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為在成都發布三款鴻蒙系統PC產品:首款折疊屏筆記本MateBook Fold“非凡大師”、MateBook Pro及商用筆記本擎云HM940。其中,折疊屏機型定價23999元起,MateBook Pro起售價則為7999元,擎云HM940定價暫未公布。
世界上最大的18寸折疊大屏幕著實令人驚艷,但有一點可能會讓期待已久的用戶失望,那就是鴻蒙PC延續了手機與平板的“封閉生態策略”。
簡單來說,封閉策略就是不支持側載應用,不支持安裝第三方App,用戶只能從官方商店下載軟件,外設支持方面,打印機、掃描儀等常用外設驅動的支持也不太夠。
官方解釋稱,此舉旨在保障系統安全與穩定,且應用商店已覆蓋核心辦公場景需求。
延續以往策略,信創能力如何?
既然談到鴻蒙PC,必然就離不開信創,尤其最近“鴻蒙電腦將主打信創市場”的聲音頻出,在此背景下審視鴻蒙PC,其距離信創標準,確實還有一定距離。
首先,以上所說的禁止側載,其對于體制內來講無疑是致命的。如今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普遍依賴定制化軟件,如殺毒軟件等通常需要側載安裝,是無法通過官方商店獲取的,如果單位員工不安裝這些軟件,基本無法展開日常工作。
在純血鴻蒙PC尚未出世之前,早期版本的鴻蒙PC已有應用先例。
以之前某省政務系統為例,為適配鴻蒙生態部分部門不得不舍棄掉一些專業功能,僅保留WPS、郵件等基礎應用。然而統計局需要處理數據分析,稅務局依賴金稅系統完成稅收征管,這些核心需求在簡化版鴻蒙系統中無法實現。類似案例表明,當前鴻蒙PC的功能深度難以滿足政企復雜場景,強制適配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至于官方所說的安全,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 5)目前還未通過國測,這一信創硬性指標暫時還未得到國家認可。
此外,財政部對信創筆記本的采購限價為7000元,而鴻蒙PC起售價已超出這一標準。對比龍芯、飛騰等國產芯片筆記本(央采價3000-4000元),鴻蒙PC在價格、性能、生態上的劣勢,顯然與中央“過緊日子”和提升財政資金效率的要求相悖。
華式商業邏輯,能否推動生態創新?
信創方面,暫且如此。為再次印證鴻蒙PC的真實的兼容性與性能,有博主對華為PC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全方位測評。
結果顯示:鴻蒙PC并不支持Adobe全家桶、AutoCAD、MATLAB、SolidWorks,甚至連國民軟件微信都無法在鴻蒙PC上運行,至今仍在適配中,只能通過“多屏協助”模式利用電腦操控手機微信,還遭到了諸多網友的調侃。
且鴻蒙PC80%的原生應用來自手機應用的簡單移植,PC版美圖秀秀更是直接沿用移動端界面,操作邏輯與PC用戶習慣存在割裂。
此外,與主流硬件架構上的差異,則是進一步則更是加劇了兼容性與性能問題。
鴻蒙PC采用的是ARM架構處理器,與主流X86架構存在本質區別,導致軟件生態匱乏,原生X86架構+Windows組合可支持超3500萬款應用,而鴻蒙PC可直接運行的軟件寥寥無幾,雖然華為通過架構翻譯技術實現部分X86程序運行,但性能損失明顯,流暢度遠不及原生環境。
綜合分析,華為開發鴻蒙電腦PC的目標,其實是與其他終端一起實現封閉的生態閉環,但華為PC的這種封閉壟斷性及與主流環境的割裂性,從輿論及產品結果來看已經給華為帶來了反噬。
曾幾何時,華為也曾高喊生態創新,希望以自身的力量助推科技的發展,但如今在這種價值觀及市場戰略的引導下,不知新PC的橫空出世,對于未來生態的創新將產生何種影響,但如果持續這種封閉的思維,可能會發生我們都不想看到的后果。
找到戰略平衡點,將是華為破局關鍵
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算力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所發布的《人工智能算力高質量發展評估體系報告》對于華為等企業的這種行為,就已經發出過警示:“一些芯片廠商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會構建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限制其他廠商或第三方開發者的接入。這種封閉性導致應用開發者只能針對特定廠商的芯片進行優化和定制,進一步加劇了應用與硬件之間的緊耦合關系。”
鴻蒙PC的發布,標志著華為在操作系統自主化征程上再進一步,然而生態閉環的代價已清晰顯現:政企市場妥協于功能缺失,消費市場困于體驗割裂,技術路線陷入兼容性泥潭。
對于華為而言,如何在“安全可控”與“開放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將是破局關鍵,否則,閉環策略或將成為其攀登技術高峰的絆腳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