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12日,特朗普于白宮記者會發表講話,提及中美貿易談判成果將有利于“統一與和平”。此言論瞬間引發廣泛關注,尤其在臺灣島內掀起軒然大波,后續各方反應及事件走向值得深入剖析。
特朗普在談及近期中美經貿高層日內瓦會談進展時稱,“我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會很棒,對我們也很棒,也將對統一(unification)與和平很棒”。“unification”一詞直譯即“統一”,該表述引發外界對會談可能涉及臺海和平與兩岸關系的猜測。特朗普講話時時而看稿、時而即興發揮,難以確認此關于“統一與和平”的發言是既定內容還是臨場之言。這種不確定性加劇了外界對其真實意圖的揣摩。
特朗普(資料圖)
回顧過往,特朗普政府在涉臺問題上多次釋放矛盾信號。早在2024年的一次福克斯新聞采訪中,特朗普就曾表示“若大陸武統臺灣,美國不會協防”,并主張對臺灣芯片產業加稅。這一系列表態已讓臺當局對美國的“保護承諾”產生動搖。加之特朗普一直強調美國不愿再承擔高昂的“全球安全責任”,在此背景下,此次“統一”言論更讓島內對自身安全保障充滿擔憂。從特朗普過往行事風格及美國當前戰略調整來看,此番言論或許是其對臺政策可能轉變的隱晦信號,亦或是在中美后續談判中欲將臺灣問題作為重要籌碼的暗示。
面對特朗普突如其來的“統一”說法,臺當局迅速作出反應。賴清德辦公室發言人郭雅慧稱,按照臺當局目前掌握的情況,中美經貿磋商過程中并未涉及臺灣相關議題,賴清德當局將“持續掌握情勢、穩健應對挑戰”。臺灣所謂“外事部門”發言人也聲稱,美方在整個日內瓦會談過程中并未涉及臺灣議題,“美方對臺承諾依然堅定、未曾改變”。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然而,臺當局這般急切的回應,恰恰暴露了其內心的焦慮。長期以來,臺當局妄圖“倚美謀獨”,將自身安全與發展寄托于美國。但隨著中美關系出現新變化,特別是特朗普此次言論,讓臺當局害怕被美國當作籌碼在中美博弈中“出賣”。此前美國在諸多事務上的表現已讓臺當局的利益受損,如在全球關稅戰中,臺灣地區也面臨美國高額關稅。此次特朗普言論更是戳中其痛點,盡管極力否認,但難掩其在中美關系緩和大背景下,對自身地位脆弱性的恐懼。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針對特朗普此番言論回應稱,特朗普所指的“統一”明顯針對的是美中貿易關系,并非涉及臺灣或兩岸議題,同時重申美國對臺政策“沒有變化”,繼續堅持所謂的《與臺灣關系法》和“六項保證”。美國在臺協會也發布聲明稱,美國對臺灣的立場“沒有改變”。
美國在臺灣問題上長期奉行“模糊戰略”,一方面與臺灣保持非官方聯系,向臺出售武器等,給“臺獨”勢力錯誤信號;另一方面又聲稱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避免過度刺激中國大陸。這種“模糊”策略旨在維持臺海局勢的“可控緊張”,以謀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最大利益。此次對特朗普言論的解釋,看似在澄清,實則仍是其“模糊戰略”的延續,既不想因特朗普言論引發中美關系新的緊張,又不愿放棄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意圖。
在臺灣問題上,中方立場一貫堅定明確。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基于歷史、法律、文化和國際關系準則的事實。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方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意志不可動搖。
中國臺灣地區(資料圖)
在5月14日的國臺辦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陳斌華在回應相關話題時表示:“我們希望國際社會更為廣泛地理解和支持中國人民反對‘臺獨’分裂活動、爭取完成國家統一的正義事業。”這一回應體現中方站在國際規則和民族大義的高度,強調兩岸統一的正義性和必然性。中國一直通過多維度手段推進國家統一進程,包括加強軍事威懾力以抵御外部干涉,深化兩岸經濟融合以增進兩岸民眾福祉與聯系,推動文化認同建設以強化民族凝聚力等。近年來,中國通過軍事演訓、法律追責和經濟反制等措施,不斷壓縮“臺獨”空間,向世界表明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堅定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