勞啊。現在公司遇到困難,你難道坐視不管嗎?”
宋志賢開始打感情牌,聲音里帶著一絲哀求。
沈鴻雁在一旁使勁搖頭,臉上寫滿了不滿,她的眼神里充滿了憤怒。
她小聲但堅定地說:“別去,他們就是想利用你的感情。今天去了,以后有事沒事都會來麻煩你。”
趙旭超遞給父親一張紙條,上面寫著:爸,您就去看看吧,解決了問題也是對自己能力的證明。
看著兒子的紙條,我內心的天平開始傾斜。
作為一個在崗位上奉獻了一輩子的技術人員,我對那條生產線實在難以割舍。
它不僅僅是我職業生涯的驕傲,更是公司得以運轉的關鍵所在。
我猶豫了許久,才緩緩開口:“我可以過去看看,但能不能解決,我可沒法打包票。”
電話那頭的宋志賢明顯松了一口氣:“太好了!我這就派車去接您。”
掛了電話,沈鴻雁立刻就不樂意了:“你怎么就答應了呢?你這退休第一天就這么泡湯了!他們把你當成什么了?救火隊員嗎?出了問題才想起你,平時給過你什么好處?”
我伸手想拉住妻子的手,卻被她巧妙地躲開了。
“鴻雁,別生氣。我在那條生產線上工作了十多年,對它的了解最深。要是真出了大問題,我不去看看,心里始終不踏實。”
沈鴻雁冷笑一聲:“你就是這樣,心里永遠把公司放在第一位。這么多年,因為工作你耽誤了多少家庭聚會?錯過了多少重要時刻?現在好不容易退休了,還是放不下!”
她的話讓我心頭一震。
確實,這些年為了工作,我犧牲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時間。
兒子上大學時,我因為設備調試沒能參加開學典禮;妻子過五十歲生日時,我因為處理設備故障只匆匆露了一面;去年春節,我為了趕工期,初三就回到了工廠。
現在回想起來,我心中滿是愧疚。
沈鴻雁氣呼呼地說:“你呀,就是太老實了!你想過沒有,你已經退休了,萬一在廠里出了什么事,工傷保險什么的都沒有了,到時候怎么辦?”
這個問題讓我愣住了。
確實,我的身份已經變了,不再是公司的員工了。
從法律層面來講,要是在公司發生意外,責任歸屬會變得極其復雜。
趙旭超趕緊打圓場:“媽,你別這么說。爸爸只是去看看,又不是去一線操作,能有什么危險?再說了,這也是對爸爸專業能力的認可啊。”
沈鴻雁白了兒子一眼:“你懂什么?你爸這輩子都在為公司操心,好不容易退休了,就該好好享享清福了!他們那邊技術部幾十號人,連個設備故障都解決不了,平時都干什么去了?”
趙旭超被母親的氣勢鎮住了,不敢再說話。
我看著妻子氣呼呼的樣子,心里十分矛盾。
一方面,我確實想好好休息了;另一方面,想到那條我親手安裝的生產線可能因為我的不作為而導致公司遭受重大損失,我又覺得過意不去。
這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鴻雁,就當我去看看老朋友,解決了問題我就回來。兩個小時,最多兩個小時。”
沈鴻雁氣得轉身進了臥室,重重地關上了門。
趙旭超嘆了口氣:“爸,您去吧,我會勸媽媽的。不過,您得答應我,不管能不能解決問題,兩個小時內一定回來。”
我點點頭,起身去換衣服。
這個退休第一天,注定不會平靜了。
站在臥室里,我看著掛在墻上的全家福,陷入了沉思。
照片里我和沈鴻雁站在中間,兒子趙旭超站在一旁,全家人笑得十分燦爛。
那是去年春節拍的,也是難得的全家團聚。
我心里五味雜陳。
這些年為了工作,我犧牲了太多陪伴家人的時間。
多少個節假日,我都在廠里加班處理故障;多少次家庭旅行計劃,因為生產任務突然增加而取消。
沈鴻雁從來沒有抱怨過,一直默默支持我的工作。
兒子趙旭超從小就很懂事,理解父親的工作性質,即使在同學面前,也為有一個技術專家的父親感到驕傲。
現在好不容易退休了,本該好好彌補這些虧欠,卻又被公司的電話打斷。
我換上外套,看著鏡子中的自己。
歲月的痕跡已經爬上了我的臉龐,曾經烏黑的頭發也已經花白。
三十五年的工作生涯,我付出了太多,收獲了尊重和成就感,但也錯過了太多家庭時光。
“還要再去一次嗎?”
我問自己。
在內心深處,我清楚,這不僅僅是去不去看設備的問題,而是一個原則問題。
如果這次輕易答應,以后類似的請求肯定會源源不斷。
我想起了自己剛進廠時的情景。
那時的老師傅們技藝精湛,待人熱情,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
他們常說:“咱們做技術的,就是要把本事教給下一代,不能帶到棺材里去。”
中年時,我也曾帶過不少徒弟。
我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每一個細節,鼓勵年輕人提問,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教訓。
我希望這些年輕人能夠超越自己,成為更優秀的技術人才。
可現在呢?
年輕人浮躁,不愿意下苦功夫鉆研技術;公司也過分追求短期利益,忽視了技術傳承。
每次設備出現故障,總是第一時間想到我,卻不重視日常的技術積累和人才培養。
這種狀況,是難以持續下去的。
我穿上外套,看了看手表。
下午三點,正是工廠最忙的時候。
我想起孫強在電話里焦急的語氣,又想起沈鴻雁憤怒的眼神。
兩相權衡之下,我決定還是去看看。
我輕聲自語:“算了,去看看吧。不管怎樣,那條生產線凝結了我大半輩子的心血,不能眼睜睜看它癱瘓。”
但同時,我心里也暗暗做了決定。
這次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無條件幫忙了。
是時候讓公司重視技術傳承問題了。
我想起了一年前提交的那份《技術人才培養和知識傳承建議書》,當時被壓在了辦公桌底下,從未被討論過。
也許現在是重提這些建議的時候了。
我拿起手機,給沈鴻雁發了條短信:“我盡快回來,晚飯前一定到家。愛你。”
發完短信,我深吸一口氣,離開了家。
振華機械廠的大門口,一輛黑色轎車早已等候多時。
“趙師傅,快請上車,廠里都等急了!”
司機小馮是我的老熟人,滿臉焦急。
一路上,小馮不停地抱怨:“這次可真夠嗆,國外來的大客戶,幾百萬的訂單啊!總經理急得頭發都快掉光了,技術部的人圍著設備轉了一上午,就是找不出問題。”
我靜靜地聽著,腦海中已經開始分析可能的故障點。
“最近生產線有什么變動嗎?”
小馮想了想:“好像上周更新了控制系統的軟件,廠家例行升級。”
我輕輕點了點頭,神情中帶著思索。
軟件升級極有可能致使參數出現變動,要是沒能及時進行調整,極大概率會引發故障。
車子緩緩駛入廠區,徑直朝著一號車間開去。
遠遠地,我就瞧見車間外圍著一群人,一個個都眉頭緊鎖,滿臉愁容。
宋志賢和孫強站在人群最前面,一瞧見我,立馬快步迎了上來。
“老趙,你可算到了!”
宋志賢滿臉都是焦慮,平日里那西裝革履、精神抖擻的模樣早已不見蹤影。
額頭上的汗珠不停地滾落,眼中的焦急之色盡顯無遺,足見情況有多么緊急。
孫強也急忙上前幾步:“承杰,太感謝你能來了。他們實在是沒辦法了,才來打擾你。”
我沒有多說什么,徑直朝著那臺龐大的設備走去。
這是一條從德國進口的高精度機械加工生產線,堪稱公司的命脈所在,每天創造的產值占公司總產值的三分之一。
它價值數千萬,是公司多年前斥巨資引進的核心設備。
我曾帶領團隊參與了這條生產線的安裝、調試以及后續的維護工作,對它的每一個零部件、每一個參數都了如指掌,就如同熟悉自己手掌上的紋路一般。
設備四周圍滿了技術人員,操作面板上的紅燈不停地閃爍著,還發出刺耳的警報聲,仿佛在焦急地訴說著故障。
我環顧了一圈,發現這些技術人員大多是年輕的面孔,只有寥寥幾個是我認識的老同事。
這更加印證了我心中的擔憂:公司的技術隊伍確實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狀況。
我直截了當地問道:“故障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一個年輕工程師趕忙回答:“上午十點左右,系統突然報警,緊接著整條生產線就停止運轉了。他們仔細檢查了機械部分,沒有發現任何異常;電氣系統也進行了全面檢測,一切正常;軟件系統更是重啟了三次,可還是老樣子。”
我微微點頭,走到控制臺前,熟練地操作起來。
控制屏上跳動著各種參數和警報信息,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看得一頭霧水,但在我眼中,這些信息都有著清晰的規律可循。
我調出故障記錄,逐條仔細查看報錯信息。
“最近有沒有對系統進行過升級或者改動?”
我一邊問,眼睛一邊緊緊盯著屏幕。
孫強搖了搖頭:“沒有大的改動,就是上周更新了一下控制軟件,是廠家的例行升級。”
我眼睛一亮:“更新之后有沒有重新校準參數?”
“參數?應該沒有吧,升級又沒對硬件進行變動。”
孫強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
我沒有說話,繼續查看系統日志。
我的表情漸漸變得凝重起來,額頭上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這種系統故障看似簡單,實則隱藏著不少技術陷阱。
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損壞。
車間里安靜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眼睛緊緊地盯著我。
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氛圍,連每個人的呼吸聲都顯得格外清晰。
宋志賢在一旁低聲問孫強:“怎么樣?承杰能解決嗎?”
孫強聳了聳肩:“別人我不敢說,承杰來了,至少有七成把握。”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我的表情越來越凝重。
我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翻到某一頁,對照著控制屏幕上的數據。
這本筆記本記錄了我這么多年來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是我最為珍貴的技術財富。
小張,一個年輕工程師,偷偷瞄了一眼我的筆記本,被上面密密麻麻的參數和注解震驚了。
他從未見過如此詳盡的技術記錄。
“我大概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
我終于開口,聲音沉穩而又篤定。
所有人都如釋重負,齊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了我。
我頓了頓:“但是……解決起來并不簡單。”
這句話讓所有人的心又提了起來。
“什么意思?難度很大嗎?”
宋志賢緊張地問道,額頭上的汗珠越冒越多。
我合上筆記本:“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管理問題。”
宋志賢和孫強面面相覷,不明白我為何突然提及管理問題。
“老趙,現在最重要的是恢復生產,其他的事情可以以后再談。”
宋志賢急切地說,額頭上的汗珠不停地滾落。
“你看,你是他們的技術顧問,公司付給你顧問費,你來主持這次搶修工作,怎么樣?”
宋志賢的語氣中透露出迫切,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
我搖了搖頭:“我今天上午才辦的退休手續。”
我的語氣平靜,但眼神卻無比堅定。
宋志賢一拍大腿:“這個好辦!我們可以簽一份臨時合同,聘請你為技術顧問,薪酬好商量!就算是按天計酬,也絕對不會虧待你!”
我環顧四周,車間里擠滿了人,有公司的高管,有技術部門的工程師,還有焦急等待的一線工人。
每個人的眼神中都充滿了期待和焦慮。
這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責任重量。
“宋總,我想先問你幾個問題。”
我的語氣依然平靜,但眼神變得更加堅定。
“你問。”
宋志賢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公司最近五年,技術培訓開展了多少次?技術檔案更新了嗎?老員工退休前,有沒有進行系統性的技術交接?”
我的問題一針見血,直直地戳中了公司管理的痛點。
宋志賢一愣,沒想到我會問這些問題。
他下意識地看了看周圍的管理層,發現大家都低下了頭,避開了眼神接觸。
他支吾了一下:“這個……公司這些年發展迅速,客戶訂單不斷,大家的精力都放在生產上了,這些方面可能……”
我直截了當地說:“可能疏忽了,對吧?”
宋志賢尷尬地點了點頭,臉上的表情既有無奈,也有愧疚。
孫強在一旁解釋:“人員流動太快了,很多老員工剛培養出來,就跳槽了,培訓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啊。”
我轉向那些年輕的工程師們:“你們誰看過這條生產線的完整技術檔案?”
年輕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一個人回答。
空氣似乎凝固了,氣氛變得更加緊張。
一個工程師小心翼翼地說:“趙師傅,技術檔案太零散了,而且很多是十幾年前的版本,根本找不全……每次有問題,他們都是直接請教您。”
我嘆了口氣。
我并不感到意外,但心中還是涌起一陣失落。
這么多年來,我一直希望能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建立一個系統的技術傳承機制。
但公司似乎并不重視這一點。
“我猜也是這樣。這么多年,公司一直依賴幾個老員工的經驗,卻沒有建立系統的知識傳承機制。”
我的話讓在場的管理層一個個都垂下了腦袋,誰也說不出話來。
宋志賢臉上有些掛不住,可更多的是著急:“老趙,這些問題咱以后慢慢解決。現在最要緊的是把生產線趕緊搶修好,不然這損失可就大了去了!”
我瞅著眼前這位總經理,回想起過去這幾年,自己不知道提了多少回技術培訓和檔案管理的事兒,可每次都被“成本壓力”和“進度緊迫”這些理由給擱置了。
我心里一陣失望,還夾雜著無奈。
這種管理思路,到最后肯定得鬧出更大的亂子。
我語氣平靜地問道:“宋總,你知道這次故障是怎么回事嗎?”
宋志賢搖了搖頭,眼神里滿是迷茫和焦急。
“上周軟件升級之后,得重新校準十七個關鍵參數。可這事兒壓根沒人知道,為什么呢?因為知道這事兒的老工程師秦峰去年退休了,而我那些經驗呢,既沒被記下來,也沒傳給新人。”
車間里安靜得掉根針都能聽見,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震驚地看著我。
我的話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直直地戳中了公司管理的要害。
技術傳承出現了斷層,這才是這次危機的根源所在。
我看著滿屋子的管理層和技術人員,緩緩地說出了一番讓所有人都為之震撼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