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根據國民黨反動派發動的內戰的發展態勢,中央軍委、毛主席命令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相機攻占國民黨反動軍隊在山西的重要據點之一運城。
四縱司令員陳賡將軍聽令而行,立即調兵遣將圍攻運城:所部十旅、十一旅、十二旅、十三旅分別進擊運城之北關、西關、南關、東關。奪占各關后,修筑工事,待機攻城。
與此同時,陳賡派參謀人員到運城周邊地區,探查、了解其地形地勢及敵軍的防守情況。
晉冀魯豫野四縱司令員陳賡將軍(圖像)
運城城高墻厚,工事堅固,四周多為開闊地。該城守軍是國民黨整編第十師及地方保安部隊,共計兩萬余人。這是塊硬骨頭,要想啃掉它,有一定難度。
當時,太岳、太行、呂梁及晉西北等地的軍民,也都盼望著解放軍盡快拔掉敵人在晉南的這個中心堡壘,以更好地發展建設晉南地區,讓運城附近的、被敵人掌控的大鹽池回到人民手中,為山西廣大民眾所用。
中共中央及我黨領導的解放區的共識,促使四縱加快行動步伐,力爭早日攻克運城。
五月三日,四縱十旅順利攻占了運城北關的羊馱寺飛機場。此一戰果,使得四縱及當地軍民對奪取運城的信心倍增。而且,有些地方的群眾,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慶祝活動。
對此,四縱司令員陳賡將軍沒有時間去過多關顧,他在忙著整理、分析、判斷有關運城的軍情,指揮所部循序漸進地落實著黨中央、毛主席給的作戰任務。
正在分析研判敵情的陳賡將軍(圖像)
五月七日,四縱開始了奪取運城各關的作戰。
不久,十一旅攻占了西關,十旅占領了北關大部,十三旅奪取東關附近的天仙廟,十二旅占領了南關的馬家窯。
至此,四縱各旅進入了登城作戰的準備階段。
就在這時,陳賡委派自己的通訊科長戴其萼,前往運城之西、南、北三關,進一步實地了解一下各旅攻城的準備情況。
戴其萼沒有聽到讓他去東關,就問陳賡將軍:“司令員,不去東關嗎?”
陳賡說:“東關不必去了,那里背靠鹽池,地形偏狹,不便于部隊充分展開。攻城開始后,十三旅只能配合其他旅作戰,不能打主攻,他們到時候自主運作即可。”
接著,陳賡諄諄告誡戴其萼:“你到了前方后,不要跟他們議論具體的作戰計劃、方案,也不要談自己的預估性意見,只是去認真傾聽旅長們的作戰建議,好好地看看他們的戰備及敵人的防守等情況。”
完成任務回來后,戴其萼如實向陳賡將軍匯報了他的所見所聞:
建國后的戴其萼同志(圖像)
南關坐落在開闊地上,這種地形是極不利于突擊攻堅戰斗。十二旅對于下一步如何挖交通好、鞏固前沿陣地、建立火力陣地等,均還沒有成熟的實施方案。
西關房屋多,地形復雜一些,便于部隊隱蔽行動。已經攻占西關的十一旅士氣高漲,而且,他們的一切攻城準備工作都已就緒,只等縱隊司令部一聲令下,就迅速出擊,破城而入。
北關的地形相比南關來說,還要開闊,連一個土坎、土堆都沒有。其附近的幾處住所,有的離城池太近,占領了也守不住。
距離北關二百米處的幾間房舍,十旅在那里派駐了一個加強連。同時,他們在該連后面設置了幾個火力點,打掩護,否則也難以堅守。
城中的一個高高的水塔,靠近北關。這個水塔已成了城中敵人的觀察哨,塔體上布滿了射孔。水塔的存在,將會極大地影響我軍的攻城作戰。
水塔(圖示)
若要搞掉這個水塔,需要一定數量的炮彈。再者,摧毀城墻上的敵人的密集的火力點,也需要大量的炮彈。
對此,十旅旅長周希漢心里沒底:屆時,不知縱隊能不能充足、及時地供應給十旅炮彈?
另外,周希漢還有一個大的顧慮,那就是:城中敵人的重炮陣地現在位于城西北,如果到了晚上,它偷偷地轉移到其它方位,我軍不就白準備了嗎?那時,我軍改換陣地,予以追蹤打擊還來得及嗎?
雖然心存憂慮,但周希漢旅長的臨戰態度很明確:只要縱隊決心打,十旅堅決服從命令。
陳賡將軍聽了上述情況,沉思片刻后,嚴肅地問戴其萼:“就現有的備戰情況來看,南關的十二旅可以開始攻城嗎?”
戴其萼當即干脆地回道:“我認為不行。戰斗打響后,我軍的傷亡肯定會很大,而且也不一定能攻入城中。”
攻城作戰中的我軍將士(畫作)
陳賡將軍又開始沉思:“就西關的作戰條件來看,十一旅登城的把握比較大。如果北關的十旅也能登城,兩個旅互相策應,就能繼續向縱深發展。
否則,面對炮火強、兵力多的敵軍,十一旅的單路突擊不僅會有大的傷亡,還很有可能被敵人打退回來。”
思慮及此,陳賡又問戴其萼:“你覺得周希漢有把握登城嗎?他的攻城決心堅定嗎?”
沒等戴其萼回復,陳賡又接著自言自語道:“周希漢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他如果認為可以從北關攻入運城,有了疑問后,就會有相應的答案。
現在,周希漢只是提出了問題,并沒有給出答案,那就說明,他覺得攻城沒成功的把握,不想打。”
建國后的周希漢將軍(圖像)
說到這里,陳賡將軍稍作停頓,望著戴其萼說道:“如今,人們都期盼著攻克運城,尤其是太岳軍區的廣大軍民。我們的兄弟部隊,也都在熱切地關注著這一戰役行動。
可是,現在的作戰態勢不利于我們。如果強攻,以過高的傷亡代價換取運城,是不是值得呢?如果攻了,但沒能攻下來,被迫撤出戰斗,那可就更成了賠本的買賣了!”
陳賡將軍在翻來覆去地思考著、權衡著……
第二天,運城守敵對四縱布設于城西南方的陣地,進行了猛烈的炮擊。然后,他們派部隊出南門,打擊我軍。我軍戰士們雖然堅守住了陣地,但很難阻止有效的反擊。
陳賡將軍獲悉這一情況后,立即召集縱隊領導,根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商討如何攻打運城的問題。
最終,以陳賡為首的四縱領導班子認為:目前,攻打城運城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
隨之,陳賡將軍給中央軍委、毛主席發去電報,請求暫停攻打運城,并闡明了原因。很快,中央軍委、毛主席回電四縱,同意他們的意見,暫時不打運城。
解放戰爭時期,工作中的毛主席(圖像)
五月十二日,四縱準備攻打運城的四個旅,都安全有序地撤出了作戰地域。
綜上所述可知,攻克運城,是黨中央、毛主席給的作戰任務,也是當地解放區軍民迫切希望的。
但是,四縱司令員陳賡將軍在認真、詳實地調查、分析、研究了敵我雙方的種種情況后,立足作戰實際,不生搬硬套上級的命令,不一味迎合眾人的“一廂情愿”,斷然作出了停止作戰的決定。
此舉,需要很大的勇氣、非凡的膽略和高超的智慧。這昭示了陳賡將軍作為一名高級軍事指揮員的卓越的臨戰能力和指揮水平,體現了他對黨的革命事業的高度政治責任心。
主要參考文獻:《陳賡傳》、《共和國將軍——陳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