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高調宣布想要訪問中國無果,北京卻悄悄迎來了另一位美國客人。外交部不僅給予熱情接待,還釋放出一連串耐人尋味的信號。這不是巧合,是中國在用行動表態:誰值得對談,中國心里有數。
這位神秘的客人又是誰?外交部這一波操作藏著怎樣的深意?
特朗普多次公開表達希望訪問中國,中方不但沒回應,反而安排了美國非政府民間組織官員。
5月20日,美國亞洲協會現任會長康京和與王毅會見。特朗普此前在接受采訪時多次提及中國,表示中美關系非常重要。他還表示希望前往中國訪問,稱有助于穩定中美經貿合作。
這消息一出,美國媒體立刻炸了鍋——因為就在前一天,特朗普剛被曝出“第八次求訪華未果”,而中方轉頭就把美國最眼紅的“外交邀請函”發給了別人。
特朗普自打年初上臺,就三天兩頭喊話想和中國最高層見面,甚至放出“中美領導人已秘密通話”的假消息。可中方始終沒接茬,反而在5月22日關稅戰暫時緩和后,突然宣布要和太平洋島國“深化合作”。美國《華爾街日報》酸溜溜地評論:“中國故意用這招打臉美國。
中美這盤大棋,最近是越來越有嚼頭了。特朗普那邊廂剛隔空喊話,說想來中國轉轉,這邊廂北京卻悄無聲息地接待了另一位美國客人。這一冷一熱之間,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我們得細細品品。
特朗普這位老兄,向來不按牌理出牌。前腳還在自家院里嚷嚷著通脹高、票子緊、工廠沒信心,后腳就隔空遞話,說中美關系太重要了,他老人家琢磨著什么時候能來中國,坐下來聊聊生意經,搞個“互利共贏”。
這風聲一放出來,國際上立馬炸開了鍋。畢竟,特朗普的身份擺在那兒,挑這么個節骨眼說這話,背后的小算盤誰看不出來?要是能跟中國緩和那么一下,經濟上指不定能撈點實惠,對他自個兒的形象,乃至未來的政治戲碼,那都是加分項。
可有意思的是,特朗普這邊鑼鼓喧天,我國這邊呢?外交部愣是沒給個公開回應,連個例行公事的通告都沒發。這就耐人尋味了,外交場上的沉默,往往比長篇大論更有分量。好比鄰居在你家門口吆喝著要進來喝杯茶,你卻在屋里頭假裝沒聽見,那意思還不明白?
北京這么“淡定”,也不是沒來由的。特朗普在對華問題上,那可是出了名的“翻臉比翻書還快”,從中美貿易戰到科技封鎖,再到軍事上的小動作,他的政策說變就變。信任這玩意兒,一旦被透支了,想再撿回來難。
更何況,就在特朗普說著“友好”的時候,美國那邊對中國的技術打壓可是一點沒歇著。芯片這塊兒,更是下死手,限制中國搞高端芯片的招數一個接一個,甚至點名道姓針對華為的昇騰系列,搞什么“全球風險警告”。你想想,誰能受得了這種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玩法?
一邊跟你勾肩搭背稱兄道弟,一邊暗地里下絆子、捅刀子,這誰心里不犯嘀咕?所以說,中國不搭理特朗普這茬,也是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光耍嘴皮子沒用,我們看的是你實實在在干了什么。咱中國有句老話,叫“聽其言,觀其行”。對特朗普這種習慣了“極限施壓”又想“握手言和”的套路,我們心里跟明鏡似的。想靠幾句漂亮話就讓我們放下戒備,那未免也太小瞧人了。
說到底,國家間的交往,尤其是中美這樣的大國,靠的是實打實的利益和相互尊重,而不是一廂情愿的政治表演。
就在大家伙兒琢磨特朗普這“熱臉”是不是真要貼上“冷屁股”的時候,北京這邊卻悄無聲息地迎來了另一位美國客人。外交部長王毅親自出面,在北京會見了美國亞洲協會的會長康京和。
這位康京和女士,以前是韓國的外交部長,如今在美國亞洲協會掌管全球事務,在中美和亞太地區這攤子事兒上,算得上是位老熟人了。這場會面,跟特朗普那邊的高調喊話比起來,那可真是低調務實多了。
王毅外長在會談里,也亮明了中方的幾個核心立場,可以說是字字珠璣,分量十足。頭一條,針對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搞的那些單邊制裁,我們的立場很干脆:堅決反對。
王毅外長說得透徹,科技這玩意兒,不該成為打壓別國發展的棍子,這么干不僅不厚道,還把正常的國際經貿秩序給攪亂了。這話,其實也是說給那些還在旁邊搖擺觀望的國家聽的,科技發展應該是大家一起發財,而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戲。
中國強調要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反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這話的分量也不輕。眼下這世界不太平,有些國家總想著拉小圈子,搞自己的標準。中國則主張,世界上的事兒,還是得大家伙兒商量著辦,要建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區域合作機制。
王毅外長還指了條明路,說中美可以在亞太地區找找合作的口子,通過良性互動,摸索出一條合作共贏的新道道。他還提到,雖然中美之間有疙瘩,但可以通過多搞搞人文交流、智庫溝通這些方式,慢慢增進互信,把分歧管起來。你看,這話說得多有水平,既點出了問題,也給出了藥方。
康京和女士也挺上道,表示亞洲協會樂意繼續當好這個橋梁,多推推中美之間的民間往來。她也坦言,當前中美關系挑戰確實不少,但只要坐下來談,總能一點點化解誤解,減少誤判。
她還說,愿意和美國各界有見識的人一起,給中美多搭些交流的臺子,比如智庫對話、學術合作、文化交流什么的。這一來一回,高下立判。特朗普那邊是“我要來”,姿態擺得足,但更像是隔空喊話的政治秀。而康京和這邊呢,是“我們談”,雖然動靜不大,但聊的都是實實在在的問題和解決的門道。
這就反映出中方在處理眼下這復雜的中美關系時,策略上更加穩健和務實。咱心里清楚,光靠政治人物幾句不痛不癢的友好表態,解決不了根本矛盾。更需要的,是那種制度化、常態化的溝通渠道,尤其是這種民間和智庫的交流,往往能在官方關系吃緊的時候,起到一個“穩定器”和“潤滑劑”的作用。
你可別小看這位康京和女士和她背后的亞洲協會。這類智庫和民間機構,在中美關系里頭,扮演著一個非常特殊的“第二軌道”角色。官方層面有些話不好說,有些事不好辦,通過他們,反倒能找到一些迂回的空間和靈活的余地。
北京不理特朗普的茬,卻熱情接待康京和,這棋下得有章法,至少釋放了幾個清晰的信號。一是,誰值得談,我們心里有桿秤。對那些光說漂亮話、行動上卻凈添堵的,咱沒那閑工夫陪他演。而對那些真心想溝通、愿意推動關系往好處走的有識之士,咱的大門永遠敞開。
二是,對話可以,但得有誠意,得有實際行動。中國不拒絕跟美國坐下來聊,但這種對話必須是平等的、建設性的,不能是你一邊制裁我,一邊還想讓我笑臉相迎。想談,就拿出點真東西來,先把那些不合理的打壓措施收一收。
往深里看,這背后還牽扯到中美之間更廣闊的博弈,比如科技戰的核心——芯片。美國對華為這些中國科技企業的圍追堵截,說白了就是想卡住中國高科技發展的咽喉。
可中國也不是吃素的。我們手里攥著稀土這張牌,這玩意兒可是高科技產業的“工業味精”,從F-35戰斗機到特斯拉的機器人,哪個離得開它?中國海關前陣子嚴查稀土出口走私,這動作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警告。這就好比下棋,你拱了我的“卒”,我自然也要將你的“軍”。
信息來源
環球網《王毅會見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和》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2694165472587045&wfr=spider&for=pc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