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舉行的第二十六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科技博覽會上,“學院館”格外引人注目。在這個展館,濰坊科技學院將土壤剖面展示了出來,供游客參觀、學生實踐。
所謂“學院館”,其實就是菜博會的9號館。因為該展館是壽光唯一一所本科院校——濰坊科技學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蔬菜品種及種植展示館,所以它也被形象地稱為“學院館”。
劉杰 濰坊科技學院賈思勰農學院院長:本屆菜博會學院館共展示優良蔬菜品種218個,其中國產優良蔬菜品種182個,學院自主選育的蔬菜品種66個。整個展館實行信息化管理、水肥一體化生產、機械化操作,是農業從業人員學習先進技術、選擇優良品種、交流合作的理想平臺。
與往年相比,今年“學院館”首次增加了土壤剖面展示。展區里,賈艷輝正在給學生普及土壤知識,并實地讓學生觀察土壤性狀。
蔡偉 濰坊科技學院學生:我學到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就比如像這個基質和土混合,就是用什么樣的比例混合更適合蔬菜種植。
王嘯銳 濰坊科技學院學生:這里像是一個動態的課堂,將課本上那些比較抽象的理論,活靈活現地展現在了我的眼前。
賈艷輝 濰坊科技學院賈思勰農學院副教授:土壤是農業生產的根本,目前有95%的糧食來自于土壤,土壤的好壞影響著作物的種植。平時我們很難看見完整的土壤剖面狀態,所以我們學校在這次菜博會期間,把壽光不同類型的土壤給大家做個展示,提高大家對土壤的關注程度。
在“無土栽培”越來越受關注的今天,土壤問題為什么成為社會焦點?在濰坊科技學院土壤檔案館,記者找到了答案。
張敬敏 濰坊科技學院教授:從大的方面上來講,這種過量用肥,造成土壤退化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再一個就是水體富營養化,水體的富營養化會造成水質變差,所以說土壤的問題不僅關系到我們飲食,我們人類的健康問題,更影響到生態問題、氣候問題等。
據悉,濰坊科技學院自2015年就開始建設土壤檔案館,目前該檔案館共有土樣2萬余份,包括1979年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的珍貴樣品和資料、以及正在進行的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的樣品。
張敬敏 濰坊科技學院教授:從學校層面來講,我們(建設土壤檔案館)首先是服務于學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服務于我們的科研。再一個,我們一直講藏糧于地,所以我們讓土壤的肥力特別高的話,我們的農業生產才能夠更加高產、高效、高質。
了解了土壤,才能對已退化的土壤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修復,從而服務于地方發展、服務于國家戰略。這也是濰坊科技學院一直在堅持做的事兒。
徐友信 濰坊科技學院黨委委員 副校長:依托壽光設施蔬菜產業優勢,我們構建了科研攻關+項目實訓+產業服務三維育人模式,聚焦壽光設施蔬菜土壤修復、鹽堿地改良等領域,培養了大批扎根農業一線的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撐,以農業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山東教育衛視記者|常懷泉 何泓辰
通訊員|張 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