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想來中國,中方不理他,卻見了另一個美國人,這事兒不簡單** 特朗普最近主動說想來中國,說中美關系重要,自己很重視。聽上去挺熱情,但中方壓根沒接話。
這不是敷衍,這是明確的態度。 這時候,中方在北京卻接待了另一個美國人——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和。
這操作讓人覺得,真正能坐下來談事的,不一定是總統。 為什么不理特朗普?
很簡單。
第一,他嘴上說得好聽,干的事卻是另一套。對華為、對中國芯片的打壓一波接一波,前腳說想來訪,后腳就變本加厲搞制裁。
你要是對一個人又打又拉,你覺得別人會理你嗎?
這不是談合作,這是表演給選民看的。
第二,特朗普講話一向靠不住。今天說一套,明天就能反過來說另一套。
外交這事兒講的是信任感,不是你想來就能來。你不是來旅游的,你是來談國與國的事,中方當然得掂量清楚。
反過來看康京和這邊。雖然她只是民間組織負責人,不代表美國政府,但人家說話靠譜,表達也清楚。
王毅外長直接說了三點,句句有分量。第一,中方堅決反對美國芯片封殺,這是赤裸裸的單邊霸凌。
講白了,就是不吃你那一套。 第二,中國要搞多邊主義,不陪你美國玩“誰拳頭大誰說了算”的游戲。
你想一邊搞封鎖,一邊又說要合作?
對不起,這不是買賣,是賭局。
第三,王毅指了條路出來:亞太地區可以先走一步,民間可以先動起來。
意思是,別一上來就談什么國家元首級別的戰略合作,你那套大話、空話太多,先從有誠意的人聊起。
你要真想改善關系,就得先展現點真東西。 這場會見的關鍵在于,它告訴大家,中國不是閉門不談,而是挑對人談。
不是誰喊幾句“我想來了”,就得給你開門。得看你說了啥、做了啥、能不能聊得下去。
康京和也給了回應,說愿意多做橋梁,多些理解,少些誤會。這話聽著不虛,人家不是來湊熱鬧,是帶著建設性想法來的。
這事釋放出的信號其實挺清楚:中美的民間交流,還有空間;官方層面的冷處理,是態度,不是封死。
誰有誠意,誰就能坐下來。 現在美國那邊不少政客,一邊打壓中國,一邊又想拉中國給自己經濟站臺,這邏輯說不通。
真正想合作的,不是嘴上喊,而是看你實際做法。
很多人可能覺得,特朗普是總統,怎么能說不見就不見?
但現實就是這么現實,誰都知道他想的是連任,是選票。中方不配合他演戲,這才是理智的做法。
你可以把這當成一次外交信號測試。
誰靠譜,誰只是炒作,一眼就看穿。
真正有價值的交流,是雙方都愿意認真對話,不是你表演,我配合。 所以別覺得這次沒接特朗普就是僵局,其實是中方在重新定義“有效溝通”的方式。
合作是可以的,但必須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而不是誰嗓門大就誰先說話。
接下來還會不會有下一步動作?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誰要是真想修復關系,就得放下那些套路和算計,從實際行動開始。不好說。
否則,喊再多遍“想來訪”,也沒人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