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中國這一對大國博弈又開了新篇章,特朗普的訪華請求中方干脆直接給了個“冷處理”。
另一邊21號美國國會大樓內也是一片熱鬧,參議院開了個關起門來的內部會,主題無非是驢象兩黨又一次討價還價。
作者-甜 編輯-甜
這個電話取消和“隨時訪華”的操作,美國這是擺明了又想扮演一回“高人一等”的戲碼,口氣大得像在發號施令,這種自帶優越感的表態,聽起來讓人想笑,畢竟國際政治可是個看實打實實力和行動的地方,紙老虎吼得再響,也得有人買賬才行,而中國這次的冷處理。
就像一記漂亮的回旋踢,根本沒跟美國接這個招,干脆、利落、毫無耗費,就一個態度,既然你拿架子端著,那對不起,不奉陪,說白了,美方這頓操作,說難聽點就是“自作多情”,真以為隨口甩下一句“隨時訪華”,對方就得隨時迎接?現實可不是好萊塢劇本說改就改。
誠然,美國最近在中美關系上的表現,怎么看怎么像個自信過了頭卻步步犯錯的老頑童,一方面,美方一會制裁、一會打壓、一會挑釁中國的核心利益,一會又想著踢個皮球似的搞對話、緩和,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驢象兩黨,也沒閑著,21號的參議院閉門會議正是最新一把火。
燒在了國務院的改革與預算的問題上,通俗點講,他們覺得國務院這道機構,就像是輛舊車,哪哪兒需要修,資金花得也不痛快,還動不動看不起人,于是乎,會上各種意見層出不窮,但中心思想只有一個,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就這能吵一整天。
這其中,最富戲劇性的人物就非魯比奧莫屬了,這位美國參議員在會上開始了他慣用的表演套路,甩鍋和甩詞,魯比奧的觀點很簡單,“美國不允許中國替代我們”,換句話說,他依然沉溺于自己的“冷戰游戲”里,口口聲聲地將中國視為頭號競爭對手,而這種狹隘的零和思維。
放在當下的國際環境里,屬實有點過時,中國是不是你美國的替代品,并不是你自己說了算的問題,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權利去發展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不是誰給你讓座,你才有位置坐的問題,換個場景來看,美國國內的這場斗爭。
透露出來的其實是老美已經有點“內憂外患”的意味,參議院內部吵得不可開交,顯然表明,美國的國內黨爭和預算分配已經成了一個棘手的老問題,沒錢又想搞大動作,看誰都不順眼,于是,“中國”總是成為他們臨時抱佛腳的那個稻草人。
一副“全世界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中國的錯”的偏執表態,說出來倒是挺解氣,但實際操作中,能解決什么問題呢?說白了,這和魯比奧“狡辯”的話術本質上如出一轍,只不過是把自己弄砸的事推鍋給別人罷了,其實再往深點看,美國現在的整套邏輯都有點讓人摸不到頭腦。
一方面,他們渴望用對抗的方式壓制中國的發展,幻想憑一己之力,永久鎖住自己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另一方面,他們又舍不得真正和中國撕破臉,畢竟經濟上全球化的大背景還擺在那里,中美之間糾纏的貿易和利益關系可不是鬧著玩的,于是,變成了如今這副滑稽模樣,又想攪局。
又怕局攪砸,這種矛盾心態的結果,就是一連串不連貫、不理性的舉動,從取消通話到“隨時訪華”的表態,全是這樣,中方面對美國的這些操作時向來冷靜務實,這是中國的一貫作風,不跟你扯沒用的廢話,集中精力解決自己的事情,國家之間的相處,不是靠空喊口號。
也不是靠誰聲門大就能喊贏,而是看誰能在變化的國際局勢中堅守住自己的利益,至于那位在會上高喊“不準中國替代美”的魯比奧,他的這番群情激昂,說到底并不能掩蓋美國目前的現實困境,這種對“中國的恐懼”與其說是對中國崛起的反應,不如說是對美國內部問題積弊的借口。
害怕一個嶄露頭角的對手,往往是將自己的焦慮轉嫁到了別人身上,不可否認,中國的快速發展讓國際局勢有了新的可能,但這不是誰“替代”誰,而是歷史前進的自然演變,美國這撥操作,讓人看到他們有點“理智斷線”的味道,無論是取消通話后的“隨時訪華”。
還是國內參議院里的吵吵嚷嚷,都不難發現,那些所謂的強硬表態和高姿態只不過是徒有其表,真正的問題,他們自己心里明白,卻又束手無策,而中國對此一笑了之,顯然更能體現出大國應有的風范,于是,我們只能默默感嘆一句。
中美關系這場大戲,怕還得繼續拉鋸下去,但誰是編劇,誰是主演,恐怕很快就會見分曉了。
參考信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