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每天五點半,準時消失。”我看著門禁記錄,輕聲自語。
“付一百二十,實際干三個半小時,虧了。”
李阿姨今天也在收拾東西,剛好五點半。
“阿姨,今天早點走?”我假裝剛回來。
“嗯,家里有點事。”她匆忙點頭。
我佯裝不知,暗中觀察。
兩個月后的那天,我提前回家取文件,從窗戶看到了不該看的一幕:“這是...”
01
我叫陳明,今年三十二歲,是一家廣告公司的設計師。
我從小在一個重視整潔的家庭長大,媽媽是個典型的“整理控”。
家里的東西都有固定的位置,地板永遠一塵不染。
上大學后,我離開了父母,開始了獨立生活。
那時才發現,原來保持一個家的整潔需要這么多精力。
大學宿舍里,我的床鋪總是最亂的那個,室友們經常調侃我。
“陳明,你這個'垃圾場'什么時候才能清理一下?”
我總是笑笑,說下周一定收拾,但這個“下周”似乎永遠不會到來。
工作后,我租了一個小公寓,本以為有了自己的空間會好好打理。
結果工作壓力大,加班成了家常便飯,家務更是無暇顧及。
衣服穿了就隨手扔,垃圾攢了一周才倒,碗筷用完就堆在水槽。
有時連我自己都受不了這個“豬窩”,但還是懶得動手。
周末本該打掃,卻因為疲勞而選擇躺平,看劇打游戲度過。
就這樣,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差,甚至開始影響工作和心情。
有一次,公司同事小王來我家拿材料,看到我家的狀況,直接傻眼了。
“哥們,你這不行啊,長期這樣住會抑郁的。”他真誠地勸我。
我苦笑著說:“知道啊,但真的沒時間打理。”
小王提出了一個建議:“找個鐘點工吧,我表姐家就請了一個,挺好的。”
這個想法像一道光照進了我混亂的生活。
是啊,與其每天生活在垃圾堆里,不如花點錢請人幫忙。
我開始在網上搜索鐘點工信息,但看到各種亂七八糟的評價,有點擔心。
萬一請到不靠譜的人,反而增添煩惱怎么辦?
經過一番考慮,我決定通過正規中介公司尋找。
至少有個機構把關,出了問題也好解決。
在中介的推薦下,我認識了李阿姨。
第一次見面時,我有些緊張,畢竟是要把家門鑰匙交給一個陌生人。
李阿姨似乎看出了我的顧慮,笑著說:“小陳,你不用擔心,我從業這么多年,從沒出過差錯。”
“您都做過哪些工作?”我試探性地問。
“之前在一家星級酒店做客房清潔,后來去了幾個大戶人家做家政。”她平靜地回答。
我觀察著她的舉止言談,樸實無華但透著專業。
“那就拜托您了,我家真的太亂了。”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李阿姨微笑著點頭:“交給我吧,很快就會變樣的。”
我們約定每天下午兩點到六點,負責家務清潔和簡單整理。
工資按照市場行情,每小時三十元,一天就是一百二十元。
02
第一天開始前,我簡單介紹了家里的情況,告訴她哪些東西不要動。
“我的工作材料都放在書桌上,請不要整理那部分。”我特別強調。
李阿姨認真地點頭:“明白,工作用品肯定不亂動。”
臨走前,我有些不放心:“第一天我就不在家了,您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打電話。”
李阿姨笑了:“小陳,你放心去上班吧,這點活對我來說小菜一碟。”
那天晚上回家,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雜亂不堪的客廳煥然一新,地板光可照人。
臥室的床鋪整齊平整,連枕頭都拍得蓬松舒適。
浴室的瓷磚被擦得锃亮,毛巾疊得整整齊齊掛在架子上。
廚房的油垢被徹底清除,餐桌上擺著一個小花瓶,里面插著幾朵不知名的野花。
我驚訝地環顧四周,這還是我那個“豬窩”嗎?
桌上放著一張紙條:“小陳,家里打掃好了,明天見。——李阿姨”
我深吸一口氣,感受著久違的清新空氣,心情舒暢了不少。
看來請鐘點工是個明智的決定,這錢花得值!
接下來幾天,我每天回家都能感受到不同的驚喜。
李阿姨總會在細節上做文章,讓家里更加溫馨舒適。
有時是換了窗簾的系法,有時是給沙發擺了個小靠墊。
雖然都是小事,但卻讓這個房子真正有了“家”的感覺。
第三天,我下班回來得早一些,看到小區門口的李阿姨。
時間是五點三十分,距離約定的六點還差三十分鐘。
我本想打招呼,但看她急匆匆的樣子,就沒有上前。
這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二天我特意詢問了小區保安。
“李阿姨?哦,她最近每天都是五點半左右出去的。”保安大叔說。
我查看了門禁記錄,確實如此,每天提前約半小時離開。
這讓我有些不爽,畢竟我付的是全額工資。
但轉念一想,李阿姨年紀大了,也許有什么特殊原因。
我決定暫時不說破,先觀察一段時間。
接下來的幾周,我開始有意無意地測試李阿姨的工作質量。
故意在角落里放一些灰塵,看她是否會打掃到。
把一些衣物藏在不起眼的地方,看她是否會找出來洗。
甚至在廚房的水槽下面貼了一個小標記,看她是否會清潔那里。
結果讓我驚訝,李阿姨幾乎無一遺漏地完成了所有測試。
不僅如此,她還會在打掃的同時做一些額外的事情。
發現冰箱快空了,會貼心地留張紙條提醒我。
發現我加班回來很晚,會在桌上留一些簡單的夜宵。
這些小事一點點累積,讓我對她提前離開的事情不那么在意了。
她工作認真負責,即使少干了半小時,質量也遠超我的期望。
03
我漸漸了解到李阿姨的一些個人情況。
她的丈夫在五年前因病去世,留下她一個人生活。
兒子在外地工作,一年難得回來一次,平時只靠電話聯系。
退休金不多,所以她出來做鐘點工補貼家用。
“一個人在家悶得慌,出來做點事,挺好的。”她總是這樣說。
但我能從她眼中看出一絲寂寞,那是常年一個人生活的痕跡。
有一次,我正好請假在家,看到李阿姨在廚房忙碌。
我悄悄走過去,發現她在做一道菜,香氣四溢。
“阿姨,這是什么啊?聞著好香。”我問道。
她有些不好意思:“哦,看你冰箱里有些食材快過期了,就做了個家常菜。”
“你平時都吃外賣,對身體不好,偶爾吃點家常菜。”
我嘗了一口,味道讓我瞬間想起了媽媽的廚藝。
“太好吃了!”我由衷地贊嘆。
李阿姨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喜歡就好,以后有時間我多做點。”
從那以后,我經常能在冰箱里發現一些簡單的家常菜。
有時是紅燒肉,有時是清蒸魚,有時只是簡單的炒青菜。
每一道都充滿了家的味道,讓我這個常年在外的游子感到一絲溫暖。
漸漸地,我和李阿姨的關系不再僅僅是雇主與雇員。
有時我會給她帶一些小零食或者水果,她總是推辭再三才收下。
“阿姨,這是我公司發的,您別客氣。”我總是這樣說。
她會微笑著收下,然后下次帶來一些自己做的點心作為回禮。
就這樣,我們建立了一種微妙的關系,介于雇傭和朋友之間。
她了解我的生活習慣,知道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
我也漸漸了解她的性格,知道她做事的方式和原則。
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發現自己感冒了,頭疼得厲害。
剛進門就看到桌上放著一碗熱騰騰的姜湯。
“多喝點熱的,小伙子,上火了。”李阿姨關切地說。
我感動地接過姜湯,一口氣喝完,身體立刻暖和了不少。
“阿姨,您怎么知道我感冒了?”我好奇地問。
“昨天你聲音就有點啞了,今天又是雨天,肯定會加重。”她回答。
這種被關心的感覺,讓我這個在外漂泊多年的人感到久違的溫暖。
漸漸地,我不再那么在意那半小時了。
李阿姨認真負責的態度,遠遠彌補了時間上的不足。
我們偶爾會聊幾句,我得知她的丈夫早年去世,一個人生活多年。
兒子在外地工作,很少回來看她。
“一個人挺好的,自由自在。”她總是這樣說,但眼里掩不住的寂寞。
我開始更加理解她提前離開的行為,也許是趕著去做別的兼職。
畢竟在這個城市,一個老人獨自生活并不容易。
04
一個月過去了,李阿姨依然保持著這個作息規律。
我也習慣了她的提前離開,甚至有點欣賞她雷打不動的準時。
不管前一天有多忙,她第二天總是兩點準時出現。
漸漸地,我發現李阿姨對我的了解越來越深。
她知道我喜歡咖啡,就會在我加班前準備一杯。
她發現我經常腰酸背痛,就會在沙發上放一個小靠墊。
她觀察到我喜歡吃辣,就會在做菜時加重調味。
這些小細節,都讓我感受到了她的用心。
有一次,我因為項目失敗情緒低落,回到家發現桌上放著一盤水果拼盤。
形狀做成了笑臉的樣子,旁邊還有一張小紙條:“別灰心,明天會更好!”
簡單的話語,卻給了我莫大的安慰。
那一刻,我第一次產生了一個想法:李阿姨不只是我的鐘點工,更像是我的家人。
這種感覺很奇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媽媽對我的關心。
隨著時間推移,我越來越好奇李阿姨提前離開是去做什么。
我知道這樣有點不尊重人家的隱私,但好奇心驅使我想了解更多。
有一天,一件小事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在小區超市買東西,聽到老板娘跟李阿姨打招呼。
“李阿姨,今天又來買菜啊?每天這個點人少,挑選的余地大。”
李阿姨笑著回答:“是啊,五點半正好,菜新鮮價格又便宜。”
我躲在貨架后面,看著她仔細挑選蔬菜和一些肉類。
這個發現讓我很困惑,她提前離開是為了買菜?
但她為什么要買這么多菜?一個人生活用不了這么多吧?
我開始留意李阿姨的一舉一動,但除了準時離開,沒發現其他異常。
每天依然是打掃、洗衣、整理,偶爾還會給我帶一些簡單的點心。
“自己做的綠豆糕,嘗嘗看合不合口味。”她總是這樣說。
我很喜歡她做的點心,每次都忍不住多吃幾塊。
“小陳啊,你這么瘦,得多吃點。”她經常這樣嘮叨。
這話聽起來很耳熟,好像媽媽小時候對我說的一樣。
想到媽媽,我心里有點酸楚。
自從父母去外地照顧外婆后,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這種關心的話語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與李阿姨相處得越來越融洽。
雖然她依然提前半小時離開,但我已經不再介意。
她工作認真負責,偶爾還會關心我的生活,這比那半小時值錢多了。
但我依然好奇,她每天買那么多菜是做什么用的。
我曾試探性地問過:“阿姨,您一個人住,做飯方便嗎?”
她只是笑笑:“習慣了,做多了冰箱存著,不浪費。”
這個回答合情合理,但總覺得哪里怪怪的。
05
有一天下班路上,我偶然碰到一位鄰居張大爺。
閑聊中,我提到了李阿姨的事。
“張大爺,您認識我家那位李阿姨嗎?”
張大爺點點頭:“當然認識,好人啊!經常幫我們取快遞。”
“她一個人住挺不容易的,還要照顧那么多人。”
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照顧很多人?她不是一個人住嗎?”
張大爺笑了:“是一個人住,但她經常給小區里的孤寡老人送飯,有時還去敬老院義工。”
我驚訝地瞪大眼睛:“真的嗎?我不知道這些。”
“她人低調,不愛張揚,做好事不留名那種。”張大爺補充道。
這個信息讓我對李阿姨有了新的認識。
原來她提前離開,買那么多菜,是為了幫助其他需要的人。
這讓我更加尊敬她,也更加不好意思計較那半小時了。
兩個月過去了,我和李阿姨已經建立了穩定的雇傭關系。
她依然每天提前半小時離開,我也依然裝作不知道。
這似乎成了我們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
我的生活因為她的存在變得規律而舒適。
下班回家不再面對滿屋狼藉,而是整潔溫馨的環境。
有時候加班到很晚,還能看到桌上留的便條:“冰箱里有湯,熱一熱再喝。”
這種被照顧的感覺,讓我這個漂泊在外的游子感到一絲溫暖。
我開始好奇,李阿姨是不是把對兒子的思念轉移到了我身上。
正當我以為這種狀態會一直持續下去時,意外發生了。
這天因為臨時有事,我下午4點多就到了樓下,準備上樓取個文件。
我的公寓在二樓,從樓下正好能看到客廳的窗戶。
走過窗戶下方時,我習慣性地抬頭往里看了一眼。
就是這一眼,讓我完全愣在了原地。
透過窗戶,我清清楚楚地看到李阿姨今天并沒有準備離開,她坐在客廳的沙發上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