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高遠/林詩棟以1比3的比分不敵中國臺北的林昀儒/高承睿,無緣四強
北京時間5月22日,多哈世乒賽男雙1/4決賽傳來令人扼腕的消息,國乒組合林高遠/林詩棟以1比3的比分不敵中國臺北的林昀儒/高承睿,無緣四強。這一敗績意味著國乒男雙在本屆世乒賽中全軍覆沒,而在此之前,林昀儒/高承睿已經淘汰了國乒的梁靖崑/黃友政組合,實現了對國乒男雙的雙殺。這一殘酷的現實,讓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國乒男雙在當今國際乒壇的競爭中,已無優勢可言,甚至在很多方面已處于落后狀態。
賽后,林昀儒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表現得非常好,能夠戰勝這對組合是賽前沒有想到的。可能在無謂失誤方面我比較少一些,盡量給出一些好的落點。(和搭檔)溝通得不錯。”
高承睿表示,“這次比賽我們兩個發揮還是非常不錯,很開心最后能夠贏下這場比賽。我感覺就是正常準備下面的比賽。接下來還是全力以赴準備好。”
曾經,國乒男雙在世界乒壇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在過往的10屆世錦賽男雙比賽中,國乒豪取8個冠軍,展現出強大的實力和深厚的底蘊。然而,時代在發展,國際乒壇的格局也在不斷變化。近年來,男雙項目的競爭愈發激烈,世界各國和地區的選手在技術、戰術以及配合默契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國乒男雙卻未能跟上這種變化的步伐。
圖為林昀儒/高承睿組合
從本次世乒賽國乒男雙的表現來看,問題暴露無遺。在意識層面,國乒男雙似乎還沒有充分認識到當今男雙競爭的殘酷性和新趨勢。如今的男雙比賽,對組合之間的默契度、戰術配合以及臨場應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國乒的兩對組合,無論是臨時搭檔的梁靖崑/黃友政,還是配合有一定時間的林高遠/林詩棟,在比賽中都暴露出了配合不夠默契的問題。關鍵時刻,眼神交流不足,跑位出現混亂,戰術執行不到位,這些都是意識層面落后的體現。
在技術方面,國乒男雙也不再具備明顯優勢。以往,國乒憑借先進的技術和細膩的手感,在男雙項目上獨樹一幟。但現在,國際乒壇的技術水平整體提升,其他協會的選手在技術上不斷創新和突破。以林昀儒/高承睿為例,他們的發球旋轉變化多端,常常能夠直接得分或者為后續的進攻創造有利機會。在接發球環節,他們也處理得相當巧妙,能夠迅速上手,掌握主動權。而在相持階段,他們的正反手銜接流暢,進攻節奏把握精準,防守也十分穩固,讓國乒男雙在比賽中難以找到突破口。相比之下,國乒男雙在技術的某些環節上顯得不夠細膩,進攻手段相對單一,在應對對手的強力沖擊時,防守也暴露出了一些漏洞。
放眼整個國際乒壇,歐洲男雙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以瑞典的卡爾森 / 法爾克、法國的勒布倫兄弟為代表的歐洲組合,近年來在國際賽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他們擁有出色的身體素質,力量和速度優勢明顯,在比賽中能夠通過強大的進攻壓制對手。同時,他們的戰術配合也日益成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男雙項目進入奧運會后,競爭將更加激烈,國乒男雙面臨的挑戰也將更加嚴峻。
圖為勒布倫兄弟
此次國乒男雙的失利,無疑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要想重新找回在男雙項目上的優勢,國乒需要再次踏上艱苦創業的征程。
首先,在組合的選擇上,應該更加注重長期穩定的配合。雙打不同于單打,默契的培養需要時間和大量的共同訓練。國乒應該盡早確定幾對重點培養的組合,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比賽機會和針對性的訓練,讓他們在長期的磨合中形成默契。
其次,在技術訓練方面,要加強創新,不斷豐富技術手段。針對當今男雙比賽的特點,著重提升發球、接發球以及相持階段的技術水平,提高進攻的質量和多樣性,強化防守的穩定性。此外,還要注重戰術的研究和制定,根據不同對手的特點,制定出更加靈活多變的戰術方案,提高臨場應變能力。
圖為梁靖崑/黃友政組合
多哈世乒賽男雙的失利,是國乒男雙的一次挫折,也是一次反思和成長的機會。今后,教練團隊需要發揮更大的作用,密切關注國際乒壇男雙項目的發展動態,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為隊員提供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和比賽指導。在心理層面,加強對隊員的輔導,幫助他們在面對強大對手和關鍵時刻的壓力時,能夠保持穩定的心態,發揮出應有的水平。
原標題:《中國男雙全軍覆沒!中國臺北組合雙殺國乒組合,是時候承認我們落后了》
欄目主編:陳華 圖片來源:新華社、國際乒聯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秦東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