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20日,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訪華。
我方表示:
-中方在格陵蘭問題上充分尊重丹麥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丹麥下半年將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中方愿同歐方加強對話合作,共同推進中歐關系健康發展,希望丹麥為此發揮積極作用。
拉斯穆森表示:
-丹方愿為歐中關系健康發展發揮促進作用。
-丹麥堅定支持自由貿易,反對“脫鉤”,認為貿易戰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期待同中國加強多邊事務溝通協調,共同維護多邊體系和國際秩序,維護全球化發展勢頭。
5月18日,丹麥外交大臣拉斯穆森在丹佛斯天津工廠考察(圖源網絡,侵刪)
丹麥是北歐國家,位于日德蘭半島,南面與德國接壤,北邊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西面是北海,東面是波羅的海,處于北歐、東歐、中歐和西歐的“陸海十字口”。
丹麥的地理位置(圖源網絡,侵刪)
丹麥國土面積4.31萬平方公里(相當于半個重慶,不含法羅群島和格陵蘭島),人口約600萬人,2024年GDP4284億美元,人均GDP7.14萬美元。
丹麥人擅長航海。
總部位于哥本哈根的馬士基航運(Maersk)是全球第二大集裝箱船公司,船隊規模737艘/458萬TEU,占全球總運力的14.2%。此外,總部位于奧胡斯(丹麥第二大城市)UniFeeder是全球排名第16位的集裝箱船公司。另外,丹麥的得夫得斯(DSV)是全球第四大超級貨代,目前正在收購德鐵信可(DB Schenker),收購完畢后,DSV將將超過德迅(Kuehne+Nagel)和敦豪(DHL),成為全球最大的物流企業。
馬士基(MAERSK)集裝箱船(圖源網絡,侵刪)
全球集裝箱船公司船隊運力排名TOP20
馬士基航運(Maersk)在1999年并購了美國的Sea-Land船公司,在2005年并購了英國荷蘭的鐵行渣華(P&O Nedlloyd),在2017年并購了德國的漢堡南美(Hamburg Süd)。丹麥的馬士基航運(Maersk)與法國的達飛輪船集團(CMA CGM),兩者一起終結了美國、英國、荷蘭的班輪巨頭時代。
馬士基航運(Maersk)被業內稱為集裝箱航運的“滅霸”。這一點從歷史上看其實不難理解,馬士基(MAERSK)的祖上是北歐海盜。
維京人對外擴張(圖源網絡,侵刪)
公元985年,丹麥形成統一王國。1016年,丹麥攻占英格蘭全境,并建立了包括挪威、英格蘭、蘇格蘭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國”,后解體。1397年,丹麥、瑞典和挪威成立卡爾馬同盟,丹麥是盟主,在海戰中戰勝了漢薩同盟,成為了波羅的海和北海貿易的霸主??栺R同盟疆土包括丹麥、挪威、瑞典、冰島、格陵蘭、法羅群島以及芬蘭的一部分,走向極盛,15世紀末開始衰落。此后,丹麥逐步演變為現在的版圖。
丹麥行政區劃圖(圖源網絡,侵刪)
目前,我國是丹麥在亞洲最大貿易伙伴和海外第二大投資國,有500多家丹麥企業在華投資1300多個項目,我國已成為近一半在華丹麥企業全球第一或第二大市場,雙方在研發創新、生物醫藥、海事航運、節能環保等領域有著很深的合作。
2024年,我國與丹麥進出口商品總額為1100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0%。其中:
-我國向丹麥出口:669億元,同比增長16.6%。
-我國從丹麥進口:431億元,同比增長10.2%。
-我國對丹麥貿易順差:239億元。
在我國與27個歐盟國家貿易伙伴中,丹麥排名第12位。
中國-歐盟貿易排名與占比情況(2024年)
從2014-2024年時間線看,我國與丹麥雙邊貿易整體上呈波動性增長,從2014年的652億元增至2024年的1100億元,增長1.7倍。
中國與丹麥進出口貿易情況(2014-2024)
一、我國向丹麥出口的主要產品
中國向丹麥出口的主要產品
我國向丹麥出口最多的是機械電子類產品,金額為179億元,占比26.75%。
其次是紡織鞋服類產品,出口金額104億元,占比15.5%。
第三是化學品與化工品,出口金額92億元,占比13.76%。其中,化學藥品71億元,占比10.6%,基本為激素類藥品。
第四是運輸設備類產品,出口金額為86億元,占比12.9%。其中,集裝箱出口12.22萬個,出口金額47億元,占比7%。
第五是家具/坐具/燈具/玩具/運動/游戲等雜項制品,出口金額66億元,占比9.8%。
然后依次是金屬及其制品、、塑料/橡膠及制品、精密儀器、農副食品、石材/陶瓷/玻璃制品、低值簡易通關商品、成品油、木紙制品等。
二、我國從丹麥進口的主要產品
中國從丹麥進口的主要產品
我國從丹麥進口最多的是化學品與化工品,進口金額264億元,占比61.3%。其中:
我國從丹麥進口?多肽激素(生長激素/胰島素/甲狀腺激素等)4.87噸,進口金額139億元,占比近1/3,為32.37%。
進口化學藥品1854噸,進口金額98.7億元,占比22.9%。
醫藥是丹麥的支柱產業,許多藥品質量和技術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其中人造胰島素和酶制劑位于世界前列。位于哥本哈根和瑞典南部斯科納地區之間的“藥谷”,是歐洲最大的生物技術產業群。丹麥在我國醫藥的代表企業有諾和諾德、諾維信等。
其次是農副食品,進口金額為56億元,占比13%。其中:
我國從丹麥進口豬肉17.9萬噸,進口金額25億元,占比5.84%。
進口乳品1.6萬噸,進口金額11.4億元,占比2.66%。
丹麥農牧業發達,豬肉、奶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其中生豬年產量約3000萬頭,是世界豬肉的主要出口國。2024年,我國進口豬肉228萬噸,在進口來源國排名中,丹麥位于第5位。
第三機械電子類產品,進口金額54億元,占比12.6%。
第四是精密儀器,進口金額29億元,占比6.8%。
然后依次是金屬及制品、塑料/橡膠及制品、原木等。
最后說一下格陵蘭島。
格陵蘭島地理位置(圖源網絡,侵刪)
格陵蘭島屬于丹麥的自治領地,是世界第一大島,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面積216.6萬平方公里,可以視為準大陸了。格陵蘭島85%被冰蓋覆蓋,4/5在北極圈內,人口約6萬人。格陵蘭島實際上是一個大盆地,四周是山脈,中間是低于海平面的平原和丘陵。
從丹麥望向格陵蘭島(圖源文學匯,侵刪)
二戰時,德軍占領丹麥,格陵蘭島被美國“代管”,美國在島上建設了空軍基地、海軍基地、雷達站、氣象站等設施。
二戰后,美國曾提議用1億美元黃金和一處阿拉斯加的油田購買格陵蘭島,丹麥沒有同意。
1947年《時代》雜志展示的格陵蘭島與阿拉斯加(圖源有理有面,侵刪)
1951年,美國與丹麥簽署了雙邊防務協議。根據協議,美國重啟二戰時在島上的大峽灣空軍基地,并在格陵蘭島西北修建了圖勒空軍基地。從1958年開始,美國在格陵蘭島實施“冰蠶計劃”,在格陵蘭冰層下鋪設隧道,安裝了600多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器。
位于格陵蘭島的美軍基地總部(圖源網絡,侵刪)
冷戰結束后,格陵蘭島逐漸淡出兩大陣營視野。
直至2019年8月,特朗普舊事重提,提議用1.7萬億美元“購買格陵蘭島”。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斥之為“無稽之談”。
然后到了2024年12月,特朗普大選勝出后,再提格陵蘭島:
“出于國家安全和世界自由的考慮,美利堅合眾國認為,擁有和控制格陵蘭島是絕對必要的”。
特朗普推文表示擁有格陵蘭島是絕對必要的(圖源網絡,侵刪)
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里克森回應:
“格陵蘭島屬于格陵蘭人,是非賣品。”
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圖源網絡,侵刪)
此后,特朗普多次聲稱,“不排除通過軍事或經濟脅迫手段”獲取格陵蘭島控制權的可能性。
近期,美國對格陵蘭島動作頻頻。據美媒報道,美國當前正在加強有關格陵蘭島的情報收集工作和間諜活動,美國情報機構已介入特朗普試圖接管該島的行動中。
美媒稱加強格陵蘭島的情報收集工作(圖源網絡,侵刪)
在特朗普的視角中,格陵蘭島有三大價值:
一是軍事價值。格陵蘭島是理想的洲際導彈發射地和戰略轟炸機起降場,從格陵蘭島發出的導彈和轟炸機,無論是到亞洲腹地,還是到歐洲腹地,其經行的北極路線都是最短的。
二是航運價值。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和破冰船技術的成熟,北極航道有望全年常態化開行,將重塑全球海上路線和世界經貿格局。北極航道是東亞/東南亞、北美/中美與北歐/西歐海上運輸距離最短的路線,航程可縮短23-40%,時間可解決10-20天,燃料成本降低8-15%。
北極航道線路示意圖(圖源網絡,侵刪)
三是礦產價值。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初步勘測數據,格陵蘭島冰蓋之下和近海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巨大,僅格陵蘭島的東北部就有310億桶石油儲量。此外,除了黃金、鉑族元素、鉛、鋅、銅、鉬、鎳等富礦,還有稀土礦。
其中:
-格陵蘭島南部的坦布瑞茲礦山,探明稀土氧化物儲量2820萬噸,約占全球已探明總量的23%,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稀土礦山。2024年6月,美企Critical Metals收購了坦布瑞茲(Tanbreez)92.5%的股權。
-陵蘭島西南部的科瓦內灣礦山,探明稀土氧化物儲量1114萬噸,約占全球已探明總量的9%,是目前全球第三大的稀土礦山。2016年9月,中企盛和資源控股公司獲得格陵蘭能礦公司12.5%的股份(目前為9.3%),成為該公司最大股東,后丹麥政府以環境保護為由禁止采礦,延宕至今。
由上可見,格陵蘭島的這兩處礦山的稀土儲量就已經達到3934萬噸,約占全球已探明總量的32%。
格陵蘭島(圖源輿圖看世界,侵刪)
軍事、航道和資源三大價值,讓特朗普政府對格陵蘭島垂涎三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