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福克斯新聞網透露出自己的訪華意思后,中方“已讀不回”就已經表明了駁回特朗普的訪華申請。于是,惱羞成怒的五角大樓覺得很沒面子,連夜在范登堡太空基地發射了一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
這枚導彈雖說試射成功,但與中國火箭軍先前試射的東風-31AG效果全然不同,果然在同一時間硅谷兩大巨頭已經坦誠美國的敗相,特朗普這番恫嚇更加表露美國已黔驢技窮的本質。
據環球時報援引美媒“防務新聞”網站消息稱,美軍深夜試射的洲際導彈飛行距離超過4200英里,最終在馬爾紹群島夸賈林環礁附近集中指定目標。
此次試射,明面上是對“民兵-3”的照例維護、測試,畢竟新型“哨兵”洲際彈道導彈進展不順,因此原定在2030年退役的“民兵-3”很可能會服役到2050年。
一個核大國,要對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戰略核威懾能力無可厚非,但在這個節骨眼上,就不得不考慮其背后是否有政治意圖。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外交形勢極劇變化,縱觀全球各地的幾個火藥桶,中東的伊朗局勢最為緊迫。伊核協議遲遲未能推進,而美軍想率先拔掉也門胡塞武裝,結果連損三架艦載機后,航母打擊群也只好悄悄撤走。
再下來,就是中美博弈,不過美國對中方采取核武威懾多少有些“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自從中國火箭軍成立之后,雙方在這一領域的差距就在被逐漸縮小。
尤其是自東風-41問世后,中國有了絕對的國之重器,在核反擊、核自衛領域的能力毋庸置疑。
與其說在恫嚇中國,不如說特朗普是想向全世界展示美國霸權依舊如日中天。前些天,美國商務部聲明稱將在全球范圍內禁用中企先進芯片,濫用長臂管轄早已使霸權根基千瘡百孔,但除此之外也別無他法。
結果,中方與七年前的反應截然相反,商務部明確表示若各國對中企芯片進行無理制裁,中國政府將依法進行反制。
中美之間不僅要打科技戰,還要打法律戰,而支撐這一切的便是經濟戰、政治戰甚至是軍事力量的比較。
不過,還沒等特朗普大展拳腳,硅谷的兩位科技巨頭就從不同角度承認了美國的戰略失敗。
英偉達CEO黃仁勛日前在臺灣開會時表示:“目前全球超過一半的AI研究人員都在中國,而由于美國政府的對華出口管制,加劇了中國的自研技術”。
馬斯克也從另一個角度表達出對中美博弈的“擔憂”,他表示中美發電量差距驚人,為什么美國在這一點上“技不如人”?
眾所周知,一個地區的發電量在某種程度表達出勞工實際數據與經濟繁榮指數,之前美聯儲被批數據造假,就是有智庫從實際發電量揭露的。
坦誠講,中美博弈的勝負如何,并不會損失科技巨頭的基本利益,反而是美國政府一直搞“單邊保護主義”,搞新冷戰,才會讓資本受損。
不管從哪種跡象來看,美國越是搞“小院高墻”,越是擔憂中國獲得先進技術,就越是會加速呈現自己的衰敗速度。如果真到了“兵敗如山倒”的時候,那再試射再多的洲際彈道導彈也只是負隅頑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